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关于当前世界经济的总体判断、格局演变、中国方略,都有丰富内涵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战略,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国际经济领域的新发展。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世界经济出现一些问题,很多不是全球化本身带来的,而是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出了问题。
怎么办?十九大报告指出了应对的方向:“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推动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这一论述有诸多理论创新,值得深入探讨。
第一,怎样看待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发展机遇?中国如何做到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国际经济体系中,抓住全球化的机遇,成为全球化的受益者?中国开放发展40 年的经验表明,中国始终坚持开放发展的理念,坚持走合乎世界潮流、符合本国实际的开放道路,把对外开放与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结合起来,在融入全球化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利益。这与学术界的一些研究明显不同。中国的开放,一直受“低端锁定”“只赚数字不赚钱”“比较优势陷阱”“污染天堂”“妨碍自主创新”“民族经济受损”等质疑。习近平同志不但总体上肯定了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而且再三强调: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中国已向世界表明,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中国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习近平同志的判断,纠正了理论上可能的误判。
第二,中国始终做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积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的完善。这又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怎样正确看待现行的国际秩序,怎样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完善?现有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主导下建立起来的。依托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和机构建立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和体系,对战后促进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然而,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度演进、全球经济失衡问题加重、新兴经济体崛起、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等,现行全球经济治理的局限性日益显现,在维护全球经济秩序的功能方面表现出严重不足。因此,现有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经济全球化所必须的规则和秩序,具有促进社会生产力向全球化发展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这些规则和秩序主要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制定的,主要维护的是垄断资本和跨国公司的利益,未能充分提供全球经济运行的公共产品,尤其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对公共产品所产生的新需求。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不仅导致南北发展差距拉大,发达国家劳动者也未能获益,这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世界范围发展的必然反映和结果。习近平同志倡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全球治理理论的创新;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的倡议,为全球发展提供了公共产品,从实践上推动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得到了世界的广泛响应。
第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是对当代世界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总结,也是对当代经济全球化发展方向的正确的理论指引,得到了全世界的赞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各国都能平等参与其中,让各国经济更加平衡、协调、联动地发展,各种文明相互尊重、融合,消除由于发展水平、意识形态、制度差异、国家实力不同而产生的不平等、不公正、不公平现象,通过共同发展、共享发展让普通百姓有更多、更广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这些都反映了社会主义中国“兼济天下”的宏大抱负,与以往西方资本主义强国不顾一切地逐利、整个世界成为跨国公司和少数利益集团投资场所,崇尚“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弱肉强食”“赢者通吃”有着根本的不同。这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现阶段后的内在需求,反映的是对全球经济治理规律的正确认识。这无疑是习近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国际经济理论最重要的理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