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投入运营的中运量71路公交线路,是上海第一条拥有专用道路和专用车辆的快速公交线路。
它是一条全新的线路,同时也是一条有历史的线路——1957年7月,31路公共汽车调整为71路。1994年10月,71路和127路、202路一起,成为上海首批无人和准无人售票车,刷新了沪上86年来公共交通售票方式。
■本报记者 沈轶伦
一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上海是自己的家呢?
童年时代,小方进偶尔会随支内的父母回上海探亲。这是20世纪80年代的上海,市区内,没有地铁,没有高架,出行全靠公交。但道路还不畅,等公交总让人望眼欲穿,一旦公交车到站,站台上的人一拥而上,很快满至车门。末尾的乘客久久吊在车门上,不愿撒手。父母抱着小方进,无处下脚。这时,售票员打开窗户,伸手示意来抱孩子,父母把小方进从售票员的窗口递进去,才能腾出手挤上车门。
售票员的桌面上,整齐排着票夹、零钱盒、红色的“慢”字旗。售票员在车上指挥所有人,很有权威的感觉。小方进被售票员抱进来,还被特许坐在桌面上,像是在拥挤人潮里坐在王座上一样,小小一方天地,显得格外宽阔舒适。所以,童年对上海的好感,是从公交车厢开始的。
等到少年时代,方进再来上海,这座城市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此时的每一次抵达,都能看到街边竖起新的建筑、新的设施。方进也长高了,到上海坐公交车,不用也不能坐售票员的桌角了。在车厢里,他有了更喜欢的地方:老式的公交车发动机在车厢内部、驾驶员座位边上,方进趴在发动机前的栏杆上,抬眼就是挡风玻璃窗,视野绝佳,一路浏览车外日日更新的风景。
回到父母出发的上海,加入故乡的建设,似乎是所有“支二代”天然的命运,而具体到个人,方进回到上海的第一步,是从进入上海的公交系统开始的。从2003年进入上海公交行业至今,“80后”方进做过乘务员,学会了开公交车,现在又担任71路中运量的驾驶员。通过公交车,他一次次接近上海、进入上海,也最终在公交上,在这座城市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二
2016年,方进所在的巴士三公司向内部招聘驾驶员,新的岗位是担任全新的延安路中运量公交车司机。方进报考入选后,接受培训,还要跟着21路电车驾驶员,接受一年电车实训,直到2018年才正式上岗。路线是从延安路外滩出发,终点站位于虹桥的申昆路枢纽站,横穿几乎整个市区。
虹桥,正是差不多15年前方进正式回到上海的起点。
爷爷奶奶的家位于虹桥路边上。老公房内要住7口人,新来的方进,夜夜只能在沙发上睡。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113路公交车的乘务员。路线是从静安新城到上海火车站。2003年底,公司建议方进试着学开公交车。2004年8月,方进考出驾照,先开113路,再开721路,后者从龙柏新村开到上海万体馆站。
轮到做早班的日子,凌晨4点前就要出门。还没亮的街道上,空无一人。这城市熟悉也陌生,热闹,也让人寂寞。就在他担任驾驶员的同时,上海的公交车开始全面推行无人售票,方进常常一个人开一圈,一路上没有搭班。
两条线路上,乘客多是上了年纪的居民,路线长,车辆也陈旧,不禁多有怨言。方进态度特别好,看到老年乘客腿脚不便,也相帮搀扶。一次,一位受到照顾的阿姨对这个英俊的年轻驾驶员留了心眼,下车时将自己女儿的联系方式偷偷塞到了方进手里。
就这样,因为公交结缘,方进认识了可爱的妻子,在上海拥有了自己的小家庭。
车厢外,整个上海的公交状况也在变。
当时的721路汽油车,是上海客车厂生产的车辆,车身自重10吨,发动机在驾驶员旁边,冬天冷、夏天热,工作环境非常艰苦。车子经常抛锚、出故障,需要驾驶员自己维修,更换零件。尤其满载乘客的时候,驾驶员开起来需要用全身的力气来驾驭方向盘。
2005年下半年开始,方进在721路驾驶柴油车。这车是手动排挡,自重12.5吨。同一时期,上海开始有了沃尔沃的空调车。驾驶员工作环境大大改善,方向盘有了助力转向器,单手就可以打方向了。有了空调,工作环境也改善许多。
2013年开始,方进开始开925路,路线是从航华新村到上海博物馆。此时925路的车辆已经更新换代到无级变速时代。无级变速大大减轻了驾驶员的工作强度,车辆的动力、座位、视线设计都更加以人为本了,驾驶员的操作完全人性化。乘客的位子也更加舒适、宽敞。
2018年,方进坐进中运量71路的驾驶室,
开始见证上海公交的新一页。
三
2017年投入运营的中运量71路公交线路,采用双源无轨电车,车净重32吨,长18米。71路是上海第一条拥有专用道路和专用车辆的快速公交线路。它是一条全新的线路,同时也是一条有历史的线路——1957年7月,31路公共汽车调整为71路。1994年10月,71路和127路、202路一起,成为上海首批无人和准无人售票车,刷新了沪上86年来公共交通售票方式。
2018年上岗成为中运量71路公交车的驾驶员后,方进在车厢里迎来了熟悉的旧伙伴:他再次有了搭班的乘务员。他也遇到了新挑战:驾驶这样的无轨电车,因为有集电杆(俗称辫子),因此驾驶时不仅要看平面的路况,还要有三维的驾驶意识。后台的大数据,会记录驾驶员每一次启动和刹车的数据。老公交也不禁感慨,车子原来可以这样开。
已经开了14年车的方进,也第一次觉得车辆如此轻盈,开起来再也不需要动用全身力气去操控方向盘。同样,坐在车里,乘客也觉得轻松:久事公交集团率先在全市试点预报公交乘车舒适度。在中运量的站台,候车区域55英寸显示屏的“到站信息预告”不仅会预报车辆到站时间,还用绿黄红三色告知车辆的拥堵程度。
这条特别的线路,甫一上线,就成为激发艺术创作的源泉。2019年10月,在第21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暨青年艺术创想周期间,每天下午2点半,一辆载着3名演员和20多名乘客的71路公交车从上戏华山路校区驶出,经停国际舞蹈中心后折返,最终回到上戏校园。这是青年艺术家推出的原创巴士沉浸式戏剧《最远的71路》。漫长的人生之旅被浓缩成短短的1小时,演员们没有台词,用肢体表现着相识、相恋、相知、相守的人生之旅。
而对方进来说,他也从这条线路出发,找到了另一条特别之旅。在不上班的日子里,他搭乘71路,将沿线的毛泽东旧居、中共一大会址、中共二大会址、宋庆龄陵园、中共中央上海局机关旧址一一走访过去。此后,他和搭班的乘务员杨静一起梳理资料,在车内推出了“红色之旅”讲解服务。有时,外地乘客听了讲解后,主动询问司乘这些地标的故事。71路的工作人员通过讲解这些故事,也更熟悉了家乡的过往。
在青少年时代,方进孤身一人离别父母,独自先回上海,在爷爷奶奶家小小的房间里栖身,很难照顾自己周全。他去公交公司上班,中午和别的乘务员、驾驶员一起在车队吃饭。大家纷纷打开从家里带来的盒饭。等到方进打开自己的盒饭,里面是孤零零的几根素菜和白饭。这些和方进父母年纪一般大的老公交见了,也不多言,你一勺我一筷,每个人都从自己的盒子里夹出荤菜来,一样一样地添进方进的饭盒里。
埋头吃着这样的一碗饭,从这个时候开始,方进觉得,自己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