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二震:以高质量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3-13 浏览量:21

来源:南京日报 2023-03-09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从必由之路、战略基点、必然要求、最终目的以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等五个方面,为江苏乃至全国的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部署,展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对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一系列重大问题一以贯之的系统思考与战略谋划,为我们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

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中国人民的接续奋斗,我们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发展阶段,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可以说,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的发展,主要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我们把经济发展的注意力集中在发展速度和总量增长上,这在特定历史时期也是必要的,也是基于资源禀赋实际的现实选择。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也有条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即转向高质量发展,解决“优不优”的问题。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就是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增强质量意识,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因此,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遵循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

第一,转向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发展由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以来,西方国家之所以能称雄世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掌握了高端科技,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正所谓‘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既要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还要占领科技和产业的世界制高点。要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要改变过去单纯的跟跑和引进高新技术的观念,做到主要领域的科技由跟跑进入并跑和领跑的阶段。以核心技术为导向的并跑,就是与国际接轨;在某些领域领跑,就是与未来接轨,直接瞄准国际最新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基础研究的创新要以核心技术为导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

第二,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2023年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一方面,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实现良性循环,促进总供给和总需求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平衡,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虽然拥有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但是并不排斥国际合作。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有利于我国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另一方面,应支持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促进内外产业深度融合。新发展格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经济循环畅通需要各产业有序链接、高效畅通。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以更好适应我国发展新阶段要求、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只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

 

第三,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发展。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我国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当前,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发展水平较高,农业现代化也有了长足进展,但相对来说,农业现代化仍然是短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今年2月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强国建设开好局起好步。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优化镇村布局规划,要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无不显示出农业现代化在高质量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