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剑锋:黑臭水体治理关键在于建立长效机制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3-24 浏览量:23

来源:南通日报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市城乡居民对喝干净水、享优美环境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市水利局局长助理曹建华介绍,开展水生态文明试点建设,就是要充分发挥水资源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多种功能,构建服务、保障、改善民生的水资源保护格局。

生态环境是南通的优势,但如果水质上不去,说人居环境良好就没有说服力。一段时间以来,污水直排、水体黑臭成为水环境治理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可以说,黑臭水体治理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全面战。攻坚,就是要集中火力,各个击破,通过截流、清淤疏浚、生物治理等措施,尽快让水体清澈起来;全面,就是要持续发力,堵住源头,形成制度,不让黑臭现象出现反弹。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稳扎稳打、真抓实干,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切实把治水的作战图、路径图挂出来,把各项措施和承诺落到实处,真正让黑臭水体与南通人说“拜拜”。

让水成为城市的灵魂,不仅需要政府担起应尽的责任,更要靠企业自觉和公众努力。从报道上看,黑臭水体的形成,生活污水及生产废水排放“贡献不小”。除了加快污水管网建设外,更应树立“生态+”理念。尤其是面对长期以来粗放发展模式累积下来的生态欠债,在破除“乱扔乱倒乱排”等陈规陋习的基础上,必须把握好科学治水的“衣领子”,通过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彻底淘汰落后产能,消除污染源头。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谁造成污染谁赔偿,谁没有达标谁担责”的体系日臻完善,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可期。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前期规划重要,治理过程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把握好构建体制机制这个长效治水的“定海针”。黑臭水体具有季节性、易复发等特点,要防止黑臭现象反弹,不仅离不开监管的强化和公众的参与,进一步健全水质监测、预警应对、信息公开等机制,而且应在落实监督考核、强化追责问责、完善治理协调机制等方面下功夫,补齐短板,消除漏洞,避免破窗效应。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道理浅显,躬行不易,黑臭水体必须标本兼治,只有久久为功地下实功、求实效,才能让蓝天净水成为南通发展的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