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鼓励购买绿电绿证增加可再生能源消费;解振华:达成碳中和目标高度依赖低碳技术的成熟应用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24-10-15 浏览量:20

一、碳中和政策

1、国家发改委:鼓励购买绿电绿证增加可再生能源消费

10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系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扎实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表示,将加力实施国家重大项目能耗单列,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研究将一些符合国家重大生产布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等几类重大项目纳入“十四五”能耗单列范围,这些项目的能耗将不再记录在所在地省级政府的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范畴,强化对国家重大项目的功能保障。

赵辰昕表示,在这次增量政策中进一步明确,在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时,要严格将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消费量予以扣除,以此引导地方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鼓励通过购买绿电绿证增加可再生能源消费,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腾出增量用能空间。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能源领域要深入挖掘存量节能潜力,保障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为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根本保障。

2、解振华:达成碳中和目标高度依赖低碳技术的成熟应用

10月11日,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简称“国合会”)2024年年会“科技支撑与法治保障,协力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论坛在北京召开,国合会副主席、原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在发言时表示,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要求全球温室气体的净排放要降至零,这不仅涉及能源结构的根本转型,也包括工业、交通、建筑、农业等各个领域的深度减排,达成这一目标的高度依赖于低碳技术的成熟与广泛的应用。

解振华分析,对中国而言,虽然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在不断提高,但受制于储能技术和智能电网技术还需要煤电作为调节能源,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水平,一些工业和制造业由于特殊的工艺决定了无法自身实现零碳,还必须考虑碳捕获技术,要聚焦持续支持变革性的低碳能源技术。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贯穿于能源生产全过程,推动绿色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能有效促进产业绿色清洁化转型,削减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

3、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绿色建筑的价值在运维中才能充分体现,需重视全生命周期管理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建筑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总建筑师崔愷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金融沙龙(第四期)上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绿色建筑的发展需要政府、行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崔愷强调,绿色建筑不仅要求建筑设计的绿色达标,更是涉及整个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设计、建造、运营和维护。要实现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政策、技术、市场和监管等多个层面进行综合施策,推动绿色建筑从理念到实践的转变。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绿色建筑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绿色建筑的发展需要政府、行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未来,相关部门要通过有效地运营维护和管理来减少建筑碳排放。

4、国家能源局就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征求意见

10月8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征求意见稿)》。要求总体思路以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为基础,促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导向,科学确定辅助服务市场需求,合理设置辅助服务市场交易品种,按照“谁提供、谁获利,谁受益、谁承担”原则,优化各类辅助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健全辅助服务费用传导机制,统筹完善市场衔接机制,推动完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

遵循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与运营应坚持统一开放、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原则。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坚持以安全为前提,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以市场机制为导向,促进可调节资源高效优化配置;以绿色低碳为目标,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服务能源清洁转型。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规范各级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调动可调节资源主动参与系统调节积极性,助推加强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运营管理,维护市场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

5、《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

10月9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公开征求《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意见稿》)。《意见稿》指出,鼓励符合法律规定的各类电力用户、投资企业、专业化合同能源服务公司、自然人作为投资主体,依法依规开发建设和经营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分布式光伏发电分为自然人户用、非自然人户用、一般工商业和大型工商业四种类型。分布式光伏上网模式包括全额上网、全部自发自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三种。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应按照“谁投资、谁备案”的原则确定备案主体。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加强分布式光伏发电管理,是促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高质量发展,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服务于国家能源战略和“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

6、生态环境部印发《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10月8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管理办法》共设置六章二十四条,按照“全面覆盖、分类管理、全过程监管”的原则,明确了入海排污口的定义、类型、分类管理原则,并围绕设置、备案、监测、执法检查、信息管理、信息公开等各监管环节,分别明确了相应的监管要求。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通过加强政策解读、强化监督帮扶、深化调查评估等方式,进一步压实地方责任,抓好《管理办法》的贯彻落实。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责任明晰、设置合理、管理规范的长效监督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入海排污口全链条治理体系。

二、地方动态

1、北京市碳市场碳排放量抵销管理办法发布

10月9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印发《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量抵销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该《办法》指出,重点碳排放单位可使用碳减排量抵销其部分碳排放量,使用比例不得高于市生态环境部门当年确认的该单位年度碳排放量的5%。重点碳排放单位使用本市行政区域外项目产生的全国温室气体核证自愿减排量的抵销比例不得超过市生态环境部门确认的该单位年度碳排放量的2.5%。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明确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量抵销比例,规范碳减排量抵销行为,能更好地助力碳中和目标,对全国碳市场具有示范效应。

2、上海市黄浦区发布重点用能和排放单位节能降碳管理办法

10月8日,上海市黄浦区印发《黄浦区重点用能和排放单位节能降碳管理办法》,要求对重点用能和排放单位实行年度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制度,对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指标实行协同管理、协同分解、协同考核。

其中,按照国家和本市要求将绿电、绿证交易对应电量及其他措施产生的减碳量等纳入重点用能和排放单位节能降碳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指标核算,予以扣除。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完成、基本完成和未完成四个等级。

鼓励和支持重点用能和排放单位通过采取节能降碳改造、加强运营管理、建设可再生能源项目、绿电绿证交易等方式,确保完成能耗(排放)双控目标。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此举旨在加强节能降碳管理,履行碳排放控制责任,加快推动黄浦区重点单位绿色低碳转型。

三、企业实践

国家能源集团哈密能源集成创新基地项目开工

10月8日,国家能源集团哈密能源集成创新基地项目启动建设,该项目总投资1700亿元。

项目依托哈密世界罕见的富油煤和风光资源,按照“煤、油、气、化、热、电、新能源”一体化模式进行建设,打造国家煤制油气战略基地。该项目于今年3月底启动基础设施建设。此次开工的一阶段项目投资900亿元,以1500万吨/年岔哈泉一号露天矿为配套煤矿,建设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及配套新能源等项目,计划2027年底建成投产。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该项目旨在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深度融合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助力新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