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从理论上讲,银行业务分散化和贷款对象分散化对银行绩效的影响可以分为正效应和负效应两种。关于正效应,基于传统的投资组合理论(Portfolio Theory)来考虑,分散化可以降低与收入有关的风险。如果范围经济性(Economies of scope)发挥作用,分散化还将有利于银行增加利润。但是,如果基于代理理论(Agency Theory)来考虑,则会发现分散化也会产生负效应。银行实施分散化战略后,各类业务和贷款活动的透明度可能会降低,这有可能使银行的经营者与股东、存款人之间的利害对立关系更加明显。
二、欧美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1.与银行业务分散化效应相关的研究成果。以美国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中,De Young和Roland(2001)通过实证分析指出,如果银行减少贷款利息收入比重,提高手续费收入的比重,会使利润的波动性(Volatility)上升;De Young和Rice (2004)指出,增大非利息收入的比重虽然有助于提高银行的利润,但同时也会增加银行的风险,导致经风险调整后的利润恶化;Stiroh (2004)以及Stiroh和Rumble (2006)也得出了类似结论。这些研究成果有一个共同的结论,即银行业务分散化未必会使银行绩效得到改善和提高。
以欧洲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中,Vennet(2002)指出,与专门从事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相比,金融集团(Financial Conglomerate)在费用方面具有高效性,全能银行(Universal Banking)在费用和利润两方面都具有高效性;Baele et al.(2007)指出银行业务分散化有助于在提高银行自身价值的同时降低风险。这两篇论文的观点是银行业务分散化会对银行绩效产生正效应。
2.与贷款对象分散化效应有关的研究成果。以意大利为研究对象的Acharya et al.(2006)指出债务违约风险越高的银行,如果分散贷款对象,越会导致利润恶化。Hayden et al.(2007)按照同样的方法对德国的银行进行研究,却得出了不同结论,即风险越低的银行,如果分散贷款对象,越会使利润恶化。虽然两者结论有所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即认为不管债务违约风险如何,贷款对象分散化都会降低银行利润。
三、统计数据、计算公式与变量制作方法
(一)统计数据与计算公式
本文以日本的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验证业务分散化与贷款对象分散化对银行绩效产生的影响。本文使用的统计数据来源于日本经济新闻社“NEEDS-Financial Quest”中收录的各家银行的财务数据。关于“NEEDS-Financial Quest”中缺少的数据,从“日本央行数据库(BOJ时间序列统计数据)”以及《公司四季报》中选择。本文对这些相关数据进行面板数据分析。
样本期间为1983年至2012年的30年,分析对象包括都市银行、地方银行和第二地方银行。所谓都市银行是指总部位于东京或大阪的全国性大型银行。地方银行和第二地方银行都是指总部位于各个都道府县的地方性银行。此外,本文所使用的统计数据均为使用GDP平减指数(以2000年为基准年)计算的实际值。
本文将(1)式作为计算公式的基本模型:
在(1)式中,Y表示银行绩效。DIV表示分散化指标,X表示控制变量,而ε则表示误差项。此外,i表示银行,t表示期间。Y、DIV、X上方的“—”表示该期间的平均值。本文将1983~2012年的样本期间分为6个区间,即:1983~1987年,1988~1992年,1993~1997年,1998~2002年,2003~2007年,2008~2012年。在此基础上计算每家银行在各个区间的平均值。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分散化指标(DIV)受到的影响(Random shock),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分析银行分散化战略的影响。系数β表示业务内容分散化和贷款对象分散化对银行绩效产生的影响的大小。
(二)变量的制作方法
银行绩效(Y)是被解释变量,分别使用银行的利润和风险这两个数据。将资产收益率(ROA)作为表示银行利润的指标,将ROA的标准偏差(σROA)作为表示风险的指标。将1减去“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作为业务内容以及贷款对象分散化的指标。即可得出以下公式:
Xk表示由业务k产生的收入金额,K表示业务k的总数,Q表示经常利润(Ordinary Profit)。银行业务内容越分散,DIV值越大。业务内容分散化指标(DIV-revenue)的制作方法如下。首先,将银行业务内容分为贷款业务、有价证券投资业务、其他资金运用业务、手续费业务、其他业务五类。将各个业务(X1~X5)的收入按照(2)式制作业务内容分散化指标。关于贷款对象分散化指标(DIV-loan),先将贷款对象分为制造业、农林水产业、矿业、建筑业、批发与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运输通信业、水电燃气业、服务业以及地方政府机构与个人等十二类,然后再使用各个种类的贷款余额(X1~X12)按照(2)式制作贷款对象分散化指标。
控制变量(X)由两个变量组成,一个是控制银行属性的变量,一个是控制宏观因素的变量。控制单独银行属性的变量使用如下数据,即:总资产的对数值、总资产较上一年的增加率、资本充足率、贷款余额占总资产比例、坏账准备金占贷款余额的百分比、平均一家分行的资产对数值、以及业态虚拟变量。控制宏观因素的变量使用区间虚拟变量。此外,为了直接控制宏观影响,还使用GDP增长率、贷款利率(国内银行)和东京证券交易所股价指数(TOPIX)上涨率取代区间虚拟变量进行计算。
四、计算结果
(一)基本模型的计算结果
表1揭示了业务内容以及贷款对象的分散化对银行利润产生的影响。它是以ROA为被解释变量的(1)式的计算结果。第1列和第2列是使用业务内容分散化指标(DIV-revenue)计算的结果,第3列和第4列是使用贷款对象分散化(DIV-loan)指标计算的结果。关于各个分散化指标,左侧一列是使用区间虚拟变量计算的结果,右侧一列是使用GDP增长率、贷款利率和股价上涨率代替区间虚拟变量计算的结果。从表l可以看出,业务内容分散化指标(DIV-revenue)和贷款对象分散化(DIV-loan)的系数均为正且显著。因此可以认为业务内容分散化以及贷款对象分散化均具有提高银行利润的效应。
表2说明了分散化对银行风险产生的影响。它是以ROA的标准偏差为被解释变量的(1)式的计算结果。DIV-revenue的系数为负但不显著,而DIV-loan的系数为负且显著。由此可以认为业务内容分散化对银行风险不产生明显影响,但贷款对象分散化具有降低银行风险的效应。
(二)追加比例变量
以下借鉴Stiroh and Rumble(2006),在(1)式的解释变量中加入表示各个业务比例和各种贷款对象的比例变量(Xk/Q,k=1,…,K)进行计算。表3是以ROA为被解释变量的计算结果。计算结果表明DIV-revenue的系数不显著。上述表1中得出了“业务内容分散化对银行利润具有正效应”的计算结果,但是通过表3来看,这一计算结果并不具有稳健性(Robust)。相反,DIV-loan的系数为正且显著,因此,可以判定“贷款对象分散化对银行利润具有正效应”这一分析结果具有稳健性(Robust)。
表4是以银行风险为被解释变量的计算结果。DIV-revenue的系数为负但不显著,而DIV-loan的系数为负且显著。这一结果与表2的计算结果相同,意味着无论是否使用比例变量,业务内容分散化对银行风险不产生明显影响,而贷款对象分散化具有降低银行风险的效应。
五、结论分析与探讨
业务分散化未必能够改善银行的绩效,本文的这一结论与以美国为研究对象的DeYoung和Roland(2001)、Deyoung和Rice(2004)、Stiroh(2004)以及Stiroh和Rumble(2006)的结论一致,但与以欧洲为研究对象的Vennet(2002)和Baele et al.(2007)截然相反。此外,贷款对象分散化“能够提高银行利润并降低银行风险”这一结论也不同于以意大利为研究对象的Acharya el al.(2006)和以德国为研究对象的Hayden elal.(2007)以及Behr el al.(2007)。
关于业务内容分散化之所以不具有显著效应,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基于投资组合理论来考虑,如果各个业务产生的收入之间的相关性较低,收入的变动某种程度上会在各个业务之间被抵消,业务内容分散化的效应得到发挥。但实际上各个业务收入之间的相关性较高,这有可能使业务内容分散化效应得不到充分发挥。Stiroh(2004)指出,非贷款业务产生的收入和贷款业务产生的收入相比,具有较高的波动性。如果这一点与日本的商业银行相符合,那么即便将业务内容从贷款业务向波动性较高的非贷款业务分散,也无法实现利润稳定化。
第二,基于范围经济性来考虑,可以发现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即银行通过贷款业务获得并积累专业知识(know-how)、信息和人才等经营资源,但没有将这些经营资源有效地运用于非贷款业务,因此,范围经济性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贷款业务、有价证券业务、其他资金运用业务、手续费业务之间能够互通利用的经营资源较少。
第三,基于代理理论来考虑,业务内容分散化可能增强了银行经营者与股东、存款人之间的信息非对称性(asymmetric information)。银行投资了各种金融商品,但具体明细没有公布,股东和存款人也不清楚银行究竟致力于哪种手续费业务。这种不透明性增强了两者间的信息非对称性。
关于贷款对象分散化之所以具有显著效应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基于投资组合理论来考虑,贷款对象之间出现坏账的风险的相关性较低。如果坏账风险相关性较低,通过分散贷款对象,可以使贷款风险在某种程度上相互抵消,其结果使银行风险降低。
第二,基于范围经济性来考虑,即便贷款对象不同,贷款业务所需的经营资源很大程度上是可以互通利用的。因此,分散贷款对象可以节约费用,提高银行利润。
第三,基于代理理论来考虑,贷款对象分散化不会增强银行经营者与股东、存款人之间的信息非对称性。股东和存款人可以掌握银行定期公布的按产业类分的贷款余额统计数据,也可以通过各种数据掌握各家企业的业绩。因此,从股东及存款人的角度来看,与范围更广的业务内容相比,贷款对象的信息更易于掌握,其结果使基于代理理论的分散化负面效应变小。
参考文献:
[1]DeYoung, R., Roland, K.P. Product mix and earnings volatility at commercial banks: Evidence from a degree of total leverage model[J].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2001,10:54-84.
[2]DeYoung,R., Rice, T. Noninterest income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at U.S. Commercial banks[J].Financial Review, 2004,39:101-127.
[3]Stiroh, K.J. Diversification in banking: Is noninterest income the answer?[J].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2004,36:853-882.
[4]Stiroh, K.J., Rumble. A. The dark side of diversification: The case of US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006,30:2131-2161.
[5]Vennet, R.V. Cost and profit efficiency of financial conglomerates and Universal banks in Europe[J].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2002,34:254-282.
[6]Baele, L., Jonghe, O. D., Vennet, R. V. Does the stock market value bank diversification?[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007,31:1999-2023.
[7]Acharya, V.V., Hasan, I., Saunders, A. Should banks be diversified? Evidence from individual bank loan portfolios[J].Journal of Business, 2006,79:1355-1412.
[8]Hayden, E., Porath, D., Westernhagen, N. V. Does diversification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German banks? Evidence from individual bank loan portfolios[J].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 2007,32:123-140.
[9]Behr, A., Kamp, A., Memmel, C., Pfingsten, A. Diversification and the banks 'risk-return characteristics: Evidence from loan portfolios of German banks[R].Deutsche Bundesbank Discussion Paper Series, Banking and Financial Studies, 2007, No. 05.
基金项目:南通大学人文社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3080759)。
作者简介:冯俊(1977-),男,江苏东台人,南通大学江苏沿海沿江发展研究院,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中日两国金融政策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