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善于进行战略思维,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增强战略的前瞻性,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敏锐洞悉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机遇和挑战,以科学的战略预见未来、引领未来。要增强战略的全局性,谋划战略目标、制定战略举措、作出战略部署,都要着眼于解决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问题。要增强战略的稳定性,战略一经形成,就要长期坚持、一抓到底、善作善成,不要随意改变。要把战略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灵活机动、随机应变、临机决断,在因地制宜、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中把握战略主动。”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战略的内涵与本质指明了方向,为运用战略思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增强战略的前瞻性
前瞻性是战略思维的重要特征。战略前瞻性是指对客观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和走向作出预判,及早预见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为及时防范化解前进道路上的风险创造条件。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增强战略的前瞻性,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方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正确应对各种机遇和挑战。
增强战略的前瞻性是赢得战略主动的必然要求。战略是管长远、管大势。心中有数、胸中有法才能做到未雨绸缪、从容应对,才能赢得战略主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增强战略的前瞻性才能下好防范化解风险的先手棋,才能从被动“遇见”转向主动“预见”,才能打好主动仗、赢得主动权。前进道路上,党员、干部必须善于总结经验、发现规律、推理预判,站在时代前沿观察思考问题,将谋当下和谋未来统一起来,把握现代化的发展趋向;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将谋事和谋势结合起来,研判现代化进程中的趋势性现象,立足当下、聚势谋远,解决发展难题,塑造发展优势,着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各项事业发展。
增强战略的前瞻性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战略思维体现的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战略思维能力不能凭空而来,需要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对现实问题的科学分析基础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提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征程上,党员干部必须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提高对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判断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增强战略的前瞻性必须以科学的战略预见未来、引领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大势,就是其发展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可以认识、顺应、运用历史规律,但无法阻止历史规律发生作用。”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抓住历史变革的时机,从前瞻性的角度统筹谋划、科学布局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未来蓝图和战略安排,必须练好预见未来的基本功。要有远见、善预见,把握大势、辨清走势、审时度势,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决策的科学性。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胸怀大局、着眼大事,抓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谋划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势”与“事”。
二、增强战略的全局性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唯有始终把全局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协同高效、全面推进、系统集成,在关键性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中国式现代化事业才能全面突破、全面发展、全面进步。
胸怀“两个大局”。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谋划这项伟大事业的基本出发点是“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把中国式现代化放到两个大局中来观其势、应其时。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想问题、办事情,一切工作都要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为前提,不能为了局部利益损害全局利益、为了暂时利益损害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努力增强总揽全局的能力,放眼全局谋一域,把握形势谋大事,以“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气度和胸襟,始终把全局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握战略关键。全局不是局部的简单相加,把握全局不是面面俱到,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把握战略关键。全局中交织着多种矛盾,抓住主要矛盾才能把握全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围绕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优先解决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工作的“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告诉我们,党和人民事业能不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取决于我们能否准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确定中心任务。”我国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任务十分繁重,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增强战略的全局性,就要从事物存在的整体性出发,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全局性问题,着眼于解决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以主要矛盾和全局性问题的有效解决,带动推进局部性矛盾和问题的化解,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坚持系统谋划。系统观念就是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对象,坚持以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来观察和处理问题。中国式现代化九个方面的本质要求紧密联系、相互贯通,既明确了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又明确了现代化的崇高目标;既涵括了现代化的物质维度,又指出了现代化的精神诉求;既立足中国,又关照全人类,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特点和价值追求,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全面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需要在深刻把握我国现阶段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诸要素运行和关联的基础上,实行有机协同。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三、增强战略的稳定性
重大战略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牵一发而动全身。新征程上必须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向着既定的战略目标勇毅前行。
保持历史耐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事业。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行全面部署。必须将中国式现代化放到历史长河和全球视野中考量,深刻认识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事业,要用“历史的尺度”衡量关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保持历史耐心,锚定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一以贯之,一代接一代地接力推进。
保持战略定力。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必须增强战略稳定性,不断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保持战略定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这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最关键的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保持战略自信,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保持宽广胸怀。保持战略的稳定性需要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格局和“功成必定有我”责任担当。保持战略的稳定性要处理好显绩和潜绩的关系。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既要努力完成显性工作任务,更要做好埋头苦干、利在长远的实事,一茬接一茬,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保持政策稳定性、连续性,避免出现朝令夕改等现象,保持方向不动摇,保持定力不松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四、把战略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
新的赶考路上,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妥善应对各种重大挑战、重大风险,既需要牢记“国之大者”,保持战略定力;又要“致广大而尽精微”,抓准抓好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党员、干部必须立足实际制定策略,及时总结评估,灵活应对中国式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难题。
把握战略和策略的辩证统一。战略是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策略是在战略指导下为战略服务的,正确的战略需要正确的策略来落实。正确处理战略和策略辩证统一的关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秘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把这一重要经验总结好、运用好,不仅要有战略谋划,还要有策略、有智慧、有方法。战略意图需要通过制定具体的策略来实现,必须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既要把方向、抓大事、谋长远,又要抓准抓好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和策略活力,避免出现患得患失、摇摆不定、进退失据的问题,抓好用好发展机遇。
恪守战略的原则性。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站在时代前沿观察思考问题,把谋事和谋势、谋当下和谋未来统一起来。恪守战略的原则性,确定工作思路、工作部署、政策措施,要自觉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等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阐释。针对这些事关全局性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战略上进行思考,谋划战略目标、制定战略举措、作出战略部署。恪守战略的原则性并不意味着战略的僵化与凝固。随着经济社会全局的变化、时代大势的演进,要适时进行战略调整。当前,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已经发生深刻变化,清醒冷静作出新的战略性回应是必然要求。
增强策略的灵活性。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系统工程,必须增强策略的灵活性,在落实的过程中依据实际情况及其变化灵活调整,以创造性的执行力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增强策略安排的针对性、务实性和可操作性,必须制定符合实际的工作策略和方法,在抓得准、做得细上下功夫,在攻坚克难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在战略指导下制定出来的具体政策策略要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因时因势及时调整相关的措施,不断增强政策举措的灵活性、协调性、配套性,取得最大政策效应。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