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柳:着眼畅通经济循环 推动稳中求进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0-27 浏览量:41

来源: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 2022-04-14

今年以来,国际国内环境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宏观经济运行面临更大不确定性,经济循环畅通受到进一步挑战。 

第一,新冠肺炎变异毒株奥密克戎的传播给我国的疫情防控带来新的挑战。尤其是作为全国经济金融中心上海暴发疫情之后,江苏和南京面临巨大压力,长三角地区的经济畅通受到极大阻碍。由于苏浙皖制造业与上海之间存在高强度、高密度的供应链协作,城市之间物流高度依赖高速公路网络,导致疫情对集卡、快递车辆运输深受冲击,对新能源汽车等代表性产业链造成负面影响,往日引以为傲“包邮区”的电子商务活动也严重受阻。 

第二,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畅通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疫情导致的海运一箱难求,原本对中欧班列发展带来宝贵机遇,货运总值占我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比例已从疫情前的1.5%增长到8%,但受俄白乌等国局势的影响,当前俄乌冲突已对中欧班列的物流形成巨大压力。美国3月24日公布新一轮对华贸易延长豁免商品清单,清单涉及352项十位HTS代码商品,较前期延长豁免的549项减少197项,豁免贸易额减少约20%。特朗普时代形成的关税制裁没有减弱反又有加强,美国新公布信息通讯、能源、国防、生物卫生等产业链的评估报告表明,拜登政府将致力于构建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供应链安全体系,降低部分产品对华的依赖程度,希望将中国排除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之外。 

第三,近两年来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等影响因素在当前叠加,我们面临的对外开放格局面临挑战。西方主要国家以意识形态影响对外经济政策的趋势加剧,美国在特朗普时代退出TPP框架之后,拜登政府正在致力于开发新的政策工具构建西方国家之间的合作小集团,提出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明确排斥中国,在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上鼓吹与中国脱钩。 

面对国内外出现的新情况,着眼进一步畅通经济循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找准中央和江苏省委希望南京率先突破的领域、发展中绕不过的问题推进改革,锐意改革创新,为全省全国的经济大局做出南京贡献。 

第一,平衡好疫情防控与经济畅通之间的关系。我国作为全球疫情防控上半场最成功的国家,不能采取西方所谓“群体免疫”的放开躺平策略。但当其他国家因对疫情逐渐适应而选择开放市场时,我们面对的国内国际循环压力比疫情之初更加复杂。要按照中央要求,尽最大可能保障产业链畅通,力争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的防控成果。当前,阻碍长三角生产和消费循环畅通的核心是物流问题,由于担心陆路交通存在较大的疫情外溢风险,包括沪宁线在内的以上海为中心的高速公路网存在严重梗阻。建议一是立足近年来南京交通枢纽建设形成的基础,积极分流上海港物流压力。上海港的集装箱除了通过集卡车运输之外,还可以通过水路支线驳船,尤其是可以从长江出口通过上海港中转至干线船进行集装箱运输。南京正在依托长江建设区域航运中心,要积极对接上海和长江岸线港口,在当前关键时期积极为长三角物流畅通做出贡献。二是加强与周边省市协调,保障抵宁交通主干线、港口等骨干网络有序运行,在服务货车司机、缓解货运经营者困难、降低物流成本等方面研究采取针对性措施。 

第二,提升产业基础能力保障经济畅通循环。作为国家重要的创新型城市,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加快产业链关键环节突破,是中央和省委对南京的发展要求。南京要勇当国家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为保障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做出贡献。建议一是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围绕南京“2+2+2+X”战略规划,培育创新型产业体系,在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主赛道上选择元宇宙、区块链、氢能储能等细分行业发力,力争形成南京产业的鲜明特色和标志。要敢于创新,改变简单以产值、税收等规模指标对企业论资排辈的方式,鼓励企业勇攀科技高峰,试想一个企业如果在细分领域“卡脖子”突破技术,虽然所处市场的容量并不大,但对我国产业发展的实际贡献却可能很大。二是加快集聚国际人才。创新一定是要在开放体系下方能实现,南京的国际化城市建设要力争处于全国前列,在海外引才时不仅要提供宜居、宜业、宜学的环境,还要考虑到西方对我人才限制的现状更加重视制度保障,比如提供法律支持服务、为海外离职人才提供过渡性工作,解决竞业禁止、尽力为外籍人才提供永久居住证等。 

第三,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畅通经济循环。面对西方构建小团体排斥中国进一步融入国际经贸体系、试图在关键领域与我脱钩的现状,我们要立足于国内统一市场,同时将现有高水平开放体系做实做强,促进双边多边自贸协定推广实施,在RECP框架下释放我国市场对其他国家的红利,增强RECP体系的吸引力。南京要努力服务好这些国家战略,一是按照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积极融入国内统一大市场,在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中充分发挥南京都市圈辐射带动作用,当好长三角中西部地区整体隆起的“尖峰”。二是做出高水平对外开放载体的特色,持续提升江北新区、南京自贸片区等开放平台能级,加快临空国际开放枢纽、区域航运物流中心建设,为全国高水平开放经济体系建设贡献南京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