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二震:扩大我国服务业出口的对策思路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1-15 浏览量:19

来源:国家治理

经过40年的开放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开放型经济发展大国,其中作为开放发展重要内容的出口贸易,其规模已从1978年的99.5亿美元上升到2017年的22635.22亿美元。然而,面对国内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我国货物出口近年来表现出明显的“乏力”现象,突出表现为近年来我国年均货物出口额呈下降趋势。应当看到,由于我国现有贸易规模已非常庞大,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由此带动的转型升级产生新的增长动力之前,出口贸易较难获得突破性发展新动力。

因此,站在新起点上的中国出口贸易发展,如何注入和释放新的动力、活力,切实有效地推动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事关对外贸易乃至中国整体开放发展的最重要最紧迫的课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思路之一就是扩大中国服务业出口。这不仅是中国出口贸易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和方向,也是顺应全球出口贸易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更是现阶段应对“逆全球化”、培育出口贸易新“增长点”的客观需要。近日,国务院对商务部提出的《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进行了批复,7个省市(区域)成为了为期2年的深化试点。在我国开放发展进入新阶段,试点区域实际上肩负起了为全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探索路径,从而提升我国服务业出口竞争能力的任务。

扩大我国服务业出口的战略意义

顺应全球新趋势的战略需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服务业“全球化”和“碎片化”成为重要发展趋势。对此,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特征事实中略见一斑:

第一,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迅猛。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各种因素共同推动下,服务贸易的增长异军突起。1981年全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仅为8760.1亿美元,而到2017年这一数值已快速攀升至10.58万亿美元,增长了近12.08倍。

第二,全球服务业FDI增长迅猛。作为服务业跨国转移的重要方式和内容之一,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近年来发展迅猛。UNCTAD最新发布的《2017年世界投资报告》中的统计数据表明,2017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额约为1.42万亿美元,其中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8323亿美元,占总流量之比为58.61%,截至2016年底,全球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占总投资存量的比重为65.12%,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正加快向服务业聚集。

第三,全球制成品贸易中内含的服务价值不断上升。产品内国际分工背景下,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这不仅表现为服务成为“链接”产品生产中不同环节和阶段的重要“粘合剂”,服务本身(如研发、设计、营销等)也越来越成为价值链中的重要增值环节。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全球价值链及其发展》报告中的研究表明,1995至2011年期间,全球制成品贸易中所内含的服务增加值比重不断提高。这既是服务业“全球化”和“碎片化”发展的表现,也是其结果。

第四,当前服务外包的蓬勃发展,更是服务业“两化”发展趋势的突出特征。服务外包体现的不仅仅是服务业的“全球化”问题,更能体现服务业的全球“碎片化”,因为从服务外包分类角度来看,主要是指知识流程外包(KPO)、信息技术外包(ITO)以及商业流程外包(BPO)三者。显然,这三种服务外包形式所涉及的均是企业内部服务的部分环节和阶段的“外部化”。

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需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也将随之调整,产业中心将逐渐由有形货物的生产转向无形的服务产品的生产。作为全球开放型经济大国,中国制造业在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带动下,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成为全球第一的制造业大国。但正是由于前期的开放发展主要集中于制造业领域内,而服务业领域开放相对不足,从而导致由此带动的经济高速增长并没有逻辑地推动产业结构向服务业发展方面的应有优化升级。

统计数据表明,多年来我国在货物贸易一直处于顺差的同时,服务贸易却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商务部发布的最新数据表面,2017年我国服务出口额为15406.8亿元增幅达10.6%,是2011年以来出口的最高增速;出口增速比进口高5.5个百分点,7年来我国服务出口增速首次高于进口。尽管如此,服务出口额仍然低于2017年31584.3亿元的进口额,服务产品逆差为16177.4亿元。这显然与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和水平不相适应。而许多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扩大出口贸易能够带动产业规模的扩大乃至产业结构升级。因此,扩大我国服务业出口成为了我国外贸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战略需要。

带动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战略需要

从全球产业链分工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制造业仍然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面临着向产业链高端攀升的紧要任务。从社会分工和产业演进的规律来看,制造业和服务业尤其是生产者服务业之间的融合越来越深,服务业间接地引领着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从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基于比较优势的国际分工角度来看,以美国、英国、西欧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产业结构逐渐趋于软化,而诸如中国等发展中经济体则主要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仍然处于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时期,服务业尤其是高级生产者服务业发展还比较“滞后”,难以发挥“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需要。因此,在服务业尤其是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下,通过大力发展服务出口贸易,以贸易推动产业发展,进而弥补自身比较劣势,从而可以起到带动制造业效率提升,并以此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作用。

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平衡发展的战略需要

多年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中存在着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新要求。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内在的依存和促进关系是构成二者协同发展或平衡发展最主要的动因。这种协同发展对产业素质的提升,对整个贸易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跃升,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我国服务出口竞争力有待提高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相继进入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发展中经济体也正努力发展服务业,全球产业结构不断趋于“软化”。加之全球信息通讯科技革命的飞速进步,以及全球和区域性的服务贸易规则不断推行,原先服务业只能局限于一国国内的传统发展格局被打破,从而呈现出服务业“全球化”的重要发展趋势,并由此带动了全球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

目前,世界服务贸易正以超过货物贸易的速度发展,从而使得世界贸易结构不断向服务贸易倾斜,服务贸易也正在成为引领全球贸易增长的“新引擎”。WTO的统计数据显示,服务贸易占全球GDP比重已由1997年的8.3%稳步上升到2016年的12.3%。在此背景下,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中国商务部发布的统计数据表明,2012年中国已跻身全球服务贸易世界前三的位置,即服务进出口总额排名全球第三,2013年继续保持着世界第三的“服务贸易大国”地位。2014年以总额6069.57亿美元的进出口额而跻身全球服务贸易世界第二的位置。2015年和2016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继续保持世界第二的位置。

尽管中国服务贸易总额上升速度非常之快,但毕竟由于起步晚、底子薄,加之要素禀赋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制约,服务业部门的国际竞争力严重不够。目前,中国服务贸易总额虽然跻身全球第二的位置,但是总量规模之大主要源自于进口规模。例如,2014年中国服务进口3834.75亿美元,同比增长15.8%,居世界第二位,而服务出口仅为2234.75亿美元,同比增长7.6%,居世界第5位;2015年服务进口4248.1亿美元,增长18.6%,位居世界第二位,中国服务出口2881.9亿美元,同比增长9.2%,仍然居世界第5位;2016年中国服务出口2083亿美元,同比下降4.2%,继续保持世界第5的位置,服务进口4492亿美元,同比增长3.8%,继续保持世界第2的位置。

从中不难看出,我国服务贸易总额虽然在全球排名较高,但服务出口和服务进口严重不对等,且服务贸易逆差有不断扩大之势头。比如,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额为1600亿美元,2016年则进一步扩大至2409亿美元,逆差额本身已经超过了当年服务出口总额。如果与雄踞全球第一的美国相比,更可以看出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弱的特点。比如,2014年美国服务贸易出口7093.94亿美元,是同期中国服务出口贸易额2234.75亿美元的3.17倍;2016年美国服务贸易出口7345.85亿美元,是同期中国服务出口贸易额2083亿美元的3.53倍。据此可见,中国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仍存在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弱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提高。

扩大我国服务业出口的对策

加快扩大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

扩大我国服务业出口,本质上要求扩大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况且服务业开放既是全球大势所趋,也是全国大势所趋。我国虽然在高端服务业门类方面竞争力仍不足,但是在传统服务业及电子商务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如何引进竞争机制,促进公平竞争的法治营商环境就显得至关重要。从国内经济发展看,服务业的开放能够带动国内服务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开放不仅对产业结构升级、价值链攀升有促进作用,而且对服务出口规模的扩大乃至出口结构的优化升级,都具有决定性作用。总之,服务出口必须建立在服务开放的基础之上,这也是扩大我国服务出口的必由之路。

找准服务出口的重点部门和领域

关于重点部门和重点开放领域的选择问题,2014年8月国务院新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意见》中明确指出,现阶段我国应进一步扩大开放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以及提升出口竞争力,重点包括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融资租赁、信息技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商务咨询、服务外包、售后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和品牌建设。

结合我国服务业发展实际,在扩大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进而促进出口的部门选择上,一方面应将与货物贸易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先行开放,另一方面应将能够体现开放倒逼改革的服务业行业先行开放。据此,要扩大开放金融、教育、文化、医疗、旅游等服务业领域,并要有序放开养老、商贸流通、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以开放促发展,以发展提高出口竞争力;积极推进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等新兴的资金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出口与继续扩大旅游、运输等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相结合,改善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促进服务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稳妥扩大我国服务业开放与积极开拓国际服务业市场相结合,对内以开放促竞争,以开放促发展,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对外大力实施服务业“走出去”战略,促进我国企业在外分支机构在当地提供商业服务,提高其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以此为服务出口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国内外市场基础。注重服务出口的全面发展与优势区域和企业的重点突破相结合,充分利用南京江北新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和苏州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的战略机遇,积极建设服务贸易示范区和服务业外包基地,优先支持我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增长潜力的企业出口。

注重服务出口的“多管齐下”

除了发展传统形式的服务出口贸易外,促进和扩大服务业出口还要注重以下两种渠道和形式。一是要抓住全球服务业通过FDI形式进行跨国转移的重要机遇,提升我国服务业利用外资水平,通过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来奠定我国服务出口的服务业基础;二是要抓住当前全球服务外包蓬勃发展的战略机遇,大力发展我国的服务外包,以扩大服务出口。在提升我国服务业利用外资的发展道路上,我们必须积极推动服务行业的市场化改革,打破行政垄断,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在现有基础上逐步放宽对上述行业过多的投资限制,吸引更多外资进入,从而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提升服务业外资比重。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一方面要考虑下大力气完善与提升我国省和外包基地城市的基础环境及整体形象;另一方面应由政府主导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因为与有形产品相比,服务对知识产权保护更为敏感、需求更强。

完善服务贸易体制机制

扩大服务业出口,需要有着完善的服务贸易体制机制作为保障。为此,应以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北京、天津、河北雄安新区、重庆两江新区等17个省市(区域)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为机遇和抓手,深入探索适应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和开放路径,加快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开放发展新亮点。探索出台服务贸易地方性法规,进一步规范服务贸易市场准入和经营秩序,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服务业标准化体系。建立服务贸易促进服务体系。逐步建立机构精简、运行高效、与国际接轨的服务贸易促进服务体系,发挥好各级贸易促进机构积极作用;推进行政审批“一个窗口流转、一枚印章审批、一份清单定边界”的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探索创新事中事后监管举措,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建立服务贸易行业协调机制。成立江北新区服务贸易行业协会(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产业联盟),实施服务贸易重点企业认证制度和联系管理制度,打造江北新区服务贸易行业协调机制。创新服务贸易统计体系。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统计、监测、运行和分析体系,创新服务贸易统计方法和数据采集方式,积极探索服务贸易企业“一表式”统计,建立服务贸易企业动态数据库,探索建立对跨境提供、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移动等服务贸易模式的全口径统计。

加快培育服务业出口领域国际化人才

在现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由商务部牵头组织协调高校、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开展服务贸易人才培训。培训内容既包括服务贸易的国际国内总体情况和发展趋势,又包括软件、技术等中国具有发展潜力的领域。为此,应依托我国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比如利用服务贸易相对发达地区的高校力量,如京津冀地区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长三角地区的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大力培养与服务贸易出口发展相适应的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能够深度参与国际商务和竞争的服务业领域国际化人才。加快形成一支精干、务实、创新的党政干部队伍,加快造就一支具备国际眼光、精通服务跨国经营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加快培养一支以金融财务、文化创意、知识产权、服务外包、商务咨询、海外兼并领域为重点的高端专业人才队伍,大规模培训能够适应国际需求的境外劳务人才。

建立和充分发挥中介组织作用

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培育以企业为主体的服务贸易行业协会,整合企业力量,树立统一形象,加强对外宣传,提高企业声誉,培育企业信誉,积极为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规范市场行为,充当政府和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企业参与国际合作的纽带。充分发挥驻外经商机构的优势,积极开展对其驻在国(地区、国际组织)服务贸易的管理机制、政策法规、商业机会的调研工作,帮助我国服务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同时建立服务贸易预警应急机制,做好有可能出现的各种危机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

搭建服务贸易出口促进平台

建立并进一步完善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充分发挥这一服务贸易公共信息网站的作用和功能,介绍世界服务贸易总体情况,以及中国和其他主要国家服务贸易方面的法律法规、相关主管部门、中介机构、行业发展情况和市场需求情况,方便我国服务出口企业获取国内外信息。举办国际服务贸易论坛,支持在国内外举办若干服务贸易相关的会议、论坛、培训和展览,为服务出口企业创造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