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二震:构筑共建共享创新资源共同体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1-09 浏览量:14

来源:南京日报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也是我国万亿GDP城市最集中的城市群。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宣布,中央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将之上升为国家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我们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积极扩大内需,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地区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推力。 

作为江苏省会、我国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唯一的特大城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意味着南京充分发挥潜能的时机到了。正如南京市领导所言,对改革开放的最好庆祝,就是书写新的辉煌历史;对改革开放的最大致敬,就是创造新的更大奇迹。在新时代改革发展中,南京要紧紧抓住这些战略机遇,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构筑一个共建共享创新资源共同体,按照市委市政府今年1号文件的要求,积极参与长三角城市群创新网络建设,大力推动城市间创新资源共享共用,充分发挥南京固有的科教资源禀赋以及在人力资源、营商环境、全球先进要素集聚等方面的优势,锚定发展新航向,在走好创新路中集聚转型升级新动能,实现城市能级新跨越,在上海龙头带动下,全力建设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支点、驱动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支撑长三角国际化发展的门户枢纽。

承东启西,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长三角一体化·南京定位

去年底,中央召开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将越来越大,开放的门户也会越来越大。立足这一定位,不难发现南京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中的机遇。 

一是呼应其他国家战略,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桥头堡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点。在长三角中,南京处于承东启西的节点位置,一方面要向东开放聚集全球先进要素、激发创新潜能;另一方面是向西辐射,担当“一带一路”建设的桥头堡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点。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中,上海是龙头,中下游城市发展要靠南京来带动。打通长江经济带上海与武汉、重庆等中游城市互动联系的枢纽的支撑点,也要靠南京。

二是更高质量发展和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先行先试。改革开放40年来,先行先试的城市是深圳、广州、苏州,南京跟在后面。但新时代的改革开放,南京要主动作为,充分发挥自己科教资源丰厚、全国唯一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以及实体经济实力雄厚等优势,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促进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成果转化,实现更高质量发展。要利用好两个综保区,对接上海自贸区,主动复制自贸区的一些经验,特别是在金融、高端服务业、产业、科技合作、口岸等的开放以及国际化枢纽建设方面,运用自贸区的政策,争取将综保区上升为自贸区,进而在服务周边城市发展中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南京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时机到了

>>>长三角一体化·南京机遇

区域经济一体化本来是国际经济学的概念,它是指国家之间打破一切贸易壁垒和生产要素壁垒,协调国家之间的经济政策,实现包括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无障碍流动。就一国内部而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质是市场的一体化,在打破行政区划束缚和市场壁垒的基础上,实现商品特别是生产要素的流动,分散的各个地区根据各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区位及潜力,实行经济分工协作,有效配置资源,形成整体合力的过程。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实际上就是把市场打通、行政壁垒取消,让市场竞争充分发挥作用,各地根据区位特点和资源禀赋,实现市场经济上的分工。它有两个效应,一是分工效应,二是竞争效应。分工效应是各地根据不同资源禀赋,形成产业上的分工协作;竞争效应是指区域内部同一个产业之间也有竞争。不是一个地方已经有的产业,别的地方就不能有,而是要形成竞争。你的产业发展比别人强,就可以把它兼并或收购整合。这种竞争也是开放性的,不仅区域内开放,区域外也要开放,甚至要在面向全球开放中增强产业竞争力。 

从这个意义上看,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意味着南京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时机到了。 

改革开放40年来,南京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腾飞和跨越,“强富美高”新南京越来越展现出可触可感的现实模样。40年来,南京综合实力越来越强,发展质效越来越好,城市品质越来越优。尤其是南京在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展成效尤为显著。 

去年6、7月,根据江苏省委宣传部安排,我参加了“百城调研”南京调研组,对南京改革开放40年来的改革发展之路进行调研。调研中,我发现南京丰厚的科教资源优势,正在转化为科技创新和现代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在《自然》杂志评选的全球科研城市50强中,上升为第12位。在长三角城市群科技创新驱动力城市排名中,南京综合得分排名第2位。在《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南京进入中国综合经济竞争力城市十强(包括香港、台北),是经济发展最成功的40个城市之一。

不过,作为长三角北翼中心城市,受制于行政区划、市场壁垒等因素,南京的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人力资本等优势,在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尤其是辐射带动长三角西北部城市以及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城市发展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在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中扛起南京责任、展现南京作为、作出南京贡献,南京要正确认识自己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地位。 

南京是长三角特大城市,要承担引领长三角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重任。长三角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是创新引领下的高质量发展。而这恰好是南京的优势和潜能所在。对南京来说,要把自己定位为涵盖国家科学和产业创新两个中心在内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名城。 

在长三角中,上海是国际性科教中心,合肥有大装置。围绕这一定位,南京要充分发挥丰厚的科教资源优势,建设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成为在科学研究、产业创新方面国内领先、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教产业名城。 

发挥优势主动作为,在主动融入中成为中心

>>>长三角一体化·南京作为

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关键是南京要主动作为,想当老大,敢当老大,善当老大,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多提供公共产品,多提供服务,与其他城市之间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形成全面的呼应、接轨和对接,从而在主动融入中成为中心。 

一是呼应上海龙头地位,发挥自身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科教中心等方面的优势,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尤其是宁镇扬及南京都市圈城市的发展。 

二是多提供公共产品,多提供科技、金融、人才等服务,多辐射周边,在合作中实现共赢,在竞争中提高效率。这方面,不仅宁镇扬要实现同城化发展,在环保共治、产业合作、设施互联、服务共享等方面进行协同发展,还要提高城市能级,扩大南京都市圈的范围,将南京的社会治安、交通管理、城市治理、社区建设、营商环境、人力资源、创新创业等方面的经验输出到周边城市,带动区域协调发展。比如,去年,南京出台了《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100条》,深入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努力打造全国营商环境最优城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撰的《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2018》显示,在4个直辖市、27个省会城市和自治区首府及5个计划单列市中,南京营商环境综合排名跻身前十。这都是可以辐射周边城市的经验。 

三是主动研究建立跨界地区的一体化协调机制。首先是开展规划对接,跟上海、浙江的规划协调,进行资源整合;其次是推进战略协同,建设国家科学中心,对接复制上海自贸区经验,推动南京综保区与苏州、连云港综保区及张家港的合作,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实现区域内产品分工和更大力度及领域的金融开放;再次是进行专题合作,在交通、产业等方面进行合作的同时,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一体化;第四是实现市场统一,面向长三角区域开放市场,尤其是要素市场,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第五是完善机制,协调区域共同体事务政策,不搞特殊政策的竞争。 

四是积极建设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新时代改革开放,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这两个方面,都是南京的优势所在。今年的南京市委市政府一号文件提出,落实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积极参与长三角城市群创新网络建设,大力推动城市间创新资源共享共用。南京要以此为契机,构筑一个共建共享创新资源共同体。 

构筑共建共享创新资源共同体,是推动构建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全面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要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为依托,着力消除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在共建共享协调激励机制、科技创新资源统筹服务、科技与产业统筹布局、健全完善法规体系等方面构筑一体化优势,加快形成门类齐全、体系完备、机制灵活、服务完善的区域科技创新资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