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优质”民乐特色项目学校天馨学校办学侧记

来源: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 2018/09/10 发布时间:2020-09-28 浏览量:11

中国民乐,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瑰宝。2010年3月起,天馨学校在熊川武教授倡导的“理解教育”理论引导下,积极营造学生理解、教师理解、家长理解、师生理解的良好氛围,勇于探索学校的办学特色。针对学校九年一贯制的特点和优势,克服了众多困难,从小学低年级起步,开始了民乐特色的创建之路。 

解决资源匮乏培养特长

为了实施学校章程培养目标中“一个特长”,即天馨学校每一个学生都要具有一方面特长的要求,并充分调动每一个教师教书育人的一技之长,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质,陶冶学生的音乐艺术情操,学校办起了天馨学校民乐特色项目。 

出于环境的影响,很多学生在音乐艺术等方面的特长没有尽早的培养,基础是相对差的。根据学校调查得知,很多小学生对于中国民乐的背景知识几乎是一张白纸,大部分同学甚至从没有看到过二胡、古筝、扬琴等中国的主要民族乐器,也从没有完整听过笛子曲、琵琶曲等中国民乐,对于民乐合奏曲则更加陌生。但是,这些天真好奇的小学生,对于学中国民乐充满了期待。 

实施民乐特色项目,最大的障碍和困难其实是师资的缺乏。由于现有的年轻教师绝大多数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在音乐方面没有受到专业的训练和培养,对中国民乐一无所知,这对学校树立民乐特色品牌有着极大的制约作用。要培养学生某一民乐乐器演奏方面的特长,必须解决师资问题,一是挖掘学校的内在力量,二是借助外力促进师资的成长,最终目标是形成本校教师为主的民乐教师队伍。 

以勤补“拙”,练出成绩

2010年3月,天馨学校开始实施民乐工程。首先,得到了区少年宫领导和专业民乐老师的理解和大力支持,保证每周一次来学校作专业指导。其次,学生和家长自愿报名学民乐中的扬琴、古筝、琵琶、二胡和笛子五类主要乐器。第三,教师自愿报名当五类民乐的带班指导老师。学校在做了大量的思想准备和师资准备工作后,投资近二十万元购买了笛子100根、扬琴30只、古筝30只、琵琶50把、二胡50把,装修了六间专用的民乐教室,并挑选培养近30位本校30岁以下的民乐老师,成立了天馨学校教师民乐队,负责学生民乐班的日常训练。至今,学校二至六年级已经培训了500名学生,常态保持200名学生每周都能有3次训练时间,在区级民族乐器比赛中,学校基本都将金奖收入囊中,多名学生入选了区少年宫民乐团。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习掌握任何一种技术,勤奋是基础。学习掌握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每天需要一定的训练量才有效果。五年多来,几乎每天中午休息时间,二至六年级大部分学生和近三十位年轻民乐教师一起,在学校六个专用民乐教室,坚持不懈,天天训练。学生和老师学民乐的起跑线都是从零开始的,训练民乐的时间都是从繁忙的学习和工作任务之外挤出来的。 

成绩斐然,探索不减

2012年5月31日下午,天馨学校师生举行了“奏响国粹庆六一”为主题的第九届艺术节文艺汇演活动。杨行镇、区教育局有关部门领导、学校共建单位领导和家委会领导出席观摩了汇演活动,上海教育新闻网以“民族风韵进校园”为题进行了报道。2012年9月6日,在庆祝第28届教师节时,宝山区教育局特别邀请天馨学校教师民乐队演出了“情景小品—欢乐奏鸣曲”。2013年2月学校被区教育局、文广局授予“艺术特色项目(民乐)学校”;2014年4月,被区教育局、文广局授予“沪剧传承基地”,整合沪剧训练与民乐队训练。现在,学校每一个学期都要举行一次艺术周民乐专场演出,进行一次“民乐之星”评比表彰。 

面对取得的初步成绩,学校充满信心的同时,也增强了今后民乐特色发展的忧患意识。第一,进一步培养本校民乐教师。在日常和学生一起训练提高的同时,学校还选派了多位年轻教师利用周六或周日休息天到少年宫去进修学习笛子、琵琶等乐器的演奏,学习音乐乐理基本知识。第二,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部分老师学生和家长心存顾虑,错误地认为学民乐会耽误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成绩,并且大部分老师、学生和家长对学民乐的兴趣、认识和热情还处在朦胧状态,每周只是利用学校排定的时间在训练,面对这些问题,学校要长期地、大量地做好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第三,搭建民乐演出平台。学校将利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班会课、主题队会、节庆活动等机会,尽可能多地搭建学民乐的师生表演平台,让师生的民乐才艺得到充分展示,并制订相应的奖励机制,进一步调动积极性。 

地址:水产西路289号 

电话:56499656转812分机 

看校时间:4月18日校园开放日,家长如要其他时间看校,可电话预约

相关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