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质生产力,促进绿色新发展——国家绿色发展基金2024绿色发展大会主旨演讲精彩分享

来源:国家绿色发展基金 发布时间:2024-11-12 浏览量:26

11月2日,国家绿色发展基金2024绿色发展大会成功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商飞首席科学家、C919总设计师吴光辉,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水安全研究院院长夏军,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戴晓虎,东南大学长三角碳中和研究院院长朱晓明四位专家受邀出席大会,并发表了精彩的主旨演讲。四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出发,聚焦绿色科技创新,分享“双碳”实践经验,展望绿色发展未来。

“双碳背景下的大飞机发展机遇与挑战”

吴光辉介绍,全球航空碳排放形势严峻,减碳困难。当前全球航空碳排放占全球总排放为2%~3%,对大气臭氧成分干扰性大,对气候影响可达4%~6%。国际民航组织(ICAO)各成员国政府已设定目标,在2050年前实现国际航空业的净零碳排放,并已制定“国际航空碳抵消及减排机制”(CORSIA),我国也发布了《绿色航空发展纲要2023-2035》。

我国民机绿色发展方向重点在飞机减排技术、可持续生物燃油、混合动力推进技术、氢能源动力技术、未来的可控核聚变及市场经济手段等方面。飞机减排技术包括采用翼身融合布局、层流减阻技术、先进材料环保材料应用;飞机运行减排措施包括单方发动机发行、四维航迹控制、生态机场再生能源应用等。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C919飞机是全球首架减阻减重减排的大飞机,并与ARJ21飞机一样,可使用生物航空燃油,使碳排放降低约5.9%。下一步,围绕生物航空燃油的应用,中国商飞将与波音共同建立相对统一的碳排放检测和计算方式,形成航空业碳减排抓手。

吴光辉表示,未来绿色航空产业发展空间巨大,需要大飞机与低空经济协同发展,既是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产业整合的挑战,目前还有一些关键技术有待攻关,特别是安全性和碳减排相关技术。总体而言,航空业的碳减排目标任务相当艰巨,需要产业实现全方位发展,但相信我国的航空产业一定会实现这个伟大目标。

长江大保护水安全与绿色发展投资的思考与建议

夏军表示,长江大保护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但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面临水安全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并以上海供水安全问题、长江城市群内涝与雨季污染协同治理问题为例,揭示了长江水环境安全对上海供水安全的系统性影响,以及对城市内涝防治体系和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要性。

夏军介绍了由其领衔主持的长江流域水系统综合研究工作,以及长江模拟器一期建设与应用情况,长江模拟器是以长江为对象、水循环为纽带,将流域自然过程与社会过程耦合的流域模拟系统及其与示范工程集成的科学装置,可以发现城市群绿色发展与生态足迹的内在关系,以及长江中游城市群绿色发展亟待提升的时空分布规律。

夏军表示,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科技创新,狠抓关键核心攻关技术,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的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也是绿色投资机构重点关注的方向。从长江模拟器的应用经验来看,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一是要加强长江大保护数字流域、城市智慧管理的科技创新与应用;二是要加强国家和地方亟待解决的重大关键科技创新,如长江中下游城市内涝与雨季污染协同治理关键技术、碳源与碳汇监测与模拟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评估与智慧管理等。

有机固废资源化高质量创新与发展

戴晓虎介绍,我国固废年产生量超过110亿吨,累计堆存量约700亿吨,世界排名第一。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固废污染情况总体得到抑制,但在减污降碳方面仍有较大空间。结合总书记最近对新成立的中国资源循环集团做的重要批示,打造全国性功能性资源回收再利用平台,推动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持续提升,说明固体废弃物处理仍将是环保领域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固废是绿色发展、碳达峰碳中和、循环经济的科技高地。有机固废是多介质复合体,属于固废处理中的难点,技术创新主要解决污染物分解重构,通过资源化和靶向提取,实现全流程的污染控制。目前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主要集中在制备燃料、制备化学品、营养物质回收和制备功能材料等方面。未来还需在脱水、气化、生物基燃料等处理技术,以及废弃物的无碳化及资源化循环利用等方面实现进一步突破。

戴晓虎认为,固废资源循环利用是将来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目前我国在该领域的科研已处于国际领先,下一步重点是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促进产学研对接。目前国内的固废处理主要靠政府兜底,未来应该转向污染收费。国内政策对固废处理已提出更要求,海外市场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市场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下,在全面绿色转型的政策背景下,相信我国的固废处理产业将大有可为。

区域发展的“三零”路径

朱晓明提出,2018年中央决定将长三角上升为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既要推动长三角在中国经济中发挥好牵引力,还要在国际经济中提升长三角区域竞争力。长三角一体化的核心是共画同心圆,要实现“1+1+1+1>4”的效应,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最高层次,总书记2020年宣告的“双碳”战略目标就是长三角的同心圆。

“双碳”战略推动长三角能源绿色发展、倒逼产业绿色转型、催生服务业绿色创新,带来了长三角产业发展新机遇。要实现双碳目标,一要在发展中推动碳减排,二要在转型中落实碳达峰,三要在创新中实现碳中和,要义是能源转型、能源结构调整。

朱晓明认为,我国新能源生产能力及技术走在全球前列,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用新方式、新技术、新机制的“三新”打造零碳园区,零碳社区和零碳乡村“三零”,从而真正实现全过程减碳。2026年欧盟将增收碳边境调节税,长三角地区工业增量大都来自园区,通过完善绿电供应、建设零碳园区,对出口企业应对国际碳边境政策将会有极大的帮助;零碳社区要整体打造,推进零碳建筑绿色建筑,通过能源供应技术手段实现老社区减碳;通过建设分布式光伏等设施建设零碳乡村,这些都是未来万亿级碳服务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