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国际贸易“碳壁垒”,100个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将出炉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4-08-01 浏览量:54

近日,生态环境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其中提出,到2027年制定出台1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碳足迹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到2030年制定出台2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碳足迹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产品碳足迹未来将逐渐成为进入国际市场和品牌供应链的必备条件。欧盟《新电池法》规定,进入欧盟市场的电池需符合碳足迹相关要求。日本经济产业省宣布自2024年起要求投放日本市场的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动汽车制造商披露碳足迹。

“随着《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这类国际贸易规则的出现,产品碳足迹测算越来越受到出口企业重视。”远景智能零碳产品首席科学家邱林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统筹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包括建设核算平台、认证体系,去企业收集数据,这些现在都在布局,很多省市都很积极。”

“新三样”遇“碳壁垒”

作为评价低碳的重要概念之一,碳足迹被用来识别和评估产品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其中,产品碳足迹属于碳排放核算的一种,一般指产品从原材料加工、运输、生产到出厂销售等流程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总和,是衡量生产企业和产品绿色低碳水平的重要指标。

根据商务部国别贸易投资环境信息网,随着欧盟碳关税、欧盟《新电池法》等政策法规的出台,以产品碳足迹为核心的“碳壁垒”正逐步成为国际贸易中的新型技术性贸易壁垒。

记者了解到,全球首个碳关税机制,即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已在2023年10月1日进入过渡期,过渡期内申报企业必须报告产品碳足迹信息,2026年,欧盟将正式征收碳关税。目前,碳关税机制覆盖产品范围仅包括钢铁、铝、水泥、化肥、电力、氢六大领域的原材料。

同时,欧盟《新电池法》已于2024年2月18日起施行。按照《新电池法》,自2024年7月起,动力电池以及工业电池必须申报产品碳足迹,需要提供电池厂家信息、电池型号、原料、电池碳足迹总量等信息,到2027年7月要达到相关碳足迹的限值要求。

亚洲国家中,日韩等国设定了严格的碳足迹核算标准。2023年5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宣布自2024年起要求投放日本市场的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动汽车制造商披露碳足迹,日本对于电池碳足迹数据的排放披露原则基本遵循欧盟新电池法。

光伏作为锂电池、新能源汽车之外的出口“新三样”,同样受到“碳壁垒”挑战。由于法国对光伏组件的碳足迹认证要求较高,导致中国光伏组件进入法国市场存在一定的壁垒。

碳足迹机制加速落地

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而实现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就需要精细化的碳管理。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产品碳足迹管理工作,在《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探索建立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标准”。

2023年底,五部门联合发文,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明确了加快提升我国重点产品碳足迹管理水平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和组织实施要求等。《意见》部署了核算规则标准、背景数据库、碳标识认证制度、碳足迹应用场景、国际衔接互认等五方面重点任务。

2024年6月4日,碳足迹管理体系实施方案出台。生态环境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制定出台1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碳足迹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到2030年制定出台2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碳足迹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碳足迹体系与CBAM的核算边界、计算规则完全不同,但建立统一的与国际接轨的碳足迹管理体系是目前应对国际碳壁垒的有效抓手。此外,碳足迹核算标准的建立有助于促进能源高效利用;发展资源再生等循环经济;引导终端消费需求及习惯,实现更高的经济价值,进一步加速双碳目标的达成。

产业也在积极推动相关碳足迹标准的制定、完善和国际互认。7月24日,能源化工产业链碳足迹联盟成立并发布倡议宣言,承诺将通过成员间技术、经验的共享与合作,推动产业链碳足迹精准化核算与应用。

数据库建设势在必行

邱林告诉记者,在出口“新三样”中,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动力电池都面临较多问题,数据库成为了计算碳足迹时的瓶颈。“欧洲要求在计算碳足迹的时候,必须用它的数据库。”邱林表示。

邱林进一步指出,最重要的问题是,国际数据库里面指向中国的数据,是他们研发出来的数据。他们的研发,很多比较老的文献,也没有做很多更新。所以我们现在看到欧盟数据库里中国的数据,是比较老旧的,相关数值都是偏高的。

这些问题也凸显了我们拥有自己数据库的重要性。7月26日下午,在以“绿色发展 零碳创造”为主题的2024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大会上,远景科技发布国际ILCD全生命周期数据网络。邱林表示,该数据网络的发布将助力中国产品碳足迹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建设,为国内企业有效应对国际贸易碳壁垒提供重要支撑。

作为国内领先的风机和动力电池制造企业,邱林告诉记者,远景自己的风机和动力电池都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因为在面对贸易、客户要求的时候,远景自身有碳足迹管理平台,公司走得比较早,对每一个产品都可以计算产品的碳足迹。

“另外,远景从技术层面也一直在深入地研究数据的标准、数据库的标准、碳足迹核算的标准,我们也和行业协会共同打造了一些碳足迹平台,比如光伏平台,我们也和动力电池联盟打造了动力电池平台等等,所以在技术方面也有不小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