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源网荷储一体化为抓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路径,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加快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进一步拓展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范围,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应用场景更加丰富,覆盖面更加广泛。
目前,河南省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现状如何?新出台的《方案》有哪些亮点?记者近日进行了采访。
初见成效
已分批实施253个项目
今年6月,河南省印发相关实施细则,在工业企业、增量配电网、农村地区三类场景先行先试,推动“电源、电网、负荷、储能”各环节高效协同。
“在‘双碳’目标任务下,推动传统‘源随荷动’的供电模式向‘源网荷储’协调互动一体化模式转变,旨在将新能源发电的不连续性和用电负荷的稳定性要求匹配起来,让新能源‘发得出’‘用得好’,实现高效优质消纳。”省能源规划建设局有关负责人说。
截至12月23日,河南省已实施五批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共253个,在调结构、保安全、促消纳、扩投资、降电价等方面初见成效。据介绍,目前已实施项目新增光伏、风电总装机规模约542万千瓦,水电规模1.1万千瓦,储能规模约137万千瓦/380万千瓦时,新增配电线路3085公里,新增配电容量390万千伏安,可带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促进多领域投资增长。建成后,这些项目每年可促进绿电消纳95亿千瓦时,有效提升非化石能源供应占比,推动我省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目前已实施的工业企业类项目中,我省7大万亿级现代产业集群均有覆盖,预计每年减少用电成本14亿元至21亿元,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助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该负责人表示,同时,实施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若干智能微电网,形成以大电网为支撑、微电网为支点,相融并存、有机衔接的新型电网形态,更加有力保障能源稳定供应。
丰富场景
探索典型模式和实施路径
“在前期申报过程中,由于各地积极性较高,反映相关实施细则无法全面覆盖应用场景,亟须进一步丰富。”河南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综合各方意见,河南省出台《方案》,积极拓展更多应用场景,加快项目实施,实现能源从“远方来”到“身边取”,努力为全国电力体制改革、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探索可复制、可检验的典型模式和实施路径。
根据《方案》,河南省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范围包括:增量配电网场景;工商业企业、产业园区等工业场景;家庭作坊、农村生产企业、整村开发等农村地区场景;购物中心、物流中心、旅游景区等服务业场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会议中心等公共机构场景;充电站、加油站、加气站、加氢站等能源服务站场景;煤矿、油田等矿区场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场景;算力中心、数据中心等数据基础设施场景。
重点任务
实现源网荷储协同互动
《方案》从强化科技创新应用、推进绿色电源建设、推动坚强电网升级、优化电力负荷管理、加快新型储能发展等五个方面部署14项重点任务。其中,科技方面,提出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推动重大技术示范应用、抓好创新主体培育3项具体举措,为源网荷储一体化提供坚强科技支撑。
如何保障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顺利开展?在资金支持方面,《方案》提出相关部门要运用好政策资金,金融机构落实绿色金融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切实缓解项目资金压力;项目申报方面,电力用户可选择自主开发建设,也可委托专业队伍以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合作开发建设,受委托建设企业可作为项目申报主体;建设地点方面,鼓励在不影响土地生产和功能的前提下,探索利用设施农用地已建建(构)筑物、交通路域闲置土地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