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储气库是怎样建成的 东北油气全力打造中国石化上游首个碳中和储气库纪实

来源:中国石化报 发布时间:2024-02-26 浏览量:60

东北油气孤家子储气库外景。

碳中和认证流程示意图

东北油气全力打造中国石化上游首个碳中和储气库——孤家子储气库,场站生产生活用电100%实现绿电替代。储气库采气能力达到日均50万立方米,采出气连到主干管网后输入长春的千家万户。零碳储气库的创建,推动了油气行业向低碳发展转型,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提高了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增强了企业竞争力,推动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储气库站区管网实现标准化建设。

从吉林省长春市出发,经长深公路向西行驶约140公里,便来到位于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的东北油气孤家子储气库。

东北油气是中国石化在东北地区唯一的油气田企业。2023年8月,该公司孤家子储气库顺利通过第三方机构专业认证,标志着中国石化上游首个碳中和储气库正式建成。

目前,该储气库是中国石化运行压力最低的废弃气藏储气库,运行成本相较其他储气库大幅降低,能耗同比降幅在50%以上。储气库采气能力日均可达50万立方米,采出的天然气连到主干管网后输入长春及周边地区的千家万户,可基本满足100万人每天的生活用气需求。

储气库发挥调峰作用

孤家子储气库于2022年12月底建成,库容3.7亿立方米、储气能力2.6亿立方米。

地下储气库是天然气储存的主要方式。简言之,就是在地下找到一个完全封闭的构造体,在地面用压缩机泵送的方法把天然气注入构造中储存起来,当需要时,再通过生产井把天然气采出并输送给用户。地下储气库具有天然气保供、季节调峰、战略储备及市场调节等作用。

孤家子储气库是中国石化在东北地区首座已投产运营的地下储气库,其之前是一个废弃气田,全部利用老井及闲置场站建成。

东北工区冬季生产时间长、天然气保供任务重、冬夏峰谷差距大,在夏季用气低谷期,东北油气将富余天然气注入孤家子储气库储存,在冬季用气高峰时再采出保障供应。

碳中和理念深入人心

东北油气在中国石化上游板块中体量较小,没有其他油气田企业产业链协同发展的优势,建设储气库、打造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有助于构建绿色产业链。

该公司抓住吉林省加快实施以“陆上风光三峡”工程为核心的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的有利契机,积极发挥“中国石化东北地区桥头堡”作用,将“碳中和”理念贯穿设计、施工、运行等储气库建设各环节,坚持“源网荷储、绿电为主、全面替代”,加快建设绿色低碳新型油气田。

东北油气通过打造碳中和储气库,进一步强化了全员碳中和理念。比如,以碳中和理念优化设计方案,确定减碳降碳目标;以碳中和理念优化管网布局,实现油气集输过程减碳;以碳中和理念优化运行,通过减少人员配置减少碳行为;全力做好生产过程减碳降碳,全面实施CCUS工程,对油气生产过程中伴生的二氧化碳、甲烷等全面严控严管;在试油气过程中,全面采取“一返排就进站”生产模式,确保生产过程“零排放”,从而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减碳降碳。

东北油气总经理助理兼勘探开发工程部经理张立亚说:“我们把打造碳中和储气库作为一个不断学习提升的过程。在验证过程中,积极向验证方学习借鉴,对生产用能排放采取全新核算方式,按照用能全覆盖要求以确保核算完整性,进一步提高了碳排放计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该公司以“分布式发展、清洁化利用、多能互补”为发展方向,构建多能互补、智慧绿能新模式,利用“风光互补+储能”方式,全力打造“节能、低碳、环保”绿色储气库示范工程。目前,储气库绿电总装机容量达165千瓦,日均发电量500千瓦时,场站生产生活用电100%实现绿电替代,在无风、无光条件下,绿电储能可满足3天井场用电。

在碳中和储气库建设中,东北油气首次引入包含购买绿电在内的所有碳汇指标交易,成功迈出中国石化上游板块碳交易第一步。

东北油气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紧密追踪市场形势、深入研判交易规则及流程,全面分析客户能力及绿电性价比,最终与大唐电力达成新能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协议绿电价格与传统火电市场价格基本持平。

零碳储气库的建设加上绿电交易,使得东北油气非化石能源替代率达到6%,高于5%的上级指标要求。

东北油气科技发展部经理李世广说:“我们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发展战略,以打造碳中和储气库为契机,全面推行绿电替代示范工程,在上游板块率先探索绿电外购,为传统火电转绿电积累了经验。”

要社会效益,也要经济效益

打造碳中和储气库既要有社会效益,又要有经济效益。东北油气坚持科学合理设计,反复测算优化储气库注采能力,以最优能力确定储气库地面建设工程最佳规模,避免过度设计;持续优化管网布局,采用“注采合一、支状与放射状管网相结合”方式,优化管网线路,实现管网互联互通;积极优化站场布局,合计减少用地1800平方米。

东北油气采用“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造、工厂化预制、机械化作业、智能化管理”的建造运行模式,其中,标准化设计覆盖率高达96%。他们按照“碳中和”理念的高标准,认真审视井场、阀室、注采站等用电负荷及供应方式的设计和运行,确保每个环节全部达到碳中和。比如,通过反复优化配置,风光互补装置投资比原设计降低30%,大大节约了成本。

孤家子储气库部署的注采井、单采井和观察井全部利用老井,注采站利用在用集气站,站房全部利用现有厂房,原有闲置场地和设施得到充分利用,既盘活了废旧资产,又减少了新占耕地;通过简化工艺流程,共用过滤分离设施,储气库周边实现管网互联互通,满足了生产需要;通过打造碳中和储气库,梳理设备设施、流程阀门、建筑涂色、操作规程等16项场站标准化要求,实现了“设备设施管理标准化、工艺流程标准化、消防设施管理标准化、现场操作标准化、生产信息标准化”,提高了标准化场站建设水平,实现了投资效益最大化。

油气行业碳中和案例

● 大港碳中和储气库

大港储气库是中国石油旗下的储气库,位于天津市。该储气库采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应用清洁能源、实施碳捕集和封存技术等多项措施,于2020年成为国内首个获得碳中和认证的储气库。

● 常州嘉泽

碳中和加油站

2021年5月18日,中国石化成功打造国内首座光伏发电碳中和加油站——江苏石油常州嘉泽加油站,年均发电量可达13.52万千瓦时。

● 百色六华

碳中和加油站

2021年5月28日,中国石化建成投运我国首座光伏建筑一体化碳中和加油站——广西石油百色六华加油站,年均发电量可达9.1万千瓦时。

● 我国首船全生命

周期碳中和原油

2021年9月22日,中国石化联合中远海运、中国东航共担减排责任,通过购买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抵消了产自安哥拉的3万吨原油从石油开采到产品消费全生命周期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成为我国首船全生命周期碳中和原油。

● 东营碳中和原油库

2023年10月20日,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新东营原油库被认证为国内首座“碳中和”原油库。胜利油田应用绿电替代减碳技术,开展能源梯级利用降低生产能耗,实施电厂蒸汽替代传统加热炉,畅通绿电、蒸汽多能互补的碳中和路径,打造了零异味、零泄漏、零固废、零排放的绿色智能原油库。

积极创建零碳储气库 助推“双碳”目标实现

■嘉宾:集团公司油田事业部高级专家 孙 伟

问:油气藏型储气库实施碳中和认证有何重要意义?

答:油气藏型储气库在运营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甲烷、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通过实施碳中和认证,可以追踪、监测和减少这些排放,为减缓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碳中和认证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目前国内储气库实施碳中和认证的案例相对较少。随着碳中和的重要性不断提升,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储气库关注和实施碳中和认证,以减少碳排放并推动可持续发展。

实施碳中和认证需要企业采用更加清洁低碳的技术和工艺,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这将推动整个能源行业向更加高效、低碳和环保的方向发展,提高行业整体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问:国内储气库在实施碳中和战略方面正逐步加大力度,现状如何?

答:政策支持方面,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碳中和的政策和指导文件,如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推进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碳中和的目标和路径,为创建零碳储气库提供了政策指导。

技术创新方面,国内储气库积极寻找更加环保低碳的解决方案,如开发新型碳捕集和封存技术、用新工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清洁能源应用方面,积极扩大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储电规模。

节能减排方面,采用先进的设备和工艺、优化运营管理,如优化压缩机和泵站的运行等。

总体来看, 尽管国内储气库在实施碳中和战略方面已取得一些进展,但仍面临技术成熟度低、成本压力大和运营管理难等方面的挑战。

问:油气藏型储气库作为能源储备和调节的重要设施,未来如何更好地响应“双碳”目标?

答:油气藏型储气库可以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优化运营和维护,以降低碳排放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油气藏型储气库可以与供应链中的其他环节合作,推动建设绿色供应链。如通过选择低碳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共同推动碳中和目标实现;加强对整个供应链的碳排放监测和管理,促进碳减排的全链条控制。

油气藏型储气库还应对碳排放和环境影响进行全面、准确的监测和报告,这有助于企业了解自身的碳足迹,评估碳减排效果。

行业动态

■ 三部门发布绿证新规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强绿色电力证书与节能降碳政策衔接 大力促进非化石能源消费的通知》。通知指出,跨省可再生能源市场化交易和绿色电力交易对应的绿证,以及省级行政区域内交易的绿证,相应电量按现行统计规则计入相关地区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在“十四五”省级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指标核算中不再重复扣除。

■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公布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于近日公布,自5月1日起实施。其中提到,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行业发展阶段、历史排放情况、市场调节需要等因素,制定年度碳排放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并组织实施。碳排放配额实行免费分配,并根据国家有关要求逐步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分配方式。

■ 绿氢是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近日发布报告《绿色氢能促进可持续工业发展:发展中国家政策工具包》。报告指出,绿色制氢可以创造国内价值和就业机会,并通过在当地制造相关技术和基础设施、绿化排放密集型行业及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进入国内产业来提高国际竞争力。报告认为,绿氢作为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可促进经济增长、环境可持续性和社会进步。报告强调了政策协调的重要性,指出政策的四个关键要素:优先考虑当地使用绿氢、与国家目标保持一致、从中小型项目开始、分阶段实施绿氢生产和应用。

■ 全球单机容量最大陆上风电机组在内蒙古成功运行

近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大的陆上风电机组,在内蒙古能源集团东苏巴彦乌拉100万千瓦风储项目上投入商业运行,该机组基于模块化平台化设计,支持8.5兆瓦~11兆瓦功率范围调节,刷新国产陆上风电机组功率纪录。

■ 中国船协:绿色船舶订单持续增长

中国船协日前发布《2023年船舶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指出,2023年我国船企LNG、甲醇动力等绿色船舶订单快速增长,氨燃料预留、氢燃料电池等零碳船舶订单取得突破,新接绿色船舶订单占国际市场份额达到57%,全球最大700箱纯电动力集装箱船、全球最大5400马力纯电拖轮、国内首艘500千瓦氢燃料电池动力船等研制完成并投入使用。

■ 中汽协:我国1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78.8%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月7日消息,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8.7万辆和72.9万辆,环比分别下降32.9%和38.8%,同比分别增长85.3%和78.8%,市场占有率达到29.9%。

■ 我国最大垃圾填埋场光储一体化项目一期建成投运

近日,浙江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光储一体化项目一期建成投运。该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垃圾填埋场光储一体化项目。项目一期光伏电站装机容量1.9兆瓦,储能电站储能容量0.4兆瓦时,充放电功率0.2兆瓦,预计年均发电量165万千瓦时、年减排二氧化碳1141吨。二期光伏电站装机容量4兆瓦。

■ 北京: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2024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提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布局电机、电池、电控、车规级芯片等关键零部件产业链,提高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水平,鼓励支持汽车出口。

■ 上海临港:到2025年海上风电制氢年产量争取达到1400吨

近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低能耗示范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5年)》发布,指出到2025年,建立用能预算化管理体系,在各领域、各行业推行能源消费强度精细化管理,海上风电制氢年产量争取达到14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