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智能制造、服务业投资不足的深层次原因,是企业家对这些投资的预期回报率不够乐观,市场不确定性较大,进入壁垒仍然较高。
苏南各类开发区开发强度已经很高,优化投资结构的工作主要是做好腾笼换鸟的产业链升级,要发挥开发区的产业布局和规划功能,将载体资源集中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领域。
投资历来是江苏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势和特点。当前,与保持投资规模的增速相比,投资结构优化是我省更为紧迫的任务,已成为促进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型、产业提质增效和培育经济新动能等诸多问题的关键。
今年以来,江苏投资规模在全国继续领先的基础上,累积投资增速追平全国。但江苏既有投资结构的失衡问题突出,有待优化。首先,三次产业结构还不够优。从总体上看,江苏投资偏重制造业,对服务业投资比重偏低,而在服务业中又偏重房地产业;其次,制造业内部结构还不够优。目前对高能耗、高污染等行业投资仍有较强偏好,而智能制造、工业4.0、制造业服务化等方面投资仍显不够;然后,投资主体结构还不够优。今年以来,各地固定资产投资更加依赖政府平台,相当比例的银行信贷资源集中涌向各类政府融资平台。从外商投资来看,我省外资来源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比重较少,而韩国、中国台湾等与我省产业结构相似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比重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江苏利用外资潜力的释放;最后,资本来源结构还不够优。这主要体现在投资杠杆率较高,融资结构中直接融资的比重比较低,社会整体金融风险有所加大。
江苏优化投资结构的基本取向:一是着力进一步提升研发、技改等软投资的比重。前5 个月江苏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占比大幅提升了7 个百分点。研发、技改等软投资对转型升级的作用已经初步显现。二是着力提升服务业投资比重。江苏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投资潜力和空间尤其巨大。三是进一步保持民间投资的良好势头,增加优质资产供给,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实体经济,避免民间投资脱实入虚。四是理顺投融资机制,以市场化机制形成投融资生态链,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
优化投资结构需要系统谋划、综合考虑,在具体政策上,建议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着力形成优化投资结构的正向激励效应,增强企业家对政府支持领域投资的回报预期。当前智能制造、服务业投资不足的深层次原因,是企业家对这些投资的预期回报率不够乐观,市场不确定性较大,进入壁垒仍然较高。建议在省级权限范围内,着力落实服务业领域的开放政策,以有前景的服务业项目吸引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充分落实支持企业创新投资的各类优惠政策,多种渠道协助企业分担研发、技改、新产品开发投资等风险;对于能起到优化结构的关键领域投资,实施专项降成本工程,在相关规定范围内进行税费减免。
制定投资方向的负面清单和正面清单,实施双向差别化管理,探索省级层面的“不再审批”模式。从结构优化角度出发,对于农林水利、公共社会服务类、研发技改等支持类的投资项目,实施正面清单管理,提倡即报即批、现场办结。对于列入指定流域、区域不符合产业准入政策的项目,如市区的造纸、印染,太湖流域的电镀、重金属排放项目等,一律列入负面清单。对于符合国家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技术标准、安全标准等准入性政策条件的项目和信誉良好企业的投资行为探索“不再审批”模式,改为在运行中实施全面、高效、有约束的监管。
灵活运用最新金融政策改善融资结构,降低投资杠杆率。针对允许和支持商业银行适当持有部分股权的最新政策,率先推出一批风险小的政府平台项目作为试点,联合商业银行入股,提升资本金比重;加快申请投贷联动的区域和银行试点,促进商业银行对科技型企业的投贷结合;对于资本密集型、前期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船舶等行业,在政策范围内积极协调债转股。目前,发改委系统扎口的企业债,绝大部分是用于政府平台融资,产业债的比重很低。所以要做好区域重点企业的摸底,力争增加市场化主体在企业债中的比重。
完善江苏各类产业支持的专项资金,进一步发挥其在优化投资结构中的引导作用。针对目前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稍显“多”、“散”,政策导向不够突出的问题,建议有效整合工业类、科技类、创新人才类等财政专项资金,增强资金分配使用的规范性。在参照省级财政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形成财政部门与科技、工业、人才主管部门共同参与的行业科技投入协调管理机制,更加注重有效投入和投资结构,实行工业类、科技类专项资金投入项目的会审制度。
在我省沿海开发、长江经济带战略、开发区转型升级等多个发展战略中深入融入绿色发展理念,将优化投资结构落实到具体区域载体中。江苏沿江地区距离主城区近、人口集聚、环境承载能力弱,在我省长江经济带的投资中尤其要做好环境保护,将符合环保标准的石化行业投资布局由沿江向沿海转移。苏南各类开发区开发强度已经很高,优化投资结构的工作主要是做好腾笼换鸟的产业链升级,要发挥开发区的产业布局和规划功能,将载体资源集中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