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不仅是上海城市发展的宗旨,也是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办学育人的着眼点。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是一所以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城市服务为特色的多科性、应用技术技能型高校,2016年由原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建峰职业技术学院合并,融入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历教育部分组成。学校坚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方向,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四大品牌”建设和全国城市化进程,紧扣“培养一流工匠,建设一流城市”这一发展目标,不断完善专业布局,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入了教育部“国家优质高职院校”行列,成为了上海市高职“双一流”建设单位,在上海市高校分类评价中进入同类院校第一梯队,获得了“2019亚太职业院校50强”荣誉。
服务城市发展
加强专业建设与更新
如果你细心翻看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的专业目录,便会发现,物业管理(智能管理)专业、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这些都是紧跟时代发展新技术和城市发展新需求的专业。
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技术技能人才不可或缺。应用型技术技能类人才培养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步。学校围绕城市建设,对接上海产业发展需要,面向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城市服务三大领域,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了具有“城建”特色、紧密对接产业链和创新链的专业布局。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校长叶银忠提出,城市建设类专业要体现实力,在巩固传统优势基础上朝着智慧城市、智能建造、绿色建设方向交叉复合;城市管理类专业要打造特色,适应超大城市和长三角城市群智能化与精细化管理的发展,融合创新;城市服务类专业要创出品牌,紧扣经济社会需求,错位发展,努力达到同类专业前列。2018年以来,学校把原66个专业布局优化调整为43个专业(含方向),构建了土木与市政工程类、健康养老类、智能制造类、公共管理与服务类、人文与艺术传承类和商贸流通类六大专业群。
在专业布局调整过程中,一批适应城市时代发展需求的新专业也随之应运而生。学校的专业建设注重瞄准产业链和岗位群的发展态势,确立了专业群与产业链、岗位群紧密对应的建设逻辑;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探索各专业群特色发展、内涵发展的建设路径。
面对严峻的老龄化形势,学校围绕健康养老产业升级、对接产业链和一线岗位,构建老年健康服务类专业群。通过共享师资、课程和实训条件等资源,让学生“一专多能”,探索医养护模式下现代高职复合式老年健康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按照融通教育、整体化输出的培养模式,为老年健康服务企业量身定制、打包培养套餐式养老服务系列人才,提供人才整体解决方案,共同实施老年照护“1+X”证书制度试点,推动养老服务业升级发展;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平台,实现专业群各专业融合发展,对接“康养融合”,为高端养老服务业提供老年照护、健康管理、营养调配等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城市在发展,城市更新的需求日渐增多。城市更新的产业链从设计、施工、装饰、维修到保护修缮,缺一不可。针对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增设了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新技术、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等新课程,让专业能够及时对接行业技术标准,服务产业技术升级;学校从城市更新对保护修缮类人才需求出发,新开设了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专门从事符合文物保护要求的技术实践人才,为保护维护历史建筑、传承城市历史文脉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
荣获上海市高职“双一流”立项后,学校围绕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服务的办学定位,重点培育一批跨界融合专业,抢占专业建设制高点。建筑工程技术等14个专业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骨干专业,成为全国拥有国家级骨干专业最多的院校之一,食品质量与安全等8个专业入选上海市高职一流专业建设,入选数量排在上海市首位。
学校的专业建设标准不仅仅停留在对标上海一流,还努力与世界接轨,推进国际认证,让学生的技能在国际上可交流、可对比、可参照。学校参与发起成立中英职业教育合作发展委员会,成立“中英卓远职业学院”并推进试点专业建设,与曼谷职教中心建立合作,成立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曼谷分校,开展专业共建、生源共享、学分互认。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标准在曼谷职教中心下属13所职业院校推行。学校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德国萨克森州建筑业促进协会(BAU)保持稳定合作,成为德国“建筑行业新技术专业人才发展战略联盟”项目在华东地区的合作院校;与美国内华达州立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UNLV)开展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合作和师资培养。工程造价等4个专业与英国、德国等开展专业国际认证、国际证书双证制等方面合作,在此基础上开设“鲁班学堂”服务国家战略,与合作企业一起输出中国标准,提供中国经验。
作为上海建筑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突出行业特色,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近年来承办面向非洲、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的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工程技术等5期“建筑工程技术援外培训班”,培训了170余名来自东南亚、中东、非洲发展中国家的官员和技术人员。与上海建工集团等龙头企业和职教机构联合发起成立“一带一路”建设技术学院,已举办多期“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国际人才研修班,学员来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相关国家。学校还选派骨干教师团队,赴印度尼西亚开展职业教育援助,传播中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标准和鲁班文化。
深化产教融合
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位于长三角先行启动示范区的青浦宝业建筑科技产业园里,宝业公司青浦基地厂长张新峰更像一个智能制造的项目负责人。在他的厂房里,满是工业生产的一条条流水线,长袖善舞的机械臂正精细制作种种“模具”。
而厂房的另一个大车间里,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的女教授王彬,在室内指导着4名学生“造房子”。他们举重若轻吊装起的一面预制外墙,正是生产线上按标准化模具制造出来的装配式建筑构件。
今年8月8日,全国第一个智能建造产教融合生产型实训基地在此落地。从外部看来,你无从想象这里本质上是一块“建筑工地”。因为,通过“鼠标+水泥”的智能建造过程,传统意义上的“造房子”实现了建筑工业化过程,不再只是“建造”,而更大程度上是“制造”。
这样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上海城建职业学院还有多个,其中老年康复护理实训基地、工程造价生产性实训基地、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基地、铁路运输组织与服务生产性实训基地等5个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生产型实训基地。
“育训结合、工学交替”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学校不断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增强与行业企业岗位的贴合度,建立以产教融合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课程集群建设、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和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加符合产业发展需求,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人民城市人民建”的需求和宗旨。
除了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校还建设了BIM产教研国际协同创新中心、现代物业服务多方共建应用技术协同中心、会展策划与管理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3个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了以管理技能传承为主导的“翁国强大师工作室”、以技术技能传承为主导的“江荣伟大师工作室”等6个大师工作室,建立了建筑工程技术、现代物业服务能力培养等6个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其中,BIM产教研国际协同创新中心已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杏花楼集团大师工作室”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这些产教融合的教学场所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技术技能学习资源和平台。比如,BIM产教研国际协同中心直接对标国际BIM人才培养标准,与加拿大BIM协会、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等协同合作,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优化校内实训教学资源,成为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基地。
30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更是为不少专业把课堂设在生产经营现场、让企业专家担任授课教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技术技能创造了条件。比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师生通过与上海建工集团的校企合作,在“上海中心”等重点建筑项目中参与到BIM翻模等工程,现场了解学习建筑施工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绿瓦大楼修缮项目、宝山寺在建工地、上海四行仓库纪念馆修缮现场都出现了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师生的身影;每年上海“两会”的餐饮服务现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热情饱满的工作态度和娴熟专业的服务标准屡屡获得与会代表们的赞许;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通过深度参与海上丝绸之路核心点——“南海1号”重大考古发掘现场修复与保护项目,将校内导师教学与校外顶岗实习、产教融合零距离对接,学生实训实现了与实际岗位需求无缝衔接。
学校积极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借鉴“双元制”等模式,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2017年,学校获批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启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与杏花楼集团、酒店管理专业与上海衡山集团的试点。此外,校内也遴选4个专业依照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现代学徒制年培养千生”计划。比如学校与上海市衡山(集团)公司深度合作,共同确定“招生—招工一体化”模式,成立了以打造产教深度融合为目标的现代学徒制“大师(团队)工作室”;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则扎根于本土烘焙技能,与杏花楼集团紧密结合,为后继企业大师传人的成长提供了丰沃的土壤。校企共同建设“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新型育人机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以“现代学徒制”理念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物业管理专业以漕河泾产业园区运营管理学院为试点,探索双元融合“园中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致力培养产业园区运营、管理、服务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人才,开发了国家专业标准1项、课程20门、编写教材3部,获得全国物业管理行业协会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
学校以专业(群)为单元,创新校企合作路径,对接并开发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和标准,扎实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有机衔接,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拓展学生就业创业本领。目前,学校已有29个专业参与24个“1+X”证书试点,是上海市获教育部备案参与试点证书最多院校之一。
学校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引、育、用”并举,增强师资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建立了校企合作培训教师的常态化机制,聘请企业管理和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柔性聘用技能大师、上海工匠等各类高层次人才。目前,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达到了60%,在“一流专业”中达到了70%。
坚持立德树人
让每一个青春都出彩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的校训是“立德立人
立业”,寓意学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核心目标是培养出具有与时俱进、心系家国事业情怀的新时代大国工匠,用智慧和力量为党和国家建功立业。校徽图案由英文字母C和J、G构成,形如白玉兰,又如建筑物、书卷,包含“匠”字图案;校歌《筑梦城建》也突出“甘于奉献、勇于担当、民族责任、家国情怀、劳模榜样”的人才理念;吉祥物“城建侠”寓意学校立足培养有家国情怀、有责任担当的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城市服务的工匠人才。这些标识集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治学精神,“建设一流院校、培养一流工匠”已经成为学校师生共同的奋斗目标。
要培养一流工匠,不能仅仅注重技能技术训练,更要突出价值追求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学校把促进每一位学生成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坚持育训结合,德技并修。学校以“红色基因、工匠精神、创新能力、全球视野”四个维度大力构建新时代劳模(工匠)育人文化。作为上海乃至全国最早开展劳模精神育人的高校之一,学校和上海市劳模协会已经连续承办了14次上海市劳模(工匠)精神进校校园活动。知名劳模以“劳模导师”的身份走进校园、走进班级,为学生讲述成长故事,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017年学校成立了“新时代劳模(工匠)精神教育中心”,加强统筹规划,通过建立劳模特聘教授团队、设置《走进劳模》课程、开设“劳模(工匠)精神教育实验班”等“十个一”建设,有机结合第一、第二、第三课堂,构建以劳模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大思政育人体系,使各领域劳模、工匠技师、企业专家广泛参与到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学生实习就业、创新创业指导等人才培养环节,强化劳模(工匠)在职业技能、职业规范、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方面对学生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整体校园氛围,形成“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思想共识。
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技术技能锻造提升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学校借助各级各类技术技能大赛平台,积极参赛办赛,在校园里形成学习技术、提升技能的浓厚氛围,实现以竞赛促进交流、以竞赛开拓视野、以竞赛检验水平、以竞赛磨练意志的良好机制。近两年,学生获得省部级以上技能大赛等各类奖励500多人次,其中45届世界技能大赛学校4名学生成为国家集训队选手,正在进行的46届世赛上海选拔赛中,学校获得了40个奖项,目前已确定有6个赛项将代表上海参加全国选拔赛。2018级建设工程监理专业学生郭虹君荣获了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海选拔赛混凝土建筑项目一等奖,他撰写的《苦练技能,强报国之志》一文在“学习强国”上海学习平台上发表,文中他坚信“平凡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创造奇迹”、“我也可以在国家的蓬勃发展中发光发热”、“我也可以让五星红旗在世界舞台上高高飘扬”,这种自信和执着正是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学生成为“一流工匠”的意识和能力的展现。
学校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在行业企业合作设立校外创新创业基地,构建“课训赛练孵”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强化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创业素养培养,助力学生可持续发展成长。目前,学校创新创业基地已成为学生创业的孵化池,每年立项资助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不少于20项,每位有创业梦想的学生都可以获得具体指导。2018年《环氧树脂胶在瓷质文物修复工艺革新与技术流程工作中的优化应用》项目获得“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特等奖。2019年“蒲蒂——让中国的插花艺术绽放于世界舞台”项目在第五届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金奖,实现上海市高职院校在全国总决赛金奖零的突破。今年有4位应届毕业生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
学校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积极探索第二课堂的规划设计和组织,设置思想成长、创新创业、实习实践、志愿服务、公益劳动、文体活动及等必修项目,对学生参与“量”和参与成效进行标准化计量和评价,形成每位学生一份“第二课堂”成绩单和一份个人的成长记录,成为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大大激发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完善自身综合素质的热情,把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等落到了实处。
就业率是衡量学校人才培养成效的重要指标。2018、2019年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达98.34%和98.80%,其中2019年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全国500强和建筑类百强企业的人数300余名。今年,学校也打赢了疫情防控下的就业攻坚战,目前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已达98.31%,签约率94.07%;未摘帽贫困县毕业生就业率和签约率均达100%。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褚敏表示,上海十一届市委会第九次全会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为学校坚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坚持为长三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服务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定位提供了新的行动指南。学校将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打造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的城市培养更多更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