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我国不少村镇出现“五化”现象(非农化、老弱化、空废化、污损化、贫困化),成为制约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障碍。党的十九大及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建设新农村指明了方向。
资源环境生态对于农民不仅是宜居的生活资料,更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我国水土资源总量大而人均量少,村镇建设条件复杂多样,区域差异大,如何从实际出发,正确评估与测算当地的水土资源性状与空间格局,是精确、高效、合理开发与保护资源环境、振兴乡村的前提和基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村镇建设资源环境承载力测算系统开发”项目开展具有科学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研究。
“村镇建设资源环境承载力测算系统开发”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和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清华大学、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等20家单位参与实施。项目针对实施新型城镇化及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资源环境承载力面临的新形势,紧扣乡村振兴的美好生活建设需求与村镇资源环境承载供给能力之间的统一目标,重点研究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关系及类型和模式研究、村镇建设水环境胁迫机理和水资源承载力测算及优化利用、村镇建设土地资源环境评价和承载力测算及空间管控、村镇建设生态安全评估与绿色生态建设模式、村镇建设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测算平台研发及规划应用五大关键内容,解决我国当前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紧迫任务,丰富区域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宜居村镇建设理论方法,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国家村镇发展宏观调控政策以及不同类型村镇规划标准的制订提供科技支撑。
项目组开展的30余次针对性村镇调研,覆盖了全国12省区、70多个行政村、200余户农户。开发全国村镇基础数据APP调研系统实时回传调研村镇多维信息一手数据。通过实地勘察和农户
全国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调研
全国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区划方案
村镇尺度水环境承载力解析模型和关键阈值测算方法
访谈等方式,了解村庄经济发展、村庄建设、资源环境、农户收入等基本情况。总结中国村镇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及其地区差异、村镇建设的现实需求与成功经验,为不同类型区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协调模式提供典型案例,并提交政策咨询建议支撑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实施。
项目组在村镇建设资源环境承载力现状问题和评价理论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全国村镇建设的资源环境协调评价及承载力区划,对全国不同类型不同区域村镇承载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研判。开展了不同资源环境约束的指标及定量化模拟研究,在典型地区构建了流域水文水质模拟模型,建立了村镇尺度水环境承载力解析和关键阈值测算方法;利用DEMATEL模型研究了非农化、非粮化、空废化的村镇土地系统要素间因果反馈关系、关键因子、系统耦合机理;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承载力测算与规划情景预测,探讨了典型地区村镇承载力优化提升路径,凝练“两山”价值的转化路径与实践经验,提出了典型村镇的绿色生态建设模式。建立了综合大数据、遥感、入户调查及采样分析的村镇调查方法及不同尺度转换的技术体系,研制了全国层面村镇系统一张图、大数据仪表盘、大数据货柜等多种形式的管理与可视化展示平台。
村镇资源环境承载力测算系统可视化展示平台
村镇建设资源环境承载力智能APP系统
此外,项目组还研发了村镇建设资源环境承载力智能APP系统,集成农业、农村环境、生态、土壤等GIS海量数据,包括承载力基础信息、农气灾害预警、农产品市场分析、耕种策略、地块管理和农业资讯六个模块。系统提供的数据成果包括地质灾害、土壤肥力、土壤性质、农业种植、气候气象、农村经济、地形地貌、基础设施、土地利用、功能区划等。村镇建设资源环境承载力智能APP面向农业生产研发管理人员以及农民提供相关数据检索、可视化、集成分析等系统功能。系统可以为省市县镇村各级农村相关部门政策制定提供技术支撑,也可以为农民的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