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面向未来,我们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出后,有一种较为典型的误解,认为中国将要实行闭关自守政策,重走自我循环的老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客场全球化:
利用好国际市场
中国过去瞄准国外市场进行出口导向的经济全球化战略,在四十多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一全球化战略的实施是在客场进行的。为什么没有在自己的主场进行?因为中国国内市场发育不足或不良,人均收入低、消费能力差,企业仅瞄准国内市场,就无法实现销售以实现扩大再生产,无法消化日益增长的供给能力。市场分割或市场主体信用不足,无法引导或决定资源配置,中国国内企业即使能高成本地实现销售,也经常被拖欠甚至收不回货款,导致企业更愿意选择出口。
客场经济全球化为什么能取得巨大的成功?中国在生产要素方面具有巨大的比较优势,在切入全球价值链后有他国难以比拟的竞争优势。但是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从大国发展的角度看,客场进行的经济全球化被称为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原因有三:一是过于依赖西方国家市场,对自身发展资源利用不足,尤其是不能有效地用好本国逐步成长的市场容量;二是长期为别人进行国际代工,难以在竞争中培育出自主品牌,丧失发展的自主性;三是我国比较优势也在发生变化,随着发展水平的提升,廉价要素不再是我们的竞争优势,逐步形成的超大国内市场才是我们真正的优势。
主场全球化:
用内需联通国内外市场
我们要尽快把在客场进行的、以出口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全球化,升级为在主场进行的、以利用内需为主的经济全球化。这种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不是不要国外市场,更不是封闭起来搞自我经济循环,而是要让国内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经济成长中起决定性作用,改变中国参与国际产业竞争的形式、方式和途径,不仅要以国内大市场体系循环代替“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单循环格局,而且要让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连接起来,以国内市场发展和壮大促进和带动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市场循环。
推进在主场进行的经济全球化,其意义在于:其一,有助于促成将中国处于分割状态的“行政区经济”聚合为开放型区域经济,把分散狭窄的区域市场聚变为国内统一强大规模市场;其二,从利用别人市场转变为利用自己市场,从根本上转变了中国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模式和机制,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同时实现产业发展的自主可控;其三,强大国内市场的形成,有利于中国吸收全球先进创新要素,广泛吸收先进的高技术人才,推动形成创新经济格局,实现产业链向中高端攀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其四,可以利用中国的内需,为拉动世界经济成长作出中国自己应有的贡献。
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
主场全球化成功的关键
从市场量的方面看,中国现在内需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其规模不能说小,但是内需的结构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内需中消费比重低、投资比例过大,如2019年中国最终消费占比为55.4%,与发达国家一般70%,甚至80%以上相比差距很大;二是人均GDP水平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之间差距较大,可支配收入分配结构严重失衡,大约有6亿人口处于人均月可支配收入在1000元左右的水平。从市场质的方面看,我们还没有真正建成统一、竞争、有序、开放的市场体系,行政区经济、市场信用度不足、行政垄断以及对内开放不足等推高双循环企业的交易成本,阻碍通过内需支撑形成全球产业链集群。
实施在新场地展开的经济全球化战略,其基本条件是国内形成强大的内需或超级市场规模优势,且这个市场可以为全球的资源和要素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我们的新战略资源观,也要由过去要素的性价比高的比较优势,转向现在的强大国内市场优势。未来强大国内市场甚至可能是中国的绝对优势,是国家产业安全的保障和竞争力的来源,必须在“十四五”国家战略规划中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