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先满:江苏聚焦富民的宏观微观“双层夹击”策略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2-05 浏览量:24

来源:”理论之光”微信公众号

2016年,省委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全面系统阐述了“两聚一高”发展方略,这对江苏深入贯彻落实“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政策和实践指导意义。“聚焦富民”成为江苏未来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核心任务之一。据此,2017年初,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33条政策。

在深入学习省党代会报告的基础上,结合前期《江苏富民战略研究》(该研究首次系统阐述江苏富民的四大战略,即经济富民战略、科教富民战略、分配富民战略、保障富民战略;并提出增加居民收入不仅要增加居民收入总量,而且要调整优化居民收入结构,努力提高居民经营性收入及财产性收入的比重)、江苏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省“十二五”规划吸收采纳)、江苏民生驱动战略(省“十三五”规划吸收采纳)等研究发现,破解当下江苏的富民困局,单纯依靠宏观层面或者微观层面的努力均效果有限,唯有通过宏观微观“双层夹击”策略,才有可能收到更好的富民效果。

一、聚焦富民的宏观微观“双层夹击”策略的基本内涵

聚焦富民的宏观微观“双层夹击”策略,其基本内涵是:在宏观层面,通过省级层面的经济综合调控管理,保持全省经济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促进全省经济景气度上升,引导全省经济进入景气循环通道,努力延长全省经济的景气循环长度;在微观层面,深化调整与改革和创新与攻坚,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制经济为主导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发展壮大和提升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新经济密切关联的双创经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特别是优化调整企业中的收入分配关系,增加国民收入中的劳动者收入比重。通过宏观微观“双层夹击”,实现江苏富民的攻坚突破,使得江苏富民走出当前困境,推动江苏富民取得更多更大的成果,顺利实现省十三次党代会和省“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富民目标。

二、聚焦富民的宏观层面攻坚策略

现代市场经济运行具有周期性。在此规律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虽然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一个十年左右的低潮,但在世界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与风险的形势下,经济运行仍有所起色,新的发展高潮正在孕育。现在及不远的将来,美国经济转向活跃继而旺盛,欧盟经济低度复苏继而走高,新型经济体的成长活力持续走强。这构成近年来中国经济和江苏经济的景气循环改善的国际经济因素。

近年来,国内一方面重点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致力于提高供给的品质、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也努力扩大需求,特别是扩大那些适应全面小康生活内在规律与趋势的消费需求,实施了扩大十大消费需求政策等。在供需结合,两端发力作用下,全国经济运行发展情况渐次改善,企业效益转好,国内经济景气度回升,市场环境趋清。

与此同时,江苏经济宏观综合调控管理重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运用需求管理办法,适当扩大以消费为主的需求,从而实现江苏经济运行发展状况的初步改善,省内经济景气度开始提升。这一经济成效来之不易,亟待巩固扩大。

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反复证明,要想大规模且持续地扩大社会就业,大幅度且持续地增加居民收入,大面积且持续地惠民富民,就必须使得经济体经济运行处于比较好的景气循环状态。

当前,江苏经济运行发展正处于经济景气循环的渐好时机。一方面,我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务必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另一方面,对于江苏经济而言,现在国际、国内、省内的经济景气循环回升阶段的渐次到来无疑也是一个必须要高度重视并用好的重要利好和机遇,以此在推进江苏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推高江苏的居民富裕程度。江苏经济的新一轮景气循环应建立在创新驱动基础之上,而不能重复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回到老常态。

当前,在按照中央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成年度性任务的同时,全省经济宏观的综合调控也要实行需求管理,努力在扩大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国际需求上各方面发力。扩大投资需求,关键是要在扩大有效投资需求上下功夫。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认为,推动固定资本更新,是每一次经济循环周转最深厚的物质基础。当下,市场上资源和生产要素供应充裕,价格较低,正是江苏加大固定资本投资、大规模推进传统工业制造业改造升级的好时机。虽然相当部分经济的决策权和不少政策工具掌握在上级政府,但是江苏仍然可以大有作为。例如,江苏围绕“两聚一高”和“十三五”规划致力于补短板的投资,其范围依然广阔,其领域依然广泛,其新的增长点依然多多。这需要充分调动国有投资、民间投资和外商投资各方面的积极性。在扩大与提升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这一短板领域,总结江苏PPP试点示范的经验,加以扩展、深化、改善提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江苏围绕以人的需求为核心,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是把供给侧与需求侧改革紧密结合、双向发力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与发展的一个好办法。而发展特色小镇,则会在许多方面为江苏经济创新发展激活新的增长点。

此外,围绕保持江苏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年平均7.5%左右的增长率),努力延长江苏经济运行发展的景气长度,争取实现一个较长(如4-5年或者更长一些时间)的经济增长景气周期,至少使得江苏经济运行发展的“十三五”中后期都处在经济景气度回升、加强的通道中。

三、江苏聚焦富民的微观层面攻坚策略

宏观层面上,江苏经济运行发展的综合调控管理与浙江基本相似,区别不大;微观层面上,江苏经济与浙江则差异显著。1997年以前,江苏的城乡居民收入长期高于浙江,而1997年以来,江苏的城乡居民收入却一直低于浙江。这主要源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差异:

首先,江苏个体私营经济质量特别是资产的积累弱于浙江。1997年前,江浙两省的国有经济、集体经济都还占有重要份额,当时江苏乡镇企业经济的集体致富效应明显,但个体私营经济甚少。同一时期,浙江已经有了发展积累近20年的个体私营经济。1997年,党的十五大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由此,江苏开展了大规模的乡镇企业改制,江苏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起来。最近20年,江苏的个体私营经济数量大幅度增加,但是仍滞后于浙江。

其次,江浙两省企业经营方式模式存在差异。浙江民营企业涉足国际市场多,江苏民营企业国际经营少;近些年来,以杭州区域为代表的浙江民营企业涉足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与互联网相关的)多,而江苏民营企业则相对迟、少。年轻人方面,浙江的创业性强,江苏的创业性不够。浙江的小老板,只要有一分钱的利润,都要去赚,“永嘉学派”的实用主义色彩浓厚,江苏的一些企业主则会讲求名分、爱面子,不大乐意挣“小钱”。

再次,江苏科技教育和工业制造业优势明显,而浙江企业市场化运行能力强。面对信息化社会的产业新发展大潮,以杭州区域为代表的浙北企业相比苏南企业更为敏感,领先一筹,致力于新经济创业创新发展的效果也更好。

第四,浙江经济的外资经济份额不高,其经济的本土化显著,富民效果较好;江苏特别是苏南经济中的外资经济比重大,国际代工模式典型,经济本土化弱,不少产业与产品与本区域内、省内乃至国内的生产生活需求以及产业链条结合不够紧密,富民效果差一些。

因此,江苏聚焦富民,不仅需要在宏观层面上下功夫,也亟待在微观层面上加把力。首先,江苏需要继续加强发展和提升民营经济,把民营经济做大做强,进一步提升民营经济在全省经济中的份额,尽快缩小江苏与浙江在民营经济方面的差距。其次,江苏需要加快国有经济混合所有制改革,在保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情况下,更多引入民营资本参与经营、发展与管理,提高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治理规范化水平,提高国有经济的效能、效率与效益。再次,面对广大城乡居民致富,江苏要重视扶持发展各种城乡新型互助合作经济。复次,面对国内外新经济大潮,江苏要特别重视发展双创经济,最大限度挖掘全社会民众特别是科技与知识青年的潜能。最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对于江苏聚焦富民是一剂长效药方。江苏要采取经常性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增加劳动者的工资、控制国有企业高管的薪酬、加大对弱势群体的财政转移支付、精准扶贫脱贫等方式逐步形成制度完善、调控有效、比例合理、关系协调的收入分配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