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工程:向“绿”转型 再塑“第二增长曲线”

来源: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发布时间:2024-12-23 浏览量:12

步入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油工程”)子公司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寰球工程”)以及中国昆仑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仑工程”)的展厅,最醒目的位置都有一面记忆墙,上面一张张经典照片影像,见证了他们与祖国共成长的流金岁月。

  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无数石油化工和纺织化纤行业的大型工程,经由中油工程人的手缔造出来。技术的积淀与迭代,亦为行业的发展与革新、国家“基底”的建构与夯实,持续贡献着中油工程人的汗水与智慧。在我国大力推进能源结构转型的当下,这些积淀又在新能源领域创造时代赓续向前的全新足迹。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进大型能源工程综合服务商中油工程,看公司在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加速向“新”向“绿”转型给出的全新命题下,又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技术为王 全球布局

  寰球工程北京总部的展厅内,五个公司承揽项目的大型沙盘格外引人瞩目,从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独山子乙烯项目,到实现炼化业务转型升级的战略工程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再到我国首个“自主设计、自主采购、自主施工、自主运营”的江苏LNG接收站项目……这些项目工程的设计、施工与关键技术的创新研发与突破,寰球工程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油工程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于国锋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寰球工程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展现了中油工程作为技术先导型工程公司的底色,即在传统的油气田地面、油气储运、炼油化工领域的工程设计、施工及总承包等相关工程建设业务方面的技术实力,公司整体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正是依托在传统行业的技术优势和迭代升级,中油工程今年以来成绩斐然,前三季度累计新签合同额达942.63亿元,同比增长17.62%,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中油工程科技信息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公司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技术要素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今年上半年,中油工程研发投入7.48亿元,累计形成科技成果96项,新增授权专利104件,实现了11项科研成果的首次工业化应用,28项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成功开发了20个“双碳三新”技术工艺包,充分发挥了公司科技研发“支撑当前、引领未来”的作用。

  “只有在科技研发上加大投入,才能通过源源不断的创新成果供给为公司优化业务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提供有力支撑。”上述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说。

  作为我国最早一批“走出去”从事石油工程建设的企业,中油工程及旗下子公司的海外布局已然成熟且稳健,构建了国内外互为补充的市场新格局。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海外市场新签合同额达到230.97亿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24.50%。

  谈及海外业务的前景,于国锋表示,全球经济稳中趋升的背景下,各资源国在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特别是中东、非洲等油气富集区正加速油气上产并大力发展炼化一体化业务,这也为公司主营业务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传统油气工程市场空间依然广阔。

  “双碳三新” 向“绿”转型

  在巩固壮大传统油气工程优势业务的同时,中油工程也在能源行业绿色低碳和数智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加快发展非常规油气、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环保、数智等新兴产业以及合成生物学等未来产业,形成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

  “双碳三新”业务正在逐步成为中油工程重要的市场支撑和收入来源。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油工程“双碳三新”业务新签合同额为124.77亿元,占比达16.47%,实现了快速增长。

  中油工程市场和新兴业务部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围绕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公司正在持续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加快储运设施建设,有序推动炼化改造升级,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水电核电建设,CCUS(碳捕集及储存)、油气伴生矿产资源利用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一批大型项目已进入规划实施阶段,预期由此带来的市场机会将有效释放。

  参观昆仑工程展厅时,公司重点展示了在CCUS方面取得的成果。昆仑工程副总经理刘元丹对《证券日报》记者说:“早在2014年,公司就开始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大力拓展碳捕集业务,并在新疆库车和克拉玛依建设了两套高浓度二氧化碳捕集装置。”通过长期不断深耕CCUS技术的创新发展,昆仑工程如今已形成了针对高、中、低浓度碳源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系列技术。

  放眼整个中油工程的“双碳三新”业务,在技术不断积淀的助力下,目前公司已具备分布式、集中式风光气储一体化大型能源基地建设能力,拥有CCUS和氢能全产业链、地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等新能源系列技术以及尼龙66、聚碳酸酯、特种橡胶等多种代表性新材料技术,形成了绿氢、绿醇、绿氨、绿色航煤、尼龙66、POE(聚烯烃弹性体)等一批重点科研成果,并成功应用于项目实践。

  与此同时,随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深入推进,公司也在聚焦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等关键领域,着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昆仑工程科创中心,多位工程师在电脑上对某项目的技术工程转化进行数字孪生建模。一位工程师表示,数字孪生技术是手段之一,科创中心项目组正采用以多资源共振、多专业协同、集中攻关、成套突破为特征的科研攻关模式,去提升工程实际转化的效能。

  前述中油工程市场和新兴业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中油工程正大力开展氢能、地热、生物航煤等新能源技术研究,加强新材料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工程转化,同时加快完善“AI+工程建设”顶层设计,加速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为公司发展打造“第二增长曲线”源源不断注入动力。

  增强核心 回馈股东

  传统与新兴业务同步提升,还为中油工程答好市值管理这道央企“必答题”,充盈了底气。

  2024年1月份,国务院国资委提出全面推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12月17日,国务院国资委正式发布《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油工程也将提升公司内在价值作为市值管理的核心,在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做强做优基本面的同时,多措并举进行价值传递、增进市场认同,并在提高经营质效、科技创新驱动、改善ESG绩效等方面重点发力,着力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

  尤其是面对投资者关心的公司股价波动的问题,于国锋表示,公司管理层高度重视并密切关注公司股价表现,正在研究制定估值提升计划,同时将持续推进提质增效,高效执行重点工程项目,强化项目全过程精益管理,努力提高项目盈利能力,以更好业绩提升投资者回报。

  Wind资讯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3年,中油工程分红金额合计达15.86亿元。特别是近三年(2021年至2023年),公司经营业绩逐步改善,分红金额逐年上升。

  于国锋表示,公司高度注重对投资者的分红回报,上市以来按照公司章程规定的现金分红政策,每年均对投资者进行分红并且分红比例不低于当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0%。后续公司也将保持积极稳定的利润分配政策,优化现金分红机制,努力提高分红比例和分红次数,打造公司发展质量提高与股东回报增长相互促进的良性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