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的协作机制对于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具有非常大的作用,从三个方面谈一下我的看法:一是学术研究、学科建设与智库研究的关系;二是当前智库发展的趋势、特点、方向;三是联合智库联合机制如何落到实处。
一、学术研究、学科建设与智库研究的关系
很多人认为做学术研究要单纯一些,考虑了智库的研究内容,可能会分散学术研究的精力;有的人会认为可能还有副作用,比如形势跟得太紧,是不是会对学术研究有副作用?这些看法都很正常,但是这些看法是有偏误。
从智库对学科建设、学科建设对智库的双向关系来看,学科建设很多地方需要,比如科学院、社科院也有学科建设任务,对高校或研究机构的学科建设,智库的支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科建设为智库提供知识方面的支撑。我们院研究人员都是做学术研究的,现在转来做智库,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过去积累的知识,如果没有这个条件的话其实做不起来。尤其过去知识积累不足的地方,智库报告写得水平不够,高校研究机构因为有长期的知识积累,在这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二是组织上的支持。现有正规组织机构对智库支持,智库发展会比较快,目前国情下,一般的社会智库没有很大的正规组织支持时,要想短时间壮大发展得很难,高校现在将不少研究机构组织往智库方向转型,体现了组织优势。三是资源保障,就不多论述了。
但问题是现在高校智库建设也遇到一些学科上的障碍,表现为三方面:一是有影响力的智库比较少。二是有影响力的学者和团队数量比较少,有的学校不错,但做智库的学者影响不够,这方面团队力量更弱。三是有影响的成果比较少。江苏智库很多,但是非常有影响力的、对国家、省里起到较大作用的成果比较少。这可以从评奖看出来,每次参加评奖时,申报智库类的决策咨询奖成果都不是很有影响,要给它很高等级的奖不容易,主要是影响不够。你说成果水平高,影响在哪里,不大能看得出来。
目前高校研究机构智库“三少”现象比较严重。主要原因与学科的文化障碍、组织障碍和资源障碍有关系。学科文化障碍,主要表现为从学科的价值、学科的方法、学术的语言、学术的风格、学术的认同性等各方面,都与智库有显著差异,这形成了从事智库研究方面的障碍。比如学科的认同不够,认为智库成果不是成果;学科的语言不一样,一般做学术研究的语言跟智库不一样。组织方面也有一些障碍,因为所谓学术研究是创造知识的,而智库不是创造知识的部门,是提供服务的部门,理念有很大的不同。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组织科学研究方法、手段、目标、程序都不太一样,首先用户不一样之后,就带来了组织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比如科学研究一般强调个人作用,智库研究要强调联合,不是非常大的知识创造过程,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提供知识的过程,一个是个人组织、一个是群体组织。
另一方面,智库建设对于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有什么作用?
从功利性角度来看,智库成果以及影响力目前在整个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占有重要权重,随着教育部不断加强的重视程度,其比重还在继续加大。各个高校高度重视学科评估,从功利性角度来讲,各个学校现在发展智库、重视智库也是必然。
从理论上来看,智库研究方法对于学科建设也非常重要:
第一,从学者构成来看,学科建设因为增加了智库学者分量,就会让学术研究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学者的面貌也变成多面手,在社会上的印象,现在教授只会讲理论,实际的事情不会做,特别是刺刀见红的事情不会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科学研究任务不同而导致的。说明理论研究如果不应用于实际时,两者是脱节的;学者如果可以形成多面性,对于学术的丰富也非常重要。
第二,一个学术组织里面加了智库的组织,会产生一种相互的互动。如现在长江产经院会跟南大商学院经常合作,想办法把他们的论文改成智库报告。当中也会发现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实际问题,把这些问题转化为学理性研究,科研组织就更加具有适应性、韧性和支持社会发展的功能。
第三,学科建设经费。通过智库建设可以取得一些经费,培养博士生也好,从事科学研究也好。
第四,智库的研究方法,跟学术的研究方法是可以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排斥的。智库最强调的一种方法就是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的方法其实是为学者在实际当中找到问题最重要的途径。我一直强调学者研究问题、发现问题有两个途径:一是从文献当中得到,看文献,发现别人的不足,来做研究;二是从实践当中发现问题,这种研究应该更有价值。
智库经常用到另外两种方法:一种是政策评估,一种是预测研究。预测研究是从事先给出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的判断角度来写咨询报告,如今年形势分析以及明年形势预测。政策评估实际上就是事后发生了以后进行评价,这个关系到政府政绩的评价,比如三年扶贫政策效果评价、中国抗疫成效评价、专精特新企业政策实践当中的效果评估,类似这种东西都是智库要做的事情。政策评估、预测研究,其实就是学者学术研究的一部分,我们写论文大部分也都是干这个事情,模型算了半天就是为了预测、评估,只不过写作语言和风格不一样。所以智库研究当中很多的东西可以补充、充实、增加科学研究的水平、分量和影响力。
所以,大家不要以为做智库研究就是会影响学术,不会的,只会增加你的知名度、提高你的水平。
二、当前智库研究趋势和特点
智库研究的趋势和特点主要是五个方面:
第一 ,智库研究呈现有组织、有目的的趋势。智库研究不像个人纯粹的兴趣导向的学术研究,是有目标和任务导向的,不完全取决于兴趣,有兴趣当然好,但世界上的事情不是因为你有兴趣才能去研究,智库研究经常是你不一定有兴趣,但政策需要。所以有组织、有目的的研究是智库很重要的特点,不完全是学者纯粹根据个人爱好兴趣来做。个人觉得很有意义的事情,在智库看来可能没有意义。
所以我对产经院研究人员的要求是有些事情你有兴趣照做,我不管你,但是智库的任务你必须完成,必须把关系处理好。强调有组织,实际上就说明了智库本身的重要性,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的重要性,所以智库的人看起来好像发挥个人的努力很重要,实际上组织起来很重要,个人的力量只是一个方面。
第二,大型化。文科大多数学术研究一般是靠个人,特别是一个人一支笔,但现在看起来,如果智库要做出真正有影响力的成果,都是大型化的成果。记得前几年去访问一所高校,他们给我展示了他们学校做智库的成果“中国千村调研”,利用学生每年调查一千个村,把一千个村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这类研究是大型调研必然的成果,可以成为可信的决策的依据。比如长三角,世界看中国,中国看沿海,沿海看长三角,长三角是领头羊,如果把长三角情况调研清楚了,其实就是把整个中国代表世界未来的趋势看清楚。如果进行大规模的研究、大型化的研究,我觉得一定能够出成果,特别是对那些题目相对比较宏观,国家比较急需又比较大的题目进行大型化研究,比如乡村振兴研究、以县城为中心城镇化问题的研究、中国产业链现代化的研究,类似这些问题,如果组织大型化的调研,一定可以出非常大影响力的成果,而如果没有组织、没有大规模进行,是做不到的。
第三,连续性。智库要出名,必须长期坚持做一件事情,比如长期对中国西部投资环境进行评估,连续进行十年,肯定变成中国研究西部最高水平的机构。南京大学的长三角研究搞了二十年,说到长三角研究,都知道南京大学有这么一个中心。中国社科院有一个智库搞的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研究,关于国家金融资产这方面,无论是理论还是数据,他们都是权威。对外经贸大学有一个全球价值链研究院,长期做这个事情,业内都知道。所以智库以后越来越专业化,长期盯着一件事情来做。
第四,平台型发展趋势。我对平台的理解就是提供一个机制,让大家都有参与的机会,让大家都有提供智力的机会,都有出成果的机会,都可以在里面得到发展的机会。这就是一个智库平台机制或平台功能。这种平台既可以参与,也可以进行智力上的交换、交流、合作、碰撞,然后展示出成果来。
我一直主张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智库办成一个产经专业型智库,现在范围稍微大一点,不要仅仅研究产业,还要研究整个中国经济,侧重几个方向来做。我们联合机制把它当作一个平台来做,让大家有一个机会。现在一定要摆脱“你是不是我的人”、“你的成果归谁”、“排名成果第几位”这样的问题,要讲这个就没有办法搞平台。当然我们要考虑实际情况,考虑年轻人的成长,需要在这方面有所考虑,比如,署名问题,经过我们平台,署名是署你的还是署我们的,对南京大学有没有影响?没有影响。智库就是平台,我们平台就是把中国的智力组织起来为国家服务,这些成果既可以算是南京大学的贡献,也可以算你这个学校、这个单位的贡献,我们提供条件,比如给你开证明,没有任何问题。类似这样一种“但求所用不求所有”的思维,才可以办成平台。如果老是自己一亩三分地,是办不起平台来的,没有那个胸怀办不起来。老是担心我的科研经费流到你那里去了,老是担心一个成果出来之后,我的奖金到了你那里去了。如果是这样想法的话,平台就不要办了,根本办不起来。脱离这样一种思维,更大的眼界去办智库时,会发现天地很宽,可以找很多人合作,合作了之后,可以收获很多,取得很大的成果。
第五,数据库建设。现在做智库不仅是拍脑袋,要有数据。比如一个报告里不能写太多数据,从头到尾都是数据,领导肯定不看。但是如果没有数据,他问依据在哪里?应该做到所有的结论都有数据。你要提供最少的数据给他,最有用的给他,这是辩证法,既要有数据又不能都是数据。所以数据库是你所有下判断的依据,不能拍脑袋瞎说。尤其是反映情况的时候,没有数据哪能行?数据库支撑智库研究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三、对中国经济·江苏智库联合研究机制如何落地
我们联合机制要做到“八个一”,如果能做到就成功了,今后可以成为全国的榜样。即:
1.一个一年一度的联合机制会议。要定出合作的基本方向和课题,合作的基本方法、内容、途径、合作对象、合作人员、合作时机、合作课题,要有大致的确定,在会上要商量合作当中遇到的问题,怎么去解决,联合会议一年一次。
2.一个联合机制下的论坛。这个论坛要打出品牌来。叫论坛,但是每次的话题可以根据国家的要求来变,而且也不要常常都是长江产经研究院来办,可以放到各个学校轮流办,觉得跟你有关就参加,跟你无关就不要参加,以这种方式做出品牌来。所谓品牌,就是知名度很高,很多社会媒体来报道你,领导知道有这么一个论坛,他们甚至可能自己多要来参加,可以定一个大概的次数,比如一年可能三到四期比较好,形成一个论坛的品牌效应。
3.一个联系松散但内容紧密的网站。这个网站可以体现在长江产经济院总网的分部分,变成一个结构模块,智库成果活动要能够在这个网站上有所反映。单独办一个网站没有必要,还要花时间和人力,有现成就用,作为一个模块来处理。主要是资料收集等方面的困难,各个单位可以给我们提供链接。
4.一个系列的咨询报告。智库最重要的是通道,我这几年搞智库有一个很大的体会,没有通道不要搞智库,有通道就比较容易体现出你的成果和努力,没有通道就相当于没有市场一样。现在长江产经智库具有江苏范围内最多的报送渠道,所以一个系列的咨询报告,通过我们的通道,体现出你们各单位的名字,可以把它建起来,这个机制可以用统一的封面、格式来体现中国经济江苏联合会的功能。
5.一年出一本书。可以把联合报告里挑选出一些不保密、比较好的,出一本书。
6.一个成果的发布平台。有很多成果可能不适合报给领导,但是研究比较深,可以影响社会,需要有一个很好的发布平台向社会发布。智库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社会启蒙,引领社会进步,除了解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外,很重要的是引领社会的舆论、引领社会的潮流。成果发布会对社会产生正向的激励作用,如疫情防控中发布与公共卫生有关的研究,共同富裕问题的研究等。成果发布的平台也是一个扩大影响,使得成果能够充分利用的机制。
7.一套形成智库、政府、企业、媒体相互交流的联合机制。这是柔性的,这些部门参加,机制就形成了。
8.一个对接保障的窗口。建议智库联合机制建设设立一个秘书处,专门应对相关事情,放在长江产经院还是哪个单位愿意承担,或者轮流承担,都可以。合作组织这方面的事情很多很杂,必须要有机制。包括经费可以由长江产经院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