1、中美气候会谈在北京举行
9月4日至6日,中美“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会议在中国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与美国总统国际气候政策高级顾问约翰·波德斯塔共同主持,各自同事参加会谈。双方继续就解决气候危机进行讨论,包括实施各自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NDC)和准备各自2035年NDC。双方欢迎在中美“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下已开展的技术和政策对话,包括能源转型、甲烷、循环经济和资源利用效率、低碳可持续省/州和城市四个专题小组下的相关交流,并期待继续交流。
刘振民特使和波德斯塔高级顾问也出席了9月6日举办的中美循环经济合作论坛和中美地方气候行动圆桌会。他们感谢中国驻美大使和美国驻华大使的参与。双方重申将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期间与COP29主席国阿塞拜疆共同举办“甲烷及其他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峰会”。双方也讨论了有兴趣鼓励各方参加峰会,并一起视情展示政策、行动和合作。回顾他们共同承诺增进努力以到2030年制止和扭转森林减少,双方表示有意继续讨论和合作,以执行各自关于禁止非法进口的法律,并促进全球森林保护和可持续管理。双方致力于进一步加强对话、协作努力,与各方一道支持主席国阿塞拜疆推动COP29取得成功,包括但不限于新集体量化目标和《巴黎协定》第六条的成果。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中美两国在气候行动中的合作进展,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了新的动力。随着双方在多个气候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将为COP29提供有力支持,并促进全球在气候行动方面的合作。
2、中非绿色产业链专项资金将设立
9月4日至6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九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和53个非洲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代表团团长、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以及外交部长和负责经济合作事务的部长分别出席峰会和部长会。
为落实论坛北京峰会成果,围绕“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规划今后三年或更长时间中非各领域友好互利合作,双方共同制定并一致通过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25-2027)。
未来三年中方单方面实施多项支持非洲重点举措,其中包括绿色发展伙伴行动。支持非洲提高气候适应能力,提供新能源技术和产品,实施30个清洁能源和绿色发展项目,设立中非绿色产业链专项资金。开展防灾减灾救灾、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质量改善、荒漠化治理等领域能力建设和联合研究,合作建设气象早期预警业务平台。设立中非和平利用核技术论坛,与非洲国家共建30个联合实验室,建设中非卫星遥感应用合作中心非洲中心,开展海洋空间规划合作,支持非洲国家参与国际月球科研站计划和中国探月探火工程。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绿色发展伙伴行动有助于提升非洲的气候适应能力,设立中非绿色产业链专项资金有助于非洲产业绿色转型,对推动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钢铁、水泥、铝冶炼等行业年底纳入全国碳市场
9月7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2024全球能源转型大会开幕式上表示,将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从三方面着力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进一步加强碳市场建设,稳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方式,完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今年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除了现有的电力行业以外,还将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等重点排放行业。进一步完善碳定价机制,加快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钢铁等重点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显著拓宽碳市场覆盖范围,有助于提升市场的流动性和有效性,推动更多企业参与减排。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预计将更有效地反映出各行业的碳排放成本,从而推动高排放企业加快减排步伐,激励绿色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4、国家能源局印发绿证核发和交易规则
9月5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和交易规则》(以下简称《规则》)的通知。《规则》适用于我国境内生产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电量对应绿证的核发、交易及相关管理工作,香港和澳门地区用能单位或个人依需要自愿参与绿证交易。《规则》共8章35条内容,主要涉及5个方面。
在绿证有效期上,《规则》明确绿证有效期2年,时间自电量生产自然月(含)起计算。对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等机制中使用绿证的,按相关规定执行。为充分保障不同时段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合法权益,《规则》设置了过渡期,对2024年1月1日(不含)之前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电量,对应绿证有效期延至2025年底。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规定绿色证书有效期限为两年,在此期限内若未实现交易,则该绿色证书将被注销并作废。此项规定旨在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绿色证书的迅速流通及其高效利用。
5、首批CCER项目公示
9月2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及信息平台发布了首批项目与减排量的公开信息,在CCER重启后全国第一批项目公示中共有4类项目,包括碳汇造林、红树林修复、并网海上风电和并网光热发电。截至9月6日,共计37个项目公示。能源工业项目主要是深远海风电项目,集中在江苏大丰、如东等地,林业碳汇项目来源分散,光热和红树林项目也有进入公示名单。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首批CCER项目的上线,将有效激发市场主体的减排积极性,助力绿色技术的创新与普及,进一步促进社会各界共同构建减排新格局。
6、《促进非洲可再生能源投资绿皮书》发布
9月2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主办、世界资源研究所支持的《促进非洲可再生能源投资绿皮书》研究报告发布研讨会在京召开。
绿皮书指出,非洲可再生能源市场潜力巨大,但目前开发比例低,市场空间广阔,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非合作有重要意义。绿皮书梳理了国际主流的投资原则,并通过开展案例研究展示了非洲可再生能源项目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非洲可再生能源投资的建议。最后,绿皮书展望了未来非洲可再生能源投融资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促进非洲可再生能源投资的建议,其中强调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方式是关键,包括公共资金、投资资金和私营资金等。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中非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翻开了新的篇章,注入了新的活力。
7、2024年国际清洁空气蓝天日主题活动在京举行
9月5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主办的2024年国际清洁空气蓝天日主题活动在北京首钢园举行。来自联合国驻华机构、中方政府部门、国际组织、科研机构、企业等嘉宾就空气污染、环境保护、清洁投资相关话题进行了讨论。与会嘉宾认为,空气污染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共同努力,为实现人人享有清洁的空气付出实际行动。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实现清洁空气的目标需要多方共同协作,未来需要更多清洁投资助力空气质量改善,这是一个涉及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努力的复杂任务。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以及每一个公民都应该积极承担责任。
8、张希良:今年强制碳市场有望扩容,配额有偿分配条件已成熟
近日,在新型能源体系内涵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主题研讨会上,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
张希良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未来全国碳市场的发展在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发展目标:近期,应进一步夯实数据质量基础,扩大碳市场交易行业覆盖范围,引入有偿分配,增加交易主体,初步发挥实现“双碳”目标主要政策工具的作用;中期,实现对八大高能耗行业重点排放单位的全覆盖,管控8000家左右企业,在部分行业实现由碳排放强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丰富交易产品,全面发挥实现“双碳”目标主要政策工具的作用;远期,全面由基于强度的碳市场转向基于总量的碳市场,打造成为高效的全球样板碳市场。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全国碳市场的扩容,不仅赋予了减碳工作更丰富的动力激励机制,同时也为低碳、零碳技术的研发,以及数字化碳排放管理技术的投入,带来了更为强劲的激励作用。
1、上海发布碳交易2023年度履约工作
9月3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碳排放交易2023年度履约工作的有关要求,要求各纳入配额管理单位依据经审定的2023年度碳排放量,通过“上海市碳排放配额登记注册系统”足额提交配额,履行清缴义务。
逾期未完成清缴的企业,将依据《上海市碳排放管理试行办法》相关规定进行处理。纳管单位可使用符合要求的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或上海碳普惠减排量(SHCERCIR)进行配额清缴。纳管单位在完成2023年度配额履约清缴后,对其按2023年度审定排放量的80%发放2024年度预分配配额,可用于市场交易。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方案对上海市配额履约清缴流程的细节要求进行了进一步阐述,有效提升了企业对碳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同时也激发了碳市场的活力,对促进碳市场体系的完善与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2、2024气候行动周活动在黑河启动
9月2日,2024年“低碳中国行”暨气候行动周系列宣传活动在黑龙江省黑河市正式启动,近年来,黑河市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黑河站活动后,气候行动周还将在邢台市、晋中市、常州市、三亚市等多地举办。据悉,本次宣传活动系列成果将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9次缔约方会议上(COP29)展示。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积极倡导减少碳排放、节约能源等低碳理念,需要社会各个层面形成共识。
1、茂名石化建成系统内首个炼化产品碳足迹数据库
近日,中国石化碳资产管理系统推广提升项目——茂名石化碳足迹实施项目投用,建成系统内首个包括47种炼油化工产品的碳足迹数据库,实现生产过程各环节碳排放量可视化,为相关产品出口、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供数据支撑。
2023年11月,茂名石化组成攻关团队,依托石科院、节能服务公司团队的碳足迹方法学和测算经验、石化盈科碳排放管理平台,在石化智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该项目。攻关团队通过模型调整、流程核对、数据核对、算法比对等手段,建设318个装置模型、1921个物料模型、673个物料移动模型、104个能源装置模型、454个能源活动模型、155个完善碳排放基础设施模型,形成2个生产碳足迹流程总图,将碳足迹计算结果偏差控制在1%左右。下一步,茂名石化将深化系统应用,持续打磨碳足迹报告、碳标签等功能,助力绿色低碳生产。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炼油化工产品的碳足迹数据库的建立,将进一步丰富和优化相关行业碳足迹数据体系结构,为推动绿色低碳生产贡献力量。
2、蚂蚁集团发布全国首个绿色消费平台“森林集市”
9月6日,在上海举行的2024 Inclusion·外滩大会上,蚂蚁集团联合80多家首批入驻品牌,发布了全国首个绿色消费平台“森林集市”。该平台不仅探索制订了“环境友好商品体系”,还建立了相应的绿色消费激励机制,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风尚,促进消费者更多选择绿色低碳的商品和服务。
消费者可通过绿色环保行为获得来自蚂蚁森林的“绿色能量”奖励,这些能量可用于在蚂蚁森林申请种下一棵真树,或者支持其他如公益保护地建设、海洋环境保护等生态类公益项目。蚂蚁集团和部分入驻“森林集市”的品牌将为消费者所选择的公益项目方向捐赠资金,持续支持各地生态建设。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蚂蚁森林的绿色消费奖励机制,推动消费者更多地选择节能降耗、低碳减排的产品服务,促进全社会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环保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