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圈”的上海书展更出彩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22-01-11 浏览量:16

8月12日,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如约而至。

这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举办的一届书展,尤显特殊,也更具挑战。因限制门票数量,展馆门口没了排着长队的读者,扩容了的场馆也不如往昔熙攘。但一如既往的是,十几万种好书陈列在展位上,期待与读者相遇,如阅读这种古老的方式,传递着安静、沉着的力量。

在全球国际性书展纷纷停摆或改为线上举办之际,上海书展如约而至,本身就代表一种阅读的力量。今年的上海书展更为读者而变,应行业发展而变,在确保安全有序的基础上谋创新,在跨界融合中打开阅读生活新空间,人们惊喜地发现:“出圈”的上海书展更出彩。

安全与出彩并重

今年书展主会场仍然设在上海展览中心,首次采用实名预约制入场,同时对主会场“限流”。电子票可在网上购买,实体票仅在新华书店定点出售。现场不再出售实体票,防止读者聚集。

记者见到,中心门口设置了南北两个安检篷房。读者出示身份证件、健康码、购票凭证,经过测温初检后,进入安检篷房进行安检及第二次红外测温。在查验身份证件、同步人脸识别绑定门票后,书展之旅就能开启。

进入场馆可见,包括中国出版集团在内的主要参展方调整了展区布局,减少货架、拓宽通道。世纪出版馆、世纪国学馆编针对活动区、收银区等人员密集区域设置安全距离警示地贴。主宾省馆浙江馆、少儿主题馆等主要场馆设立了防疫工作站。记者了解到,书展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书展疫情防控措施执行到位,如在日场和夜场之间专门留出一个小时的时间用于消毒,准备近千个防护罩,对所有展品、触摸屏、耳机、话筒进行消毒。

“特殊时期,书展主会场呈现的图书品种及活动数量均有所压缩控制,但读者的体验感会提升。出版人将通过对好书精品的精准‘导航’与‘导赏’,让读者更有获得感与幸福感,在书香中‘读懂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王为松表示。

与严谨的防疫准备相对应的是,今年书展,一批主题出版物和从科普、经济、历史、社会等各角度观照疫情的书籍成为亮点。

书展主会场入口处即序馆以“书香润泽人民城市”为主题,集中展示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图书,新近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多个语种版本和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的单行本成为读者关注重点。东一馆入口处设立主题图书展销馆,设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著作及论述图书展”“深入学习‘四史’坚守初心使命——学习‘四史’主题教育图书展”等主题展览。

在“抗疫防疫主题图书展”展厅,《中国战疫!》《上海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实录》等一批记录中国战疫历程和事迹、总结中国经验的新作力作亮相,吸引了读者的目光。

去年书展,把同一类别图书的阅读活动进行优选后设计整合成一个系列、在7天书展时间内每天举办一场的做法受到了读者欢迎。本届书展将强化“七系列”,包括“四史”七天七讲、“国学七天七堂课”、书香·上海之夏系列讲座、上海科学大讲坛暑期院士专家讲坛等活动将陆续上演。

防疫,并不妨碍书展发挥它的吸引力。2020上海书展,主展场面积首次扩展到2.6万平方米,比往届增加10.8%。

读者发现,上海书展变大了,内容也更丰富了。

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本届书展,线上内容大大丰富,功能大大提升。这是防疫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书展迈出更大转型步伐的契机。

世纪出版集团大胆“破圈”,首次在书展现场设立“世纪出版直播间”,利用旗下内容资源每天推出线上直播,分“阅读与乐读”“海派文化”“科普科教”“传统文化”“中外文学名著”等七个主题,推出“活字生香——当代字体设计师对话非遗传承人”“回首四十年:《陈寅恪文集》出版始末”“译文文学会客厅”“英伦才子——阿兰·德波顿作品分享会”等多场活动。

“为了做好云荐书专题,30多位青年编辑记者们组成‘乘风破浪团’,特意前往樊登读书公司取经。”该集团总裁阚宁辉打趣道。

上海书展有一个中央舞台,在主会场中央大厅里。今年书展在网上设置了一个虚拟的“中央舞台”——“阅读的力量”线上平台。在这个“中央舞台”,云游书展、云首发、书展攻略、活动日历、直播荐书等功能一应俱全,形成实体书展的线上镜像。

上海书展还在扩大“朋友圈”。学习强国上海学习平台、澎湃新闻、看看新闻、东方网以及腾讯视频、B站、喜马拉雅、抖音、拼多多、小红书等众多新媒体和网络文化平台,共同组成“上海书展线上朋友圈”,实现线下活动线上直播。

与此同时,书展还着力打造“云首发”模式,推出“云首发”活动150场——《中国共产党早期在上海史迹》、《长三角一体化与高质量发展》、数字版《汉语大词典》、修订版《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蓬莱松风:黄易与乾嘉金石学》、《百川汇流的声景》、《大美新疆长卷》等一系列重点新书,将在这里全部实现“云发布”。

“不是在书展传统的框架下去容纳新内容,而是要把新的内容和书展融合,去塑造一个新的上海书展。”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说,“不管怎样变化,上海书展关注阅读本身、从阅读中汲取力量的初心不变。为读者而变,是上海书展不变的追求。”

让阅读融入美好生活

在世纪国学馆,一批老底子楠木架子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已经“120岁”的朵云轩和博古斋、艺苑真赏社、九华堂等百年老字号品牌联袂登场。

“老书配老书架,这些都是从仓库里特意运过来的,为的就是赏心悦目。”策展人、上海图书有限公司总经理石洪颖告诉记者。今年书展上,这些老字号品牌将围绕篆刻、紫砂、书画扇面、印石等主题,举办多场线上线下互动活动。

前几年,为了支持上海实体书店复苏,书展中引进了不少实体书店。今年,主办方把这些实体书店从上海展览中心的主体建筑中搬出来,引入“街区”概念,全新规划实景版“实体书店品牌馆”,打造了一个汇集特色、品牌书店的沉浸式“书香主题街区”,让读者更好地感受“悦”与“美”。

上海书展的理念是“我爱读书,我爱生活”,为了契合这一主题,今年主办方和上海市文旅局共同策划,推出了一项全新的内容——“作家餐桌计划”,精选7家有历史、有文化、有故事的餐厅,邀请作家畅谈生活美学、推荐个性书单。此后,这些餐厅每家都将冠名常设一张“作家餐桌”。

在科幻作家陈楸帆看来,文学是有感官的、具象的、日常的,能够让人嗅闻情感,聆听颜色、品尝记忆。“作家餐桌计划”,让作家们的文学想象变成餐桌上一道道美味佳肴,也让每一位市民都能打通文字与味蕾之美。

“阅读是一项生活内容,同时又与其他生活相互融合。人们通过阅读追求高品质生活、让生活充满智与慧。与此同时,阅读推广要‘破圈’,走出阅读爱好者的小圈子。通过文学、出版、旅游的跨界,让书展为这座城市提供更有烟火气的文学,满足市民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需要。”徐炯这样阐释“作家餐桌计划”的用意。

一位资深出版人感慨,2020上海书展可能是历届场内读者最少、现场分贝最小的一届,但也可能是场外受众最多、线上影响力最大的一届。跨界的上海书展,正走出“出版界”,拥抱“朋友圈”,开启更广阔的航程。

(本报上海8月12日电 本报记者 颜维琦 韩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