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浙江经济转型升级不断推进,经济社会保持了稳定较快发展。当前,浙江经济正处于从工业化后期迈向发达经济的关键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唯有抓住新科技革命与新工业革命机遇,才能化解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下滑、结构调整复杂化的挑战。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突出创新强省,增创发展动能新优势”;“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把产业创新作为主战场”。
“创新强省”要把科技创新摆在中心位置,要以推进科技进步来提高浙江全要素生产率,从而突破劳动力、土地等资源要素价格上涨与环境保护压力加大形成的强制约,真正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此,浙江要紧紧围绕科技创新,全面推进生产方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产业组织创新与产品创新为主体的“四大创新”,从而实现产业创新发展。
生产方式创新。生产方式直接决定着生产效率与企业竞争力。生产方式创新对浙江产业竞争力的提高极为关键。在这方面,浙江要主动把握以数字化、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大趋势,以《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为指引,以“物联制造”“工业机器人”与“3D印制”为重点,加快推进浙江“智能制造”。以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与现代交通装备、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和节能环保装备、通信网络与智能终端、专用集成电路与新型元器件、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工业软件、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新材料、绿色石油化工、时尚轻纺业等十一大产业为重点发展领域,加快推进十一大工程建设,推进生产方式大变革,从而全面提升浙江产业竞争力,实现浙江制造由大变强。
商业模式创新。十多年来,浙江在信息技术长足发展的基础上,电子商务与网络交易迅速崛起,商业业态发生了巨大变革,这对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浙江信息经济快速发展、整个经济的稳定发展与转型升级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但同时,它也对有形交易方式、传统的商业贸易、专业市场形成了巨大冲击。未来浙江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注重各种商业业态的融合发展、协调发展、共享发展,推进“互联网+”模式,加强线上线下融合创新,加快“智能营销”与“智能制造”“智能物流”“智能设计研发”的衔接,形成设计研发、采购、生产、物流、销售、消费与服务的整个产业链的智能化,实现商业模式的革命性创新,促进新兴制造业、现代农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实现产业创新。
产业组织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对浙江产业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在经济新常态下,原先依托中小企业集群基础上的浙江产业组织,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企业间竞争过度、合作不足,模仿过度、创新不足,在要素成本不断攀升的环境下,浙江产业竞争力受到削弱。造成传统产业不断外移,众多产业集群呈现弱化之势。面对挑战,我们要在产业集群的基础上,以市场为主导,充分发挥浙江民营企业的主体作用,通过推进商业模式创新以巩固与提升专业市场优势。在企业间,大力推进“中心-卫星”体系建设,以具有研发与名牌优势的企业为中心,突出和强化中心企业的研发设计与品牌营销功能,占领“微笑曲线”两端,而向制造加工的中小微企业“让出中间”,加强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智能制造”“互联网+”生产方式与商业模式变革,推进中小微企业在终端消费品生产领域的柔性定制生产,实现消费者与生产者在研发设计、生产加工与消费服务的一体化,加速产业创新与蜕变。
产品创新。产品创新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外在体现,更是产业创新的基础。功能性产品创新,能创造或激发市场的新需求,从而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的良性互动。因而,在经济新常态下排浪式消费浪潮逐渐式微的环境下,产品创新的意义更为凸显。推进产品创新,一要与“人才强省”战略相结合,大力引进高端科技人才与先进技术,加强民营企业与科技人才的结合,把握科技发展趋势与市场潜在需求变化趋势,鼓励企业推出具有新功能的产品,如智能手机、智能家电、新纺织材料、光伏产品、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汽车、高铁等,以新产品来创造新需求,进而发展出新的产业;二是支持传统企业贴近市场,在原有产品基础上,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产品更新换代、品牌与质量提升等,从而维持与扩大市场需求,实现产业的渐进式转型升级。
总之,创新是未来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最大推动力,要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核心,以生产方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产业组织创新与产品创新为主抓手,从而推进产业的全面创新。政府在推进“创新强省”战略中,需要做好规划与政策引导,还要当好企业的服务员。政府自身要推进包括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工作机制创新、模式创新、组织体系创新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创新,要谋划实施一批最具比较优势、最能带动经济全局的重大创新举措,让浙江整个社会的创新活力竞相迸发,让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使创新成为未来浙江经济发展最鲜明的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