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及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江苏农村服务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自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农村服务业面临的形势和遇到的问题更为复杂。通过对江苏不同区域典型乡镇的调研,发现在资金、人才、农技农资农机服务和商贸物流等方面,江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并据此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常态;农村;服务业;江苏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31X(2015)01-0001-05
收稿日期:2014-12-10
作者简介:孙克强(1952-),男,江苏赣榆人,研究员,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发展、生态经济研究。
2002年,经济学上出现“新常态”一词,用来描述当年经济的低增长率现象。2013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所谓“新常态”,是指在新的发展阶段,出现的新机遇、新条件、新失衡等,这正逐渐成为经济发展中较长时期稳定存在的特征。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及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农村服务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村服务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遇到的问题更为复杂,有的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旧问题,有的是新形势变化下出现的新问题。为此,我们分别从连云港、南通和苏州三市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农村服务业发展情况的调研,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
一、当前农村服务业的发展态势
(一)农村居民收入提升,消费能力加强
2014年第一季度,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 792元,增长10. 9%,高于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其中,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3 438元,增长11%;人均经营净收入1454元,增长8.9%;人均财产净收入238元,增长12.4%;人均转移净收入663元,增长14 4%。
(二)全省服务业运行良好,拉动农村服务业发展
2013年,全省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6 596亿元,同比增长9. 8%,增速同比加快0. 2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5%,比2012年提高1.2百分点。分行业看,营利性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速超过10%,分别达到13. 8%、13%和11. 2%;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业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增速分别为8. 0%和8. 500;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增速较低,为5.9%。
(三)内外结合,农村服务业发展动力强劲
长期以来,农村经济发展比较滞后,信息获取渠道不畅通,对服务业的需求意识不强,这使得绝大多数农村地区的服务业发展均处于较低水平。
二、不同地区农村服务业发展的特点
(一)业态发生改变,传统服务业高端化,新型服务业不断涌现
各地都把休闲农业,高效农业、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养老服务业等作为发展方向,农村地区的传统住宿餐饮业萎缩,转向特定区域的农家乐型休闲农业,服务业结构发生自发的转型变化,生产性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占比增加。
(二)科技服务业与农业紧密结合,新技术加快了农村产业发展
物联网技术普遍应用于养殖业、种植业,主要用在对温度、湿度等环境监测与调控、设备控制(滴灌设备等)、产品溯源、病虫害远程诊断等方而,对传统以人力劳动为主的监控、浇灌等环节采取大数据分析技术,使用智能模糊控制,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
(三)各地农村服务业发展都面临一定发展困难
第一,农村的先决条件决定农村服务业发展缓慢。农村居民居住分散不利于农村服务业发展;长期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习惯使得农村居民相对缺乏契约精神,不利于农村服务业发展;农村居民收入来源渠道单一,抑制了居民消费,不利于农村服务业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使得剩余农村人口知识水平偏低,对服务业的认识不足,不利于农村服务业发展。
第一,随着相对发达地区意识的转变,城市服务企业直接进驻农村,给农村服务业发展带来直接的外部推动力。农村服务业的市场空间扩大,新的服务领域不断出现,促进专业化分工更加细化,除传统服务业外的现代农村服务业迅速发展起来,包括改变农业生产方式的从生产技术服务到产品检测服务再到产品物流配送运输服务一条龙的生产性服务产业。
第二,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信息设备价格的下降,农村居民获得信息的渠道更加畅通,他们主动转变消费观念,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十足。
第三,国家大力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使得服务业的发展受到普遍重视,服务经济在整体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另外,国家大力促进信息消费,鼓励电子商务、物流业发展,并制定如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各种专项规划,这些都使得农村服务业发展面临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不同地区服务业发展的程度与发展的重点不同
此次调研活动涉及苏南的苏州吴江、苏中的南通如东、苏北的连云港赣榆及辖内多个乡镇,不同地区因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不同,农村服务业发展程度也不尽相同,农村服务业发展重点也不同。苏北地区农村服务业发展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服务业发展关键在于辅助基础农业生产、保障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等。苏中地区反映的农村服务业发展问题在于保障服务业发展的农村基础设施与城市差距较大,给服务业发展带来阻碍。以吴江为代表的苏南地区,农村与城市的差距己经很小,除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服务业发展外,其他服务业相关行业发展情况都与城市服务业类同,所以地方政府对于促进农村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在于发挥集聚效应、扶持龙头企业打造服务业品牌、培育新型服务业等方面。
三、各地发展农村服务业的措施
(一)整治消费市场和消费环境
各地全而推行“农超对接”和“区超对接”,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在县城周边和农业特色乡镇规划建设不同规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形成集交易、加工、储存、冷链配送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产品园区,成为区域农产品“产、供、销、配”的枢纽。
赣榆自2014年9月1日起规定要“严厉打击无证无照行为,规范食品经营者的主体资格;严厉打击销售无合法来源食品的违法行为,规范食品经营者的采购活动;严厉打击经营侵权仿冒和‘五无’食品违法行为,规范食品包装标签标识管理;严厉打击经营‘两超一费’等劣质食品行为,规范食品经营过程”。
(二)因地制宜不断培育扶持新兴行业
1.扶持特色化现代农业。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不仅注重农业的生产性(产业化),同时强调农业的生活性(观光农业)和生态性(绿色农业),也因此被称为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是集生产、生活和生态于一体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上结合农业产销、农产品加工及游憩服务。具体体现在赣榆厉庄的大樱桃、蓝暮、油牡丹产业,拼茶的乡村旅游业等的大力发展。
2.大力发展农产品仓储物流业。物流配送成本过高是连锁企业经营、农村电子商务面临的最大难题。对此,各地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如如东最大的单体冷库建设等,努力实现农超结合、发展家庭农场、连锁经营农业等。
(三)提供适宜的公共服务
教育、医疗、养老是满足农村居民所需的最基本的公共服务,农村地区人口密度低,配置难度大,但基础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需求迫切。基础公共服务这些需要政府承担的部分,各地政府正科学设定和调整农村公共服务布局,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资源利用效率,强化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各地均根据不同的发展情况提供适宜的公共服务。
(四)养老服务业成为各地的发展重点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外出打工,老龄人口占比加大,己成为全省农村地区的普遍状况。国务院明确提出,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以上。中央财政将健康服务业、养老服务业纳入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范围,下拨22.2亿元扶持资金。在中央的大力扶持下,各地都把养老服务业放在了农村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位置,政府与市场分工合作,不同区域养老服务业发展均有不同程度的推进。
四、农村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而言,各地积极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对农村服务业如教育、卫生、医疗、文化设施等的资金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农技农资农机服务发展不能满足农业现代化需求,普遍面临资金人才不足的矛盾
农技农资农机服务是农业生产的基本保障,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产品结构升级、带动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的重要抓手。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地区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发展的基础离不开高效的农技农资农机服务体系。“十八大”以来,国家大力推进“四化同步”,农业现代化客观上要求将农技农资农机服务摆上重要战略位置。
在对江苏三大区域的典型乡镇调查中,我们发现基层镇一级财政支持的农技农资农机服务存在人才、资金、仓储、物流等问题,与农业现代化的需求存在差距。一是基层农技人员专业知识水平较低,人员年龄结构老化,而高校农业专业近年来招生大幅缩减,地方又缺乏农业技术类的专科院校,导致招收青年农业技术服务人才十分困难[1]。二是公益性基层农机农技服务经费严重不足,市场化、社会化的农机农技服务机制和体系还在发展探索中,基层服务人员工资、福利水平不高,人才流失现象较为突出。三是农技农资农机服务配送物流成本高、服务效率低。对于一些特殊的种养殖业(如蓝莓、大樱桃种植业、南美白对虾养殖业)的市场需求(如良种的培育、提供,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指导服务等)得不到满足,生产此类产品的农场、合作社等大都通过自建技术中心或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来寻求技术支持。
(二)农村商贸物流信息服务整体滞后于农产品生产
随着城乡差距的缩小和城乡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有所提高,对生活质量的需求也在提升,客观上需要加快发展农村商贸、物流、信息等服务,以满足居民生活的需求,繁荣农村经济。
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农村商贸服务网点不健全,物流配送成本高,信息服务共享水平低,一些村级小店的食品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一是市(县)区的城关镇、中心镇的农村连锁经营网络和规模逐步扩大,但大部分存在商贸服务盲点。二是农村交易市场建设尚处于提速阶段,不少乡镇以街为市、以路为场等情况较为普遍,骨干专业市场、大型专业卖场和社区商业服务中心等功能性商贸流通网点较少。三是远离中心镇的地区,物流配送成本过高是连锁企业经营面临的最大难题。同时,物流配送仅仅处于初级的企业内部配送和单纯的仓储或运输功能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还没有形成。如东市的城关镇推动知名超市在下而各个镇开设连锁店,在投入方而也吸引了民间资本积极参与,但各门店经营情况也不尽相同。四是农村信息服务的瓶颈由基础网络转向涉农信息资源及应用上。近年来,电信基础设施的城乡差距不断缩小,但当前涉农信息资源分散,服务手段和信息发布收集渠道有限,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滞后,就是在苏州吴江区的一些镇,不少涉农的网络公司也留不住人才。五是在一些农业产品结构调整快、种(养)殖业发达的地区,由于缺乏大型的冷库,难以形成集交易、加工、储存、冷链配送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产品园区,难以成为区域农产品“产、供、销、配”的枢纽。
五、进一步促进农村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江苏农村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但是问题也不容忽视。苏南、苏中、苏北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同也导致各地农村服务业的问题不完全一样。为进一步促进农村服务业的发展,我们建议从以下两方而着手。
(一)加大重视,统筹规划
1.最大限度保障农民话语权。新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需要基层政府的组织、领导和规划。但是农民期盼什么,需要什么,他们自己最清楚,最有发言权,况且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成败与否全在农民有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但由于诸多原因,目前农民的这种话语权还处于一种不充分的状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改革中的既得利益群体为维护自身利益,一定程度上压缩农民参与空间,侵蚀农民正当利益[2];二是就目前而言,能够代表农民发声的往往不是农民,对农民关心和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理解得不全而,农民自己推荐的人选在表达效果上又有所欠缺。因此,建议基层政府在制定规划时,应该广泛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多支持农民参与基层决策;并且加大舆论支持,深入乡镇村屯,了解新农村建设的真实情况,了解农村基层干部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的真实想法和要求。
2.加强农村服务业的科学规划。发展农村服务业不仅依靠市场,政府的推动和引导也非常重要。政府必须加大对农村服务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制定完善的发展体系,使其能够合理布局、科学发展、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依据国家对农村发展规划的要求,我省需要提高服务业发展的战略地位,根据苏北、苏中、苏南农村服务业现状分类指导,明确我省农村服务业发展的目标和发展重点,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制定较为完善的短、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建立完善的发展体系。
3.逐步转变农村发展方式。发展农村服务业要与城乡一体化、城镇化有机结合,逐步完善农村产业体系。改变过去小、散、低的发展局而,走集中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发展道路。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向依靠资源节约、科技进步以及提高物质技术装备水平转变,由主要依靠农民分散经营、经验式管理向新型农民规模化经营、科学化管理转变。
(二)抓住难点,对症解决
1.完善农村商贸流通网络。江苏目前实行的“万村千乡”工程提高了商品供应能力,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家连锁店的发展,尤其在苏南地区初步形成了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但是从调研来看,目前“万村千乡”工程在事实上已经处于半停滞状态,列入工程内的农家店巩固率和留存率持续下降。龙头企业的缺失、后续资金的缺乏、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人员老化等问题亟待解决。建议继续扩大农村连锁经营网络覆盖面,对于在边远自然村开设的连锁小店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提高农村市场商品统一配送率,保证商品安全和质量;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农村集贸市场改造提升,营造放心安全的消费环境。
2.加强农村科研服务与人才培养。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经营范围集中在种植业、养殖业,缺乏高附加值产业。因此有必要引进高新技术,储备和培育农业技术人才,加强农业科研优秀人才及创新团队建设。可依托现有重大科研计划、项目和基地建设等途径,重点培养一批中青年农业科研优秀人才[3];增加高等院校和一般专科及职业院校农业专业招生比例,适时储备农业技术人才,培养“学历+技能型”的大学生。
除此之外,农村缺乏环境技术服务,上级政府提出的环境整治目标往往治标不治本。例如,秸秆禁烧正在广大农村推行,但是秸秆收割后如何安置如何统一处理,农民没有能力解决。这不仅是管理缺位的表现,同时环境技术水平也有待加强。江苏省农业科研院所众多,应该进一步优化环境,鼓励农业高校、院所加大农业科技服务的力度,激发其活力。
3.加大扶持力度,改善投资环境。资金缺乏,融资问题突出,尚未建立良好的投资环境,这些都阻碍了农村服务业的发展进程。商业集聚区的缺乏也不能吸引规模化服务企业入驻。因此通过优惠政策,给予农村服务业一定的扶持尤为重要。从财政上看,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应根据财政能力给予相应的支持。尤其对于苏北贫困地区,省财政应给予更多的支持,强化对农技推广的经费支持[4];对涉农公益性事业单位给予相应的固定事业费支持;对农业信息、标准化建设方而加大投入。从金融上看,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完善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完善农户信用评价机制,为信贷投入提供信誉保证;健全农业保险制度,完善农业保障机制,提高现代农业抗风险能力。
4.因地制宜发展休闲旅游养生服务业。发展休闲养生旅游经济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居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南通如东是全国有名的长寿县,有的乡镇早已将古镇旅游作为重点规划,将乡村旅游和城镇化结合,开发生态长寿养老产业;连云港赣榆的历庄以农村服务业为切入点探求山区发展路径,以当地协会、旅游公司为依托开发基地建设,发展乡村旅游业;连云港海头镇正在建设3A级海州湾旅游度假区等。但是当前很多农村地区休闲养生旅游服务处于自发性发展阶段,缺乏有序规划、缺少战略投资,品牌和竞争优势相对较弱。因此,要加强产业化经营运作,鼓励农民以土地使用权、固定资产、资金、技术等多种形式入股参与兴办休闲农业,并享有薪金、租金、股金等长期稳定收益;鼓励引进战略投资和大型旅游企业参与项目开发和经营,走集团化和品牌化发展道路。要确立集政府、企业和基金公司为一体的综合开发主体,有效提升开发的标准化水平和产品品质;依托已有的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产业基础,大力发展产、销、赏、娱为一体的参与式、一体化休闲农业。
参考文献:
[1]浙江省发改委农村服务业课题组.把握好农村服务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当前浙江农村服务业发展重点选择和对策建议[J].浙江经济,2013(6):42-15
[2]新华网.让农民有更多的话语权[EB/OL](2008-09-11)[2014-11-12].http://news. xinhuanet.com/politics/2008-09/11/content_9924994. htm
[3]韩长赋.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J].求是,2012 (5):33-36
[4]姚於康.江苏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和道路模式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2008(11):160-163
来源: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