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京报
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2年6月15日,新京报成立零碳研究院,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双碳政策趋势?碳中和背景下,不同产业和企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研究院于2022年6月起推出《碳报》,研究最新双碳政策、权威声音、低碳样本等重点内容,并进行分析解读。
目录
>>>政策速递
1. 习近平:落实“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
2. 生态环境部:开展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
3. 能源局:推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发展
4. 市场监管总局:建立碳达峰碳中和认证制度体系
5. 内蒙古: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增强国家能源保障能力
6. 北京:将出租车行业纳入试点碳市场履约范围
7. 《中国房地产行业ESG发展白皮书》发布
8. 小鹏、理想汽车获全球最高ESG评级AAA级
9.国际能源署:若要实现气候目标,电网投资必须翻倍
10.欧盟将推动COP28就逐步淘汰化石燃料达成协议
>>>专题碳讨
可再生能源从大规模应用到成为主力能源还有多远?
正文
一、政策速递
A、权威声音
1. 习近平:落实“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
10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其中,在促进绿色发展方面,提出将持续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合作,加大对“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的支持,继续举办“一带一路”绿色创新大会,建设光伏产业对话交流机制和绿色低碳专家网络。落实“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到2030年为伙伴国开展10万人次培训。
零碳解读:“一带一路”倡议涉及大量交通和能源基础设施投资,需要项目方遵循可持续发展、环境信息披露以及绿色金融等绿色投资原则。《“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于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获得通过,也标志着“一带一路”的投资绿色化走向新的阶段。据悉,此次“一带一路”论坛期间,还发布了三项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并在企业家大会上签署多个光伏新能源项目开发协议,为促进绿色“一带一路”添加了动力。
2. 生态环境部:开展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
10月18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做好2023—2025年部分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民航等重点行业,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综合能源消费量约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重点企业纳入本通知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范围。
零碳解读:展开重点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有利于规范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管理,准确了解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情况。同时,此次通知要求水泥、电解铝和钢铁行业企业碳排放报告核查工作应于每年9月30日前完成,早于其他行业。这预示着在欧盟碳关税背景下,以上三个行业有望尽快纳入全国碳市场。
3.能源局:推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发展
10月1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组织开展可再生能源发展试点示范的通知》指出,以示范工程引领发展,加快培育可再生能源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发展,助力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零碳解读:绿色能源和绿色电力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基础。在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跃居第一的背景下,推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应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成为关键。此次通知提出,到2025年,要推动形成一系列相对成熟完善的支持政策、技术标准、商业模式等,这将有力促进可再生能源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
4.市场监管总局:建立碳达峰碳中和认证制度体系
10月1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统筹运用质量认证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直接涉碳类和间接涉碳类相结合、国家统一推行与机构自主开展相结合的碳达峰碳中和认证制度体系。
零碳解读:建立碳达峰碳中和认证制度体系是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重要基础。此次,实施意见提出,要在产品层面有序建立国家统一推行的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并逐步开展产品碳足迹等碳标识认证。此举将助力完善产品的绿色低碳认证体系,增加公众对产品低碳的认可度,并推动生产和消费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
B、地方实践
5.内蒙古: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增强国家能源保障能力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提出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筑牢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同时,意见指出,内蒙古要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增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保供能力。
零碳解读:内蒙古生态区位独特、能源资源优势明显,在保障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和全国能源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次,国务院从国家层面明确了未来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并确立其在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和全国能源保供能力方面的特殊地位。后续,内蒙古将在生态保护和新能源基地建设方面得到进一步加强。
6.北京:将出租车行业纳入试点碳市场履约范围
10月8日,记者从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获悉,北京市将出租车行业纳入试点碳市场履约范围,还开展了2022年度碳排放配额有偿竞价发放,通过市场化手段促使企业主动减少碳排放。此举是北京市为应对环境挑战和改善空气质量所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
零碳解读:出租车行业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尾气排放对碳排放和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较大。将出租车行业纳入试点碳市场履约范围,有助于为出租车行业建立市场化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推动出租车行业节能降碳,从而减少北京交通领域碳排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C、企业行动
7.《中国房地产行业ESG发展白皮书》发布
近日,在第三届房地产业碳达峰发展高峰论坛上,发布了《中国房地产行业ESG发展白皮书》。白皮书以65家房地产企业作为样本数据,算出ESG报告的发布率为79%。在碳排放方面,数据显示,房地产企业范围3碳排放占比高,占其当年全部碳排放的比例超过90%。
零碳解读:在我国房地产市场供需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作为建筑行业的重要参与者,房地产企业的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企业获得公众和资本市场认可的关键。数据显示,绿色地产项目的融资成本大大低于高碳碳排项目。因此,加强企业ESG治理,完善碳排放数据披露情况成为房地产企业获得低成本融资、降低负债的重要措施。
8.小鹏、理想汽车获全球最高ESG评级AAA级
近日,据小鹏汽车官方消息,国际权威指数公司MSCI更新了小鹏汽车最新ESG评级结果,小鹏汽车MSCI ESG评级由“AA”级上调至全球最高“AAA”级,连续四年获MSCI ESG全球车企最高评级。据悉,此前理想汽车也获得了MSCI ESG最高三A评级,全球汽车行业仅有4家企业获此最高评级。
零碳解读:ESG已成为资本市场衡量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据悉,此次评级,小鹏汽车在可清洁技术发展前景、产品碳足迹、劳动力及人才管理、企业治理等多项指标上,得分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这显示出小鹏汽车作为一家提供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公司,在推动行业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表现突出。
D、国际看点
9. 国际能源署:若要实现气候目标,电网投资必须翻倍
10月17日,国际能源署 (IEA) 的一份新报告发现,到2040年,如果各国要实现其气候目标并维护能源安全,全球电网的投资必须翻一番,达到每年6000亿美元以上。报告称,如果没有更多的政策关注和投资,电网基础设施的覆盖范围和质量的不足可能会使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C 的目标变得遥不可及,并损害能源安全。
零碳解读: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减少碳排放的必要举措。当前,在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装机和发电规模、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等绿色产品快速增长背景下,电网的建设远未跟上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需求。因此,建设适应新能源发电特点和新能源产品用能特点的新型电网十分迫切。
10.欧盟将推动COP28就逐步淘汰化石燃料达成协议
近日,据路透社报道,在欧盟环境部长就谈判达成共同立场后,欧盟将在今年11月的 COP28 气候峰会上推动逐步淘汰所有化石燃料。报告指出,部长们同意呼吁逐步淘汰“不减量”的化石燃料,并为各国继续燃烧煤炭、天然气和石油留下了一个窗口,即利用技术(CCUS)来减少碳排放。
零碳解读:在欧洲传统能源市场较为动荡的背景下,近两年来,欧盟加快寻找化石能源可替代方案,积极推动能源绿色转型。但受制于各国发展阶段和能源禀赋不同,大幅减少化石能源使用一直是国际气候问题谈判中的争议内容。此次,COP28气候峰会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决定仍充满不确定性。
二、专题碳讨
可再生能源从大规模应用到成为主力能源还有多远
10月1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可再生能源发展试点示范的通知》。指出,要推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发展,助力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在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规模跃居第一的背景下,提高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水平、推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应用已成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
可再生能源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创新发展不仅可以缓解电网接受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电力上网的压力,还可以提升新能源电力的就地消纳水平,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能源体系。尤其在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的地区,发展可再生能源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是保障能源供给、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途径。
图/IC
1.“双碳”目标和传统能源市场动荡下,可再生能源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的日益严峻,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做出净零排放的承诺,我国也于2020年9月提出“双碳”目标。根据《全球年度能源统计评论》数据,2022年全球化石燃料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保持了82%的份额,化石能源消耗仍是当前全球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因此,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的最为重要的一项举措便是减少传统化石能源的使用,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在此背景下,逐步消减化石能源使用比例已成为全球气候谈判的主要议题。虽各国在减少化石能源使用比例和强度上有所不同,但整体减少化石能源使用、加大可再生能源投资和建设力度的方向基本确立。尤其是在俄乌冲突后,全球能源市场持续动荡,欧洲等多国为实现能源供应安全和多样化,进一步加快能源转型步伐,大力推进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展。
在以上多种因素作用下,全球可再生能源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数据,2020年以来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快速增长,自2015年来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总额增加了近两倍。今年上半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猛增22%,高达3580亿美元,创下六个月以来的历史新高,也创造了历史纪录。其中,今年上半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投资高达1770亿美元,占到全球的近一半。
在巨大的投资带动下,我国可再生能源得到快速发展。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2年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52亿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76.2%,已成为我国电力新增装机的主力。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累计发电装机总量达到27.1亿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3.22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10年增长约3倍,成为我国第一大电源。其中,光伏累计装机规模超过4.7亿千瓦,超过水电装机总规模,成为我国装机规模仅次于煤电的第二大电源。
图/IC
2.提高消纳水平是推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应用的关键
由于可再生能源发电存在间歇性、波动性和随机性等特征,可再生能源发电入网会对电网稳定性产生较大冲击。因此,在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快速增长的情况下,电网稳定和绿电消纳问题成为制约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和能源转型的关键因素。
数据显示,2018年之前我国新能源发电利用率不高的问题较为突出,2015 年,甘肃、吉林、新疆三省份的弃风率分别高达39%/32%/32%。2018 年《清洁能源消纳行动计划(2018-2020 年)》出台后,我国新能源消纳问题得到明显缓解,2021年,我国整体弃风/弃光率已分别下降至3.1%/2.0%。
虽然整体弃风/弃光率下降至较低水平,但可再生能源电力波动性的特征对电网的不稳定性仍有较大威胁。因此提高电力系统消纳水平是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应用的当务之急。
“双碳”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新型能源体系的支撑,而打造新型能源体系的核心之一便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绿色电力。由于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与电力需求存在地理位置错配的问题,以及适应新能源电力特点的智慧电网建设不足。因此,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大规模应用新能源电力就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面向用能终端,发展微电网、风光氢储耦合等新技术新模式,促进新能源就地或近地消纳使用。二是建设智慧电网和特高压网络,提高新能源电力的深度调峰能力,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在全国范围内的利用和消纳。
2022年6月出台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便指出,通过提升存储能力、就地和外送消纳能力、多元化利用和规模化制氢利用能力等,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高比例利用可再生能源。此次,《关于组织开展可再生能源发展试点示范的通知》中也特别提到,一方面要加强新能源加储能构网型技术示范,提高新能源接入弱电网的电压、频率等稳定支撑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在园区、企业、公共建筑业主等用能主体,以及开发区、产业园区等领域,推动新能源开发、输送与终端消费的一体化融合,打造发供用高比例新能源示范。
图/IC
3.可再生能源成为主力能源还有多远
如期实现全球净零排放的目标需要更为激进的可再生能源投资计划。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报告,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需要在2030年前将可再生能源产能增加两倍,并在2030年代初期将全球绿色投资增加至每年4.5万亿美元。
我国在《“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5 年,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到3.3万亿千瓦时左右,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0亿吨标准煤左右。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超过 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到 2030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
图表来源:《“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2022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2.7万亿千瓦时,其中,风光发电量超1万亿千瓦时。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累计达到13.22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其中,光伏累计装机规模超过4.7亿千瓦、风电累计装机规模达3.9亿千瓦,风光装机合计达8.6亿千瓦。
按照近年来我国风电光伏行业平均20%左右的增长率计算,我国在2025年左右即可完成2030年设定的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12亿千瓦的目标。国家能源局也预计,到2025年,中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将在202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在全社会新增用电量中,可再生能源电量占比将超过80%,超过各类政策中设定的目标值,这为加快推动我国能源转型提供了信心。
虽然我国化石能源占比较大的现状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但考虑到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和产业电气化普及率,再叠加能源技术进步的因素,我国可再生能源规模预计将得到快速提升,基本可以提前实现双碳“1+N”政策体系中明确的206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80%以上的目标。
据彭博新能源财经估算,2050年世界能源结构中将有三分之二来自可再生能源,其中50%是风能和太阳能。到2050年,欧洲电力87%来自可再生能源应用,美国可再生能源占55%。而我国可再生能源占比约为62%。即在2050年之前,我国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即可达到50%以上,成为主力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