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威平:基于现代物流技术的馆际互借服务研究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9-05 浏览量:17

来源: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1 传统馆际互借服务障碍

目前我国图书馆馆际互借的一个总体现状是电子化文献全文传递与经过改进的传统馆际互借两种服务方式并存,而且传统的馆际互借方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存在并发挥重要作用。传统的馆际互借服务作为现代图书馆的一项日常性服务虽然在很多图书馆得到开展,但却一直没有收到很好的效益,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大障碍:[1]①体制障碍。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机构不能完全采用市场化的方法来处理馆际互借中各方的利益,同时行政体系上的条块分割又增高了馆际协商费用,最终导致馆际互借服务无法持续开展。当前,随着数字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日益改变着的网络化信息环境,极大地影响着和改变了图书馆馆际互借的服务机制和管理理念,并极大影响馆际互借的运作效率。②文献传递机制问题。传统的馆际互借服务没有一个迅速、多层次的文献传递系统作为支撑,而且文献传递也只到图书馆级,读者还得自己到图书馆去领取文献,比较麻烦。③资金问题。图书馆开展馆际互借服务涉及到人员设备费用、资源建设成本、文献传递费用和馆际交易费用等,当提供馆际互借服务的次数比较少时,每笔馆际互借事务所平摊的成本比较大,在图书馆没有专项资金补贴读者的情况下,很少有读者用得起馆际互借服务。④管理问题。以往图书馆之间开展馆际互借服务往往没有一个统一的馆际互借规则。开展馆际互借服务的各馆对建立互借的目的、服务对象、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流程手续、服务期限、惩罚办法等没有一个统一的约定,导致很多图书馆不敢随便开展馆际互借服务。⑤服务质量问题。在传统方式下,由于没有规范的管理,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读者提交请求后只能被动地等待对方图书馆的处理,相应地,时间通常比较长;另一方面,由于书目信息、馆藏信息和流通信息的难以获取,馆际互借的成功率也不高,致使读者在经历了奔波和等待之后其需求依然无法满足。因此,在难以保证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的情况下,读者会嫌麻烦而不愿使用馆际互借服务。

2 馆际互借服务方式比较

传统的馆际互借服务有返还型的馆际借书服务和非返还型的复制传递服务,其中非返还型的复制传递服务也以邮政、传真等传递方式为主。在网络环境下,电子文献传递服务将成为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的主要方式。返还型的馆际互借方式是图书馆馆际互借服务的最原始形式,也是“馆际互借”这个词的来源。但是随着社会和技术环境的变迁,这种方式将随着图书馆馆际互借服务的发展而逐渐消失。第一,返还型的馆际借书服务周转时间长,文献传递费用高、借期短、使用不方便等因素使得读者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时候才会选择这种服务。第二,文献复制的费用大大降低,尤其是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电子文献复制费用低、质量好、使用便捷等优点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很多原先需要采用返还型馆际互借方式的也可以用复制传递方式取代。第三,电子图书和网上购书方式的出现使得读者获取图书实物更加方便,在费用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读者还是更愿意选择直接购买文献实物。另一方面,信息社会知识更新加快,人们对知识和信息的时效性要求更高,要求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最需要的知识。而揭示到篇名甚至文摘的二次文献资源库和能够将文献迅速、便捷地传送给最终用户的电子文献传递正好迎合了人们的需求。但目前,能直接存取的电子信息资源还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基于印刷型文献的复制、扫描及电子文献传递方式仍是近期内馆际互借的主要方式。[2]

3 现代物流技术概述

物流是指商品物质实体从供应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动,它由一系列创新活动组成,包括运输(配送)、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等,是这些活动的统称。现代社会物流之所以受到高度重视,是因为它在流通和社会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现代物流技术具体包括运输技术、包装技术、流通加工技术、储存保管技术、装卸搬运技术、商品检验技术以及与物流各个环节都密切相关的信息处理技术等。现代物流管理的最终任务可以概括为以最少的成本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正确的条件下,将正确的商品送到正确的顾客手中。而图书馆管理的最终目的,则是充分利用现有的一切资源,以最高的工作效率,最少的工作成本,为读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图书物流信息网络增加了图书和出版的信息联系,以一种快捷方式提供信息及所需的服务。图书物流信息化的直接结果是信息流动的加快以及信息流动的及时准确,而信息的迅速流动直接关系到物流的工作流程的平衡。

4 基于现代物流技术的馆际互借服务流程

4.1 纸质图书的流通配送流程

纸质图书的流通配送要真正将图书资源整合在一起,除了在信息技术方面实现共享外,更需要的是要落实到操作层面,也就是说,怎样才能让学生借到自己想要的书。

目前高校图书馆的流通方式基本上都是采取学生自行去借书、还书的方式。作为整合后的高校图书资源,其图书流通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①依旧采取学生自行借书、还书的方式。此方式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对于相近距离的高校而言,学生自行去图书馆借书、还书比较方便、经济;如果高校之间相距较远,由学生自行借书、还书,无论从经济成本、时间成本或是其他方面来说,都要付出较高的代价。②采用专业配送方式。此种方式恰好与前面的方式形成互补,对于校区距离相隔较远的高校之间,如果能利用规模配送、循环配送,这样获得资源的成本相对就低很多。③自行借书与专业配送方式相结合。由于自行借书与专业配送适用的情况有所区别,而且形成了一种互补,因而利用两种方式的优势,可以将资源共享的配送成本大大降低。

4.2 网络环境下的馆际互借物流系统流程

在网络环境下,用户可以登录到一个联合目录系统进行文献查询,查询结果包含书目信息和馆藏信息,读者根据需要可以直接填写订单,向收藏馆提交文献请求,收藏馆接到订单后通过本地ILL(馆际互借系统)进行处理,将文献直接传递给用户。联合目录系统和图书馆馆际互借系统共同构成了一个馆际互借网络服务体系,向读者提供一站式服务。[3]

(1)这是一个用户启动式的服务,用户通过检索文献、下订单启动一个馆际互借流程,直到收到文献后结束。在网络环境下,用户不再是一个被动的馆际互借流程的局外人,而是一个主动的创建者和参与者,用户创建一条馆际互借事务后可以跟踪查看事务处理的整个流程并作出相应的操作。这种用户启动式一站式服务不再使用户到处奔波查找出借馆,不再需要跑到本地馆获取文献,只需登录一个网站,轻轻点击,即可静候佳音。

(2)通过物流实现全流程的馆际互借数字化、可视化、标准化。与传统方式不同,这是一个数字化的流程,所有交互信息都会用数字化的方式存储下来随时提供查询统计,因此对用户是透明的、可视化的,用户可以参与其中监督。同时这还是一个标准化的流程,无论是数据单内容、数据包格式还是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统一的,易于管理,也易于服务体系的扩充和发展。

(3)成为图书馆自动化联合服务功能的一个模块。它是图书馆网络化联合服务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虚拟馆际互借服务与其他的联合采购、联合编目、分布式参考咨询等服务共同组成了一个虚拟联合信息服务体系。

5 实现馆际互借物流服务的保障机制

5.1 树立创新的图书物流理念

现代物流技术的魅力在于它的核心理念,它把整个社会看作一个物流运行系统,用信息系统来整合对顾客、出版商、物流公司、区域分销商、零售商之间的管理,让物的流动具有最佳的目的性和经济性,消除物流过程中的价值浪费,让参与者人人受益,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水平。

5.2 构建开放的图书物流信息共享平台

现代信息技术是提升网络环境下图书物流水平的重要保证,条形码技术可以解决数据录入和采集的问题;无线通讯、卫星通讯、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了解和监控整个流转过程;射频技术(RF)可以利用电磁波对被测物进行多种形式的测量、读写、识别;卫星定位系统(GPS)可以随时跟踪,以便实时了解运营状态等等。这些技术在国外已被较为广泛接受和采用,效果很好,我们必须加以借鉴和引进。[4]

5.3 加快图书馆馆际互借物流标准化的进程

一方面,要在物流用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方面做好基础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标准化工作的协调和组织工作,对国家已经颁布的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对已经落后于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标准要尽快淘汰,并代之以新型标准;对图书的托盘、集装箱、各种物流搬运和装卸设施、条形码等通用性较强的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进行全面梳理,并进行统一修订和完善,尽快使各种相关的技术标准协调一致,从而提高图书物流运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黄洁晶,高波.近10年国外馆际互借理论研究进展[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2):87-92.

[2]李家清.网络环境下的馆际互借模式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6):23-26.

[3]符瑞锐.海南省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学刊,2009(4):30-32.

[4]杨力,姚乐野.论构建基于网络的四川省高校馆际互借服务系统[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6(3):33-35.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区域教学联合体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研究”(编号:07SJD870004)系列研究论文

作者简介:周威平(1960-),男,南通大学科技情报所副所长,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网络建设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