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中育新机,为世界贡献AI“上海智慧”

来源:解放日报 发布时间:2022-01-11 浏览量:26

■本报记者 刘锟

三年前,在上海黄浦江畔,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首次召开。如今,人工智能已成为上海重点布局的三大产业之一。“以会聚能、以智提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给上海带来了什么?今年疫情之下,大会如期举行,从企业来看,传递出怎样的信号?作为一个个市场主体,对上海人工智能高地建设又有怎样期许?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多家上海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当家人。

企业家们纷纷表示,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作为全球人工智能界发声的第一平台,为上海带来了更加集中的研发资源、更富竞争性的创新能力、更顶层的政策扶持力度、更包容的生态圈环境。今年的大会释放出更强烈信号:在危机中育新机。虽然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各国经济发展,但智能科技产业却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传统产业也借势求转变,积极融入数字化、智能化。可以说,疫情倒逼着各行各业作出变革抉择,而智能化的融入不仅提高了传统产业的效率,更让许多产业优势潜力得以显现。

尤其是,上海提出打造人工智能的创新策源、应用示范、制度供给和人才集聚四大高地,推动和加速了人工智能各环节要素在上海的集聚,上海也正以更丰富创新探索激活人工智能,为世界人工智能发展贡献上海智慧、上海经验。

AI新机新局

每个产业、每家公司都会或多或少开启数字化进程

AI赋能将深入传统产业全链条

虎博科技创始人陈烨:

上海无论是从产业基础,芯片产业、系统与软件开发等方面来说,具备了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先发优势。

“我们当初选择落地上海,看重的就是上海对AI,尤其是初创型科技企业的支持。”虎博科技创始人陈烨说,三年来,扎根上海这片沃土,虎博科技已拿下25项自主知识产权,18件软件著作权,并入选上海市火炬计划。国内知名智库平台24新声日前发布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领域高成长企业TOP100榜单中,虎博科技与商汤科技、寒武纪、京东数科、大疆等企业共同入选,成为高成长人工智能企业代表。

在陈烨眼中,上海有着人工智能发展的绝佳环境。上海无论是从产业基础,芯片产业、系统与软件开发等方面来说,都具备了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先发优势。同时,目前全国已有1/3的人工智能人才集聚上海,尤其是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语义识别、脑智工程等领域具有较强的话语权。尤其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上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这次疫情,客观上加速了各行业对人工智能的认知。陈烨认为,经过这次疫情,国内或许不再有纯粹的传统产业,每个产业、每家公司都会或多或少开启数字化进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技术赋能产业将更加通透,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多项技术,深入到传统产业的全链条。疫情之后,国内各企业也将会加快转变增长方式,努力提升产业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AI则可以帮助亟须转型的企业建立更有效率的运营体系,辅助其增加市场份额,成为行业的领跑者,改变整个行业的格局。

让人类从机械、重复、危险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是大势所趋

行业内部物流加速“机器换人”

快仓智能创始人、CEO杨威:

在上海的这几年深切感受到人工智能的“上海速度”。人才集聚、政策聚焦、产业链健全、应用场景多样、智能制造转型需求爆发、营商环境优渥,都是吸引企业再投资的因素。

又一重量级人工智能项目将于近日在上海开工。快仓智能创始人、CEO杨威透露,快仓智能与宝山共建的“快仓(宝山)全球智能机器人产业园”最快8月破土动工。

杨威直言,在上海的这几年深切感受到人工智能的“上海速度”。人才集聚、政策聚焦、产业链健全、应用场景多样、智能制造转型需求爆发、营商环境优渥,都是吸引企业再投资的因素。

杨威说,从供给端看,众多优秀人工智能企业选择将总部落户上海,这吸引了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高精尖人才来到上海,而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基石。从需求端看,以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应用载体——机器人为例,在政府引导下,上海许多传统制造业、零售业企业都有打造智慧工厂、智能仓、智能配送中心的意愿,智能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基础技术存在巨大市场空间。

这次疫情让不少行业受到不小的冲击,但杨威认为,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让人类从具有机械、重复、危险等特点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或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拓宽人类生产能力、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是大势所趋。

杨威观察到,疫情发生以来,各行各业都加速了在内部物流环节“机器换人”的步调。他将此轮需求大潮概括为两个类型——前端:医疗、生活物资需要高效准确的出入库、配送;后端:生产型企业急需以少人或无人的安全方式恢复产能。其中市场需求增长加快的企业还要提升产能。

人工智能开启机器人进入服务行业转型的快车道

真正实现机器向机器人“进化”

新松机器人董事长曲道奎: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推动中国进入一个“智能+”时代,机器人恰恰是智能+的巨大应用平台。

在新松机器人董事长曲道奎看来,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推动中国进入一个“智能+”时代,机器人恰恰是智能+的巨大应用平台,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载体和应用领域,是智能制造的重要工具。

近年来,随着工业4.0标准的不断推进和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产业迎来新一轮浪潮,正逐步向系统化、模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曲道奎表示,对机器人行业来说,要把握发展机遇,加快推进机器人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跨界融合,加速机器人产品智能化进程,真正实现由机器向机器人的进化与发展。

人工智能也开启了一条机器人进入服务行业转型的快车道。

曲道奎说,近几年随着用工资源的紧张和智能技术的成熟,许多服务行业场景开始调整人员结构,使用机器人提升生产效率。就协作机器人而言,结合混合现实技术(AR)的协作机器人将开创全新的机器人应用场景,操作人员可以在AR眼镜上得到机器人的运行状态数据,并对机器人进行操控,增加了机器人的使用友好度,降低了机器人操作门槛,更容易进入一些对机器人并不熟悉的服务行业。

同时,人工智能渐渐从探索阶段进入到应用阶段,行业龙头企业能够打造机器学习平台,积累海量的行业数据,将不确定变为确定,从而提升行业决策效率。

如果能够帮助它们进入下一代信息化、智能化转型,前景非常可观

基础工业体量大升级需求迫切

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CEO徐立:

上海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有大量的应用场景和完备的产业体系,为人工智能的创新创造了天然的试验场。

去年有“特斯拉速度”,今年有“商汤速度”。从项目签约到开工建设,不到四个月,商汤上海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算与赋能平台重磅来袭。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徐立表示,上海有巨大的基础工业体量,转型升级需求迫切,如果能够帮助它们进入下一代信息化、智能化转型,不论是对经济总量的贡献,还是商汤自身的商业回报,前景都非常可观。

徐立说,上海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有大量的应用场景和完备的产业体系,为人工智能的创新创造了天然的试验场。

作为上海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去年商汤科技入选上海首批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在徐立看来,这是支持上海发展人工智能战略,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打造人工智能高地的重要举措。

发展人工智能,需要政府和企业之间,产业界和教育界、科研界之间的紧密合作。下一步,以商汤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算与赋能平台作为支撑,加速核心技术突破,携手上海及周边地区龙头企业,探索人工智能在传统行业中的应用场景。

疫情期间,数字化配置资源进程大幅度提速,并成为驱动创新、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明确划定了“新基建”的范围,人工智能作为信息基础设施板块中的新技术基础设施,恰恰说明人工智能对传统产业的创新和重塑能力,它将成为未来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的“新电能”。

AI上海高地

就像凤凰需要梧桐树,人才因为有吸引力的企业而来

高地,一定要有改变世界的企业

小i机器人董事长兼CEO袁辉:

上海正大力打造人工智能高地,加快汇聚AI创新资源,这将会吸引更多国际化的人工智能人才,有利于人工智能行业形成聚合效应。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千行百业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抗击疫情做贡献。为加速新药疫苗研发提供免费AI算力,针对新型冠状病毒上线AI诊断技术,推出智能疫情防控机器人等等,人工智能技术在抗击疫情的各个环节表现抢眼。

位于上海嘉定的认知智能代表性公司小i机器人便是其中一员。疫情发生后,小i机器人研究了当时防疫会遇到的问题后,大年初四便紧急集结公司资源,向社会无偿开启四项公益服务:“防疫问答机器人”“防疫外呼机器人”“疫情数据分析”“疫情查询i啥啥”。

小i机器人董事长兼CEO袁辉表示,“通过将这些公益服务无偿开放,希望能帮助一线的抗疫工作人员节省宝贵的人力,去做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标准性和重复性高的一些工作,完全可以交给机器人去做,这也是人工智能存在的价值之一,我们希望用科技的力量、AI的力量助力这场全民防疫攻坚战。”

作为上海最早的人工智能企业之一,小i机器人见证了上海人工智能的每一次进阶。

在袁辉看来,高地的形成需要的要素很多,对于上海而言,资本是一大优势,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诸多资本愿意支持和投资AI企业。而在人才方面,他认为就像凤凰需要梧桐树,人才因为有吸引力的企业而来,什么样的企业就吸引什么样的人才。袁辉说,高地,一定要有改变世界的企业。

突破供需主体对接瓶颈,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率先应用

应用场景建设中看到上海决心

深兰科技创始人、董事长陈海波:

上海完善的海外人才政策体系,强大的政策保障和便捷的工作流程帮助企业更加快速高效汇聚力量。

前瞻性推出芭堤雅移动零售商用车、熊猫餐车为首的经济复苏科技“神器”,为传统零售商、品牌商、传统餐饮商家提供可移动、容易落地的一体化经营优化解决方案。疫情中,深兰科技成为冲在抗疫前线的另类“勇士”。

这家由归国博士团队在上海创立的人工智能企业,致力于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目前其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已经走出国门,在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等多地设立了区域总部、分支研发机构和国际销售网络。

在深兰科技创始人、董事长陈海波看来,开放、多元的上海拥有密集的科教资源,丰富的应用场景以及引领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坚实基础。“入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推出空间载体优化完善人工智能发展生态,不断扩容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加速应用场景落地等一系列措施,让上海在人工智能领域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陈海波切身感受着上海近年来在创新人才发展体制和完善海外人才政策体系方面所做的努力,强大的政策保障和便捷的工作流程帮助企业可以更加快速高效引入更多海外人才,汇聚力量。陈海波说,上海独特的AI应用场景建设计划,让企业深感政府为突破供需主体对接瓶颈,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应用场景,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率先应用的决心与魄力。

通过“一网统管”等城市级平台让数据发挥更大价值

打通“数据孤岛”,为AI添燃料

依图科技联合创始人林晨曦:

谈人工智能无论如何都逃不开芯片、半导体产业,上海在全国领先优势显著,这不是在一两年或者三五年就能做到的。

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更准确地评价新冠肺炎患者病情?上海人工智能“独角兽”依图科技冲在最前面。今年2月,依图和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联合发布业内首款胸部CT新冠肺炎智能评价系统,将原本需要数小时的评估过程压缩到2-3秒,并能自动分析病情转移和发展,极大缓解临床一线压力。

如果说几年前人们对人工智能还将信将疑,现在的认知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人工智能不仅仅是一项底层技术,还能促进各个行业的基础技术突破。”依图科技联合创始人林晨曦说。这一轮的人工智能在算法和算力的共同迭代中,真正改变了各个行业。比如,生物制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介入,使得药物在临床前试验的时间可以从3-5年下降到1年。

林晨曦判断,未来会迎来一轮人工智能算力的变迁。依图也在加紧布局,去年5月在上海发布自研AI芯片求索,在视觉计算维度,求索芯片的单路摄像头功耗仅为英伟达GPU

P4的30%。

林晨曦深刻感受到上海半导体产业深厚的积累在这几年爆发。谈人工智能无论如何都逃不开芯片,而上海半导体产业基础在全国领先,这种基础性优势不是一两年或者三五年就能做到的。

对人工智能发展来说,数据就如同燃料。林晨曦表示,上海虽然有海量数据,但大量的数据还是孤岛,需要通过“一网统管”等城市级平台把各个委办局的数据打通,才能发挥数据的更大价值。

如果能吸引顶级人才扎根上海,AI产业发展就更加蓬勃

搭建汇聚全球人才的“朋友圈”

氪信科技创始人朱明杰:

上海拥有世界一流的学府和科研机构,大量AI头部企业的汇聚起到了规模效应和示范作用,吸纳了更多的人才汇入这座城市。

在氪信科技创始人朱明杰看来,上海有成熟的产业,对配置人工智能技术来促成产业升级有很大需求;同时,上海作为金融中心,有足够的金融场景供人工智能去落地运用,对技术创新需求也非常迫切。“氪信成为第一个把机器学习技术大规模应用到金融场景的人工智能公司,上海给了AI创新很多实践落地的机会。”

对于上海提出的人工智能高地目标,朱明杰认为,上海拥有世界一流的学府和科研机构,大量AI头部企业的汇聚起到了规模效应和示范作用,其极具市场竞争力的待遇和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也吸纳了更多人才汇入这座城市。由氪信科技等发起成立的AI青年科学家联盟·梧桐汇就是在上海良好的营商环境、政策导向中成立的。“这是一个汇聚全球人才的‘朋友圈’,大家互相碰撞启发,吸收创意。如果能吸引这些AI顶级人才扎根上海,AI的产业发展就可以更加蓬勃。”

这次疫情给不少企业带来不小的挑战,会不会让刚刚点燃的人工智能之火熄灭?

朱明杰乐观地认为,因为疫情倒逼各行各业的管理者去思考数据化的智能决策能力的重要性和对AI的需求,所以将更快迎来人工智能新基建时代。尤其是“新基建”点名重点关注人工智能行业的建设,给行业带来了政策等方面的扶持,也催生出新的需求,是人工智能企业在危机中的机会,未来十年也是建设人工智能的黄金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