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2024“哈密能源之问”隆重举行。会议以“创新·绿色· 智慧 推动综合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国家能源集团、哈密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新疆大学协办。会议聚焦能源行业科技前沿、聚焦能源产业发展实践、聚焦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共同探讨以新质生产力引领综合能源产业创新发展的举措路径。
图为: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碳达峰碳中和推进处副处长 王浩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碳达峰碳中和推进处副处长王浩在会上做了《以“双碳”工作为引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主题发言。
王浩表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阶段,需要深切明白为何要以以“双碳”工作为引领, “过去十多年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关键着力点是解决长期累积的环境突出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生态环境的改善所带来的好处。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末端治理的成本越来越高,效能越来越低,我们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我们找到了一个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领域可以抓准的目标。污染物和碳排放高度同源,只有扭住碳减排这个关键,才能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实现真正的转型。这也是《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 文件出台最重要的出发点。”
王浩表示,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气候变暖将导致全球许多区域出现极端气候事件,严重破坏生态安全,威胁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但同时要认识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是工业革命以来200多年累积形成的,发达国家人均历史累计二氧化碳排放量远超中国,因此从历史责任来说在于发达国家。”
王浩表示,绿色低碳发展与能源转型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从国际角度来看,能源转型加速推进,绿色低碳投资和绿色消费规模快速扩大。
王浩表示,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的成就如何表述和称颂都不为过。他分享了产业结构、能源转型、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数据:
在产业结构方面,中国已成为全球光伏和风电装备的主要供应国,为全球提供了70%的光伏组件和60%的风电装备。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呈现出强劲增长,连续三个月的市场份额超过50%。此外,中国在粗钢产能的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累计完成了5亿吨的改造工作;
能源转型方面,自2013年至2023年,中国煤炭消费比重从67.4%下降至55.3%,而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从10.2%提高至17.9%,累计提高了7.7个百分点。“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全国累计完成煤电机组“三改联动”规模超过7.4亿千瓦,显著提升了煤电的高效调节性能和清洁低碳水平。目前,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已超过17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的54.4%;
在资源利用效率方面,2023年,中国的单位GDP能耗、水耗、碳排放强度相较于2012年分别下降了超过26%、46%和35%。全国废钢、废纸的回收利用量分别达到了2.6亿吨和6750万吨,有效推动了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生态保护方面,2023年全国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比十年前下降了54%,地表水体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了89.4%,森林覆盖率超过了24%,这些数据表明中国在改善空气质量、水质和森林覆盖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王浩认为,要实现全面绿色转型,要着力抓好三大关键环节任务落实:一,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健全废弃物利用体系。二,消费模式绿色转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和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三,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加快关键技术研发,推进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
王浩提出了能源转型三问三答:
新旧能源如何有序替代?以更大力度发展非化石能源、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能源相关产业如何转型升级?对于传统产业来说,应加强煤矿绿色开采,煤矿智能化建设,煤矿瓦斯抽采利用;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油气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应用“三改联动”,淘汰落后机组,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减碳”关键环节,煤化工与可再生能源、绿氢、CCUS等耦合发展。加大力度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强化科技创新,发展绿色低碳前沿技术;培育领军企业,发展绿色低碳服务业;着力推进低碳转型,应对“碳壁垒”构筑“护城河”。
适应新型能源体系的体制机制如何构建?优化评价考核制度,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完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等政策,丰富绿色转型金融工具;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电力市场化改革;健全市场化机制,绿证绿电、碳市场、电力市场有效衔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