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数据”见证上海新征程步伐

来源:解放日报 发布时间:2022-01-18 浏览量:24

■本报记者集体采写

零点钟声敲响,上海跨入2020。

本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自各行各业的“零点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上海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新片区、科创板、长三角,上海的“三大任务”正跑出加速度,“五个中心”全力推进,“四大品牌”全面打响,优化营商环境、减税降费等改革效益持续释放,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显现。2019年最后一天交出答卷后,新的征程将立刻起步。

新片区108个项目投资逾510亿元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2019年8月20日揭牌以来,截至12月31日,已有108个项目签约,涉及总投资超过510亿元,目前新片区洽谈项目已超过2200个。

临港新片区揭牌以来,坚持“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精神,先后推出大量创新制度与优惠政策,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了大量企业、项目签约入驻。签约、土地出让、项目开工、竣工……捷报几乎天天有。短短四个多月时间,企业们看到了新片区的产业扶持政策、人才政策,看到了集聚的产业链、完善的上下游配套,看到了“临港速度”“临港服务”。未来,新片区还将对照“五个重要”,探索更具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承担更大的风险压力测试;继续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和开放门户枢纽功能,优化经济结构。在这里,人们可以期待更大的发展空间。

科创板

受理205家企业上市申请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方面,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上交所已受理205家企业的科创板上市申请,其中已有70家企业成功上市,上海有13家,位列全国第一。

从制度设计到开市实践,科创板在2019年的表现符合预期,在支持有发展潜力、市场认可度高的科创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发挥了改革试验田的作用。这一全新板块展现的包容性,正为A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硬科技”企业。注册制的顺利试点也为资本市场取得了宝贵经验,未来将全面推行。作为科创板的主场,上海各方全力支持这一重大任务落地,通过集聚金融市场、股权投资、长期资金、中介机构四类资本要素,为科创企业注入源头活水,为科创板不断提供上市资源。

长三角41城门诊医保“一卡通”

长三角一体化方面,截至2019年12月31日,长三角地区全部41个城市已经实现异地门诊直接结算医保“一卡通”,2019年全年联网医疗机构4802家,门诊结算人63.5万人次。长三角三省一市第一批17条省际断头路正在加快打通。截至目前,盈淀路—锦淀公路已于2018年通车,城北路—岳鹿路也于2019年9月贯通,其余14个项目28个路段中,4个路段已建成,19个路段开工建设,5个路段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2019年上海与苏浙皖共同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落实,加快推动三年行动计划实施,通过一批批扎扎实实的项目,深化分工合作,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共同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和发展优势。

减税降费

惠及140万户企业纳税人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减税降费释放红利、工业投资两位数增长……尽管2019年全年宏观经济数据还在统计,但一些最新数据中,已经显示出上海全年经济平稳运行、稳中有进的特点。

来自上海市财政局的“零点数据”显示,2019年上海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165.1亿元,比2018年增长0.8%。其中,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97亿元,增长1%;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68.1亿元,增长0.6%。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2019年上海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依旧保持持续稳定增长,表明上海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2019年1—11月,上海市新增减税降费1609.7亿元,其中小微企业94.4亿,减税政策“红包”惠及140万户企业纳税人。2019年,上海统筹提出了七方面15项减负举措,在充分推进国家各项减税降费政策落地实施的基础上,上海在地方权限范围内实施自主创新改革,降低现行部分税费征收标准,持续拓展企业减负空间。

工业投资

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速

据预测,2019年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将超过两位数,并且将实现连续21个月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幅。

2019年,尽管面临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和自身转型压力加大的双重挑战,但上海以“招商引项目,投资促增长,改造提质量”为主要手段,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投资上速度、上强度、上效率,全市工业投资保持高速增长,一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加快落地。上海正把发展制造业作为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稳经济增长的重点措施,将投资作为拉动经济的重要手段,主动承接国家战略,围绕集成电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领域,不断加大投资力度。

上海港

连续三年超4000万标箱

港口机场,全年全天候运转不休,零点钟声敲响时,上海这座国际航运中心城市仍在忙碌。

2019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有望完成4330万标准箱,比上年增长超过3%。其中,洋山深水港区集装箱吞吐量预计完成可达1980万标准箱,增长7.5%。

24小时作业的上海港,截至记者发稿时还有集装箱正进港装卸,上海港正在为第十年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排名第一冲刺。2019年集装箱吞吐量已经连续第三年超过4000万标准箱,截至11月30日,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就已经达到4003.6万标准箱,比2018年提前10天突破4000万标准箱。目前,全球规模化班轮公司全部进驻上海,航线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

上海机场

旅客吞吐量首破1.2亿

2019年12月31日23时59分,随着东航MU5612航班和MU5160航班分别平稳降落上海浦东和虹桥机场,上海机场全年航班保障任务顺利收官,浦东机场连续实现第20个安全年,虹桥机场连续实现第32个安全年。

随着元旦钟声的响起,上海两大机场不舍昼夜,又迎来了更为繁忙的2020年。来自上海机场集团的数据显示:2019年,浦东和虹桥两大机场共保障航班起降784831架次,同比增长1.72%,其中浦东机场511889架次,虹桥机场272942架次;两大机场共完成旅客吞吐量12177.41万人次,同比增长3.52%,其中浦东机场7609.75万人次,虹桥机场4567.66万人次;两大机场共完成货邮吞吐量405.26万吨,实现逆势企稳。

数字表明,上海两大机场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2亿人次大关,年货邮吞吐量继续保持超过400万吨的高位,上海航空客货运中心地位更趋巩固。

轨道交通

全路网客流增长4.87%

轨道交通、一江一河、歌剧院、美术馆……这些领域的“零点数据”,与每位上海市民息息相关,折射城市温度。

上海轨道交通线网日益扩大。截至2019年,上海轨道交通共运营线路17条(含磁浮),运营线路总长度705公里(地铁676公里+磁浮29公里),运营车站总数415座(地铁413座+磁浮2座),换乘车站增至57座。2019年,全路网共运送乘客突破37亿人次,日均客流约1015万人次,同比增长4.87%。路网累计正点率为99.85%,同比有所上升。虽然2019年没有新线通车,但是在建地铁线路有4条,分别是10号线二期、14号线、15号线以及18号线一期工程,共93座车站,255公里轨道。

2019年2号线、5号线、7号线、8号线、13号线、17号线早高峰增能提效,全路网高峰时段单向最大运能实现92.31万人次/小时,同比增长7.65%,其中7号线实现最小行车间隔2分钟。在早高峰时段,发车间隔时间进一步缩短,部分缓解了早高峰的拥挤,提升了乘客的获得感。

苏州河

约35.8公里岸线实现贯通

2019年,苏州河两岸岸线已实现约35.8公里贯通,已完成42公里目标的85%。这是继黄浦江45公里岸线公共空间贯通开放后,又一个即将贯通开放的滨水空间。

到2020年,上海将基本实现苏州河中心城区42公里岸线贯通开放的目标。2019年,黄浦、虹口、静安、普陀、长宁和嘉定岸线纷纷加快断点打通。其中,占总岸线一半长度的普陀,全部断点基本实现打通,2020年还要在打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品质。这样的速度,离不开黄浦江贯通经验的复制推广,也离不开因地制宜的创新思路。

重大工程

实际投资超1430亿元

2019年,上海市重大工程实际完成投资超过1430亿元,投资总量创近年新高。基本建成13项,开工建设23项,4个预备项目提前开工。

自“十三五”以来,上海市重大工程每年投资额都稳步增长。2019年数据同样体现了这一趋势,较好发挥“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作用。2019年,市重大工程呈现“百花齐放”的特点,从以基础设施为主,转变到向产业、民生、文化、环保、乡村振兴等各个领域延伸。一批高标准、严要求的环保型和民生型重大工程正在落地,28个垃圾末端处置项目加紧推进,填补体系空白。

(参与采写:徐蒙 李晔 吴卫群 刘锟 张杨 李蕾 戚颖璞 张煜 王力 唐烨 胡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