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我国正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因而,加强区域联动,内外并举,内外并重,是有效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必要基础。
2013年9月29日,中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上海自贸试验区正式运行,到今天,全国已经有了21个自贸试验区,形成全方位、有梯度的开放,开创了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自贸区比翼齐飞的崭新格局,国家自贸区战略的努力和成就,一言以蔽之,那就是以更大的开放,倒逼更深入的改革。另一方面,我国已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9个自贸协定,与自贸伙伴贸易额占比达到35%,尤其是去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更是凸显扩大自贸区“朋友圈”的重要意义。
自贸区未来的发展前程远大,但依然需要在前行的道路上砥砺奋进。尤其是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自贸区建设应该迈向更崇高目标,以一体化规划、差异化布局,构建起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以自贸区“雁阵起航”引领全国深层次改革。
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内部协调机制。目前,国内的自贸区已经覆盖东西南北中,作为国家战略,应融合起来,发挥整体优势,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一是建立联动机制。加强研究,做好前瞻性战略部署,整合不同区域的资源,优化空间布局,既要突出特色,各展所强,又要形成合力,相互补充。二是强化法治保障。鉴于我国自贸区建设已近8年,可从中总结经验、做法、措施,制定全国通行的国家自贸区法,将自贸区的改革突破,以法治的方式予以固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已于2014年8月1日实施,为国家级的立法提供了实践基础,建议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适时形成国家的自贸区法。三是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在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都分布有若干自贸区,可探索在这三个区域率先构建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建立要素交易大市场,推进土地、资金、劳动力、数据等生产要素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主动融入世界,加强外部联通对接。自贸区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一定要在与世界的融合中实现,关注与全球其他自贸区的协调发展。一是加强自贸区与国家间自贸区谈判的联动。应继续对标世界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先行先试包括中国已经加入的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已完成谈判的中欧双边投资协定以及积极参与的中日韩自贸协定、CPTPP谈判(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涉及的经贸规则,实施更大程度压力测试,试验这些国际条约中许许多多的新举措、新做法,并放大辐射带动示范效应。二是打造以自贸区为核心的高能级开放合作平台。自贸区要配合其他国家战略,打好国际牌,并以此作为自贸区最突出的特色。例如,“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无论“一带一路”通到哪里,都要努力建设好与其相配套的自贸区或是探索中的自贸区,着力打造好“一带一路”中国境内的网络型众多“驿站”,形成可复制的“中国样板”,提供给世界各地借鉴。三是积极参与全球经贸规则制定。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资吸引国,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何等重要。要深度介入相关规则的制定和完善,使中国经济真正融入世界,在全球治理秩序重构中提出我们的主张与诉求。在世贸组织框架内健全多边体制,且同时在区域和世界范畴内推进诸边合作,应当成为中国扩大开放、深化国际合作的“双轮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