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中新社国是直通车举办的“能源中国——统筹转型与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下的产业动能焕新”主题活动上表示,低碳绿色产业已经成为疫后经济复苏和增长重要的驱动力量。他认为,应坚持“双碳”目标不动摇,稳定绿色转型和长期发展的预期。
刘世锦表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容量、设备制造、绿色投资和市场发展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绿色创新带动大量的绿色投资,已经成为现阶段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投资创新和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新动能之一。
“过去很长时间里,谈起环保、减碳,一些地方政府会担忧对经济增长形成拖累。”刘世锦说,现在这个观念已经转变,大家看到二者是相互促进和共赢的关系。不仅是中国,在全球范围之内,低碳绿色产业已经成为疫后经济复苏和增长重要的驱动力量。
刘世锦认为,发生转变的最重要原因是创新。创新以及低碳绿色产业的发展,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治本之策,是处理各种矛盾、理顺复杂关系的关键所在。
基于对我国绿色转型的长期观察,刘世锦将减碳路径概括为衰退型减碳、增效型减碳和创新型减碳三种类型。他说,过去固守原有的技术和生产体系,讲节约、节能减排,现在更多是依靠全面拓展新技术和生产体系的创新,前两种减碳类型逐步转为更多的依赖第三种减碳类型,就是创新型减排。
对于当前新能源供给不稳定、消纳和外送受限、分布式上网难、隔墙售电难等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刘世锦认为,发展中的问题应该也只能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开放和更好更快的发展加以解决。
至于当前新能源领域的市场竞争,刘世锦说,一定程度的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固有特征。如果所有商品都是短缺的,就不会有竞争。适度的过剩才会有竞争,才会有优胜劣汰,才能带来技术进步和质量提升。
此外,谈到政府应当如何在推动低碳发展中更好发挥作用,刘世锦认为,要坚持“双碳”目标不动摇,稳定绿色转型和长期发展的预期;适时推出各级政府减碳量化指标,普遍推广碳账户和碳核算,形成全面严格的减碳责任机制;收集并及时发布信息,进一步规范市场竞争秩序,防止扭曲要素价格的“筑底”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