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01年3月萧山、余杭撤市建区并入城区,杭州这座历史名城开始由“西湖时代”全面步入“钱塘江时代”。一个以钱塘江为轴心,拥有3068平方公里,370万人口的区域性大都市和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带动城市正式形成。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并实施的“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战略,直接标志着原属城郊结合部的江干区的城区性质发生根本改变,导致江干区乃至整个杭州市产业重组、布局调整和城区功能重构。
一、江干新世纪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重要背景和依据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必须与城市总体发展目标紧密结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十五”期间,杭州作为长江三角洲大都市连绵区南翼的中心城市,“城市东扩”和“跨江发展”战略的确立,为江干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内涵与功能定位提供了重要的背景和依据:
1.从城郊结合部到城市中心区的转变。一个地区在整个城市中所担负的功能,很大程度由它所处的区位决定。杭州新世纪城市发展战略的提出对各城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影响最大的就是江干区。因为这标志着江干区将从城郊结合部向城市中心区转变,使江干区在经济区位上具有中心地的性质。这种变化的深层依据是规划江干区未来现代物流业发展方向和重点的最基本背景。如果说在过去的20多年里江干区的经济发展是由城乡结合部的专业市场来推动的,那么今后将转向主要由城市中心区的一系列中心功能及其城市都市型服务业的发展来推动,这意味着整个经济发展轴心的转换。
2.从“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的跨越。杭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从“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的跨越,不仅是个时间、阶段和文化概念的转变,这种发展环境和区位模式的变化将导致杭州城市发展的格局和模式的重大改变。长期以来,由于受西湖景观的束缚,环西湖形成的传统“中央商务区(CBD)”模式不能“垂直”发展而实现“强度”增长,只能“水平”扩张,这严重妨碍了杭州作为浙江省第一层次中心城市功能的形成和强化。实施“城市东扩”的中心区转换战略,就是要解开西湖对城市发展的束缚,重建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中央商务区。只有在江干这一新的都市中心区实现“强度”增长和“垂直”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大都市,新天堂”的内涵。
3.从城市中心区到国际化新区的建设。二十一世纪杭州将建设成为一个全面参与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国际性大都市,这一城市发展的目标和定位要求必须建立现代物流产业,以适应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要求和趋势。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国际性大都市如日本的东京、美国的纽约等都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现代物流设施和物流基地。这些物流设施和物流基地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从而成为衡量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标志之一。江干作为新的城市中心区,“十五”期间必须加快建立和发展现代物流业,不断提高和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这也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二、江干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有利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江干充分利用地处城郊结合部的交通枢纽中心的区位优势和底蕴深厚的商贸经营的传统优势,实施“以商兴区”战略,涌现了以四季青服装市场、浙江汽配城等为代表的闻名全国的市场群体,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具备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良好条件:
1.交通地理区位优势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江干位于城区东部,是杭州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沪杭甬高速公路、浙赣、杭甬、杭长铁路在此交汇;钱江二桥、钱江三桥在此接壤;杭州火车东站、汽车东站均位于区内;东南方的三堡船闸,沟通了京杭大运河与钱塘江的水运交通;峙江相邻的萧山国际机场,其飞行区标准达到最高级4E级,在货运方面装备了先进的德国萃普货舱集装箱升降设备。
2.专业市场形成的大流通、大市场的流通格局优势。按照建设市场大区的思路,通过重点实施“5118”工程,初步形成了以10大专业批发市场为龙头,集贸市场为基础,门类众多,繁荣兴旺的市场网络。市场的繁荣发展,吸引了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销售,带动了宾馆(酒店)、餐饮、仓储、运输、金融等相应行业的发展,促进了江干区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转变。
3.“九五”期间形成的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为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20年来,特别是“九五”以来,江干区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济总量位居全市城区前列。2000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8亿元,工业销售产值84亿元,财政总收入4.5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34亿元),出口供货总值17亿元,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这些都为江干区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传统物流酝酿着重新整合,现代物流业已初现端倪。随着经济体制转型,江干现代物流业的萌芽开始显现,物流的概念已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根据调查,目前一些商贸物资企业和交通运输企业着手尝试在原有设施基础上,通过延伸服务等手段开展现代物流业务。一些企业内部开始成立相对独立的物流机构,并且出现了少量面向全社会的专业物流公司。
三、江干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现实难点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社会信息化的加快,江干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基地、发展现代物流业面临新的挑战:
1.面临沪、宁等大城市及周边中小城市物流分流的挑战。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上海以及江苏省的苏、锡、常、扬、镇、宁、通和浙江省的杭、嘉、湖、绍、舟等14个城市。这一地区历来是我国城市化程度最高、城镇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上海、无锡、宁波在新一轮城市规划和跨世纪发展战略中,相继提出了建设国际性或区域性物流城市的目标,这必然导致在商业服务和争夺顾客群方面竞争激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江干区域性现代物流业的建设。
2.传统专业市场优势的丧失,与经济腹地间的经济联系趋于弱化。作为对应于古典市场经济结构的专业市场,曾经为江干经济腾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先发优势”正在逐渐丧失,加之内陆省份专业市场发展日趋成熟,对江干专业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处于“三北”地区经济腹地的传统销售市场,浙货的年成交额逐年下降,辐射范围不断萎缩,平均运距这一反映物流中心城市与经济腹地关系的重要指标出现过快下降的情况。
3.至今没有形成一个面向全区的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目前,“各自为政、画地为牢”的发展模式严重阻碍了物流业的统一规划和规模发展。铁路、公路、商业、物资、外贸等领域都有本领域特点的物流体系,但这些物流系统的规划缺乏沟通、协调,离系统化、一体化的要求相差很远,没有能从全程物流的系统角度进行总体规划,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部门管理”格局阻碍了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
4.物流建设和发展还缺乏相应的管理、技术和人才。除部分船公司、货代企业和外运企业外,一般仓储、运输企业都存在专业和高级物流管理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供应链一体化管理、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等先进管理理念还远未普及,大多数企业仍然沿用粗放型经营模式,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严重滞后,成为制约物流发展的瓶颈。物流发展的融资制度、产权转让制度、人才使用制度、市场准入制度等还远远不能适应企业经营的需要。
四、相关政策建议及措施
1.加大政府宏观指导和扶持力度。做好现代物流业的产业规划,将其纳入全区整体发展规划中。建议成立市领导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制定适合杭州当地物流产业发展需要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立项、用地、贷款、税收、交通管制、工商登记等方面对物流企业采取灵活政策,协调跨省、市、部门、行业的相关问题,并对现代物流业的建设做出决策,进行宏观调控,防止一哄而上、浪费资源的现象发生。
2.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要努力改善道路交通状况,做好辖区内主干道改造工程的实施。尤为重要的是,以打通庆春东路向东延伸段和杭海路相对接工程作为改善江干交通和投资环境、推动庆春广场核心区建设的战略任务来抓,并通过开路带动房地产业和商贸业的发展。通过规划设计,提升城区绿化整体水平。实施城市标识工程,统一设置具有地域特色的各类标识物,包括交通指示牌、地名牌、公益牌、广告牌等,凸显城市中心区的概念。
3.开展物流产业的招商引资。要多渠道地筹措发展资金,除由财政投入资金和争取国内金融机构支持给予优惠贷款及从其他渠道融资(如国内外风险投资基金)用以发展物流产业以外,还应制定政策鼓励民营资本、外资与国有资本共同参与物流中心建设。试办中外合资(合作)物流企业,引进国外先进装备、技术和理念,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同时,推动一些核心企业强强联合,再包装上市或借壳上市。
4.构筑物流信息平台。以现有“江干信息网”为物理平台,建设覆盖全区商业流通和仓储运输企业(物流结点)的逻辑网络平台,实现企业和政府管理机构通过信息中心的充分互联。建设企业和物流结点内部的信息系统,在合适的时机,考虑和国内著名网站(如阿里巴巴、中国黄页等)合作,利用电子商务的平台达到物流配送整体效益最佳,通过运营中心把江干物流信息拓展到全国、全世界,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交换。
5.吸收和培养高素质物流管理专门人才。利用现有专业院校的力量,加强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既要培养政府的物流管理人才,又要培养企业的经营人才和服务人才。要组织有关科研单位分别对企业物流、社会物流的技术、管理等问题开展系统的研究论证。做好引进紧缺人才的规划和措施,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定期举办国际性的物流研讨会,成立物流学术团体,开展物流学研究、培训等学术活动。
参考文献:
[1] 菊池康也.物流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 吴清一.物流学[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6.
[3] 金祥荣等.组织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M].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
[4] 王先锋.中心城市政府在发展物流业中的作用[J].中国流通经济,2001,(4)
作者简介:金祥荣,(1957-),男,江苏无锡人,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桤伦,(1977-),男,浙江衢州人,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