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市科创中心建设 打造产业互联网创新实践区宝山区首批“众创空间示范基地”和“众创空间建设基地”出炉

来源: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 2018/09/10 发布时间:2020-09-28 浏览量:14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如今上海正面对着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历史机遇,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宝山围绕市委“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要求,提出了“打造中国(上海)产业互联网创新实践区”的工作目标。6月2日上午,宝山区召开的科技创新推进大会上,出炉了首批区级“众创空间示范基地”和“众创空间建设基地”;同时,张江宝山园服务中心、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宝山园区等五个平台揭牌;宝山区政府与临港集团上海公司签约共建高境“科技小镇”、与宝钢集团签约共建“中国产业互联网创新实践区”、与复旦大学签约共建“大数据产业基地”。

宝山区委书记汪泓,区委副书记、区长方世忠,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张静,区政协主席丁大恒等区四套班子领导和宝钢集团、临港集团、复旦大学等有关单位领导出席科技创新推进大会。

曾经长期以工业为特色的老城区,宝山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浪潮汹涌,主动变革,迎接挑战的办法和决心。世界知名工业区创新转型不乏成功案例,值得借鉴,却又不能照单全抄。面临数字时代的宝山将怎样走出一条自己的创新之路,宝山区正用实际行动展现他们的答案。

促创新有方法 “三引擎”助推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千头万绪,政策很重要,服务很重要,人才也很重要,宝山区三管齐下,通过简政放权为创新松绑,通过打造平台筑巢引凤,通过创新制度吸引人才,打造助推科技创新的“三引擎。”

“政府管理服务要秉承开放的理念,以“互联网+”的思维,不断改革创新,同时也是促进改革。”宝山区发改委工作人员表示,通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制定政府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的基础上,进一步转思维、转方法、转机制,贴别是将简政放权落地的“三个中心”建设,将继续深化。提高服务效能,利用“加减乘除”法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提高政府服务效率。不断提升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建设水平,抓紧落实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做到“行政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特别像行政服务中心的建设、工商注册制度的改革,都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实施一年来,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区共新增各类企业近1.8万户,同比增长57.7%,约每6分钟诞生1户企业;新增企业注册资本1110.9亿元,同比增长1.6倍,增速是往年的16倍,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注册资本数,均呈爆发式增长。特别是民间资本得到充分释放,新增私营企业17281户,注册资本593.24亿元,分别占总数的97.1%和53.4%,可以说激发了整个区域“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热情。四个创新功能性平台也是宝山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即;以众创空间为载体的科技企业孵化成长平台、以张江平台为核心的协同创新平台、以产学研合作为支撑的合作研发平台、以专业支持为主体的综合服务平台。这类平台,为创业者打造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并提供创业培训、投融资对接、商业模式构建、政策申请、工商注册、法律财务等全方位创业服务。此外,四个平台的特色也各有侧重,以众创空间为载体的科技企业孵化成长平台着重挖掘现有潜力,建设一批孵化器;以张江平台为核心的协同创新平台着重依托张江品牌效应和政策优势;以产学研合作为支撑的合作研发平台重点推进张江高新与宝山园产学研人才联合实验室建设;以专业支持为主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则着力依托上海技交所、原本律师事务所等重点企业和专业机构打造公共服务平台。

科技创新,人才为先,宝山区建立积极灵活的创新人才发展制度。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推动人才服务多元发展。拓宽各类人才发现、引进渠道。建立沟通交流机制,及时掌握人才发展动向。改进人才服务方式,强化政策支撑水平。加强人才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建立完善的高端人才信息库。完善配套服务体系,解决人才后顾之忧,畅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这一切,就是为了给创新创业者营造友好、便捷、开放、包容、提倡‘互联网思维’的创新创业环境,在全社会形成允许失败、接纳失败的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文化。”宝山区发改委工作人员介绍。

引创新有特色 互联网激发老工业活力

区域就像人,都有各自独特基因,这些老基因可能成为阻碍创新发展的累赘,但也可以成为让创新独辟蹊径的优势。宝山就是这样一个有着显著老基因的地区,作为著名的老工业区,区域内已经深深的被刻上了钢铁烙印、工业印记,这和当下数字化趋势并不太吻合,然而宝山区并没有简单的为了科技创新将老工业抹去,而是提出了打造“中国产业互联网创新实践区”作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承载区的发展定位,以科技创新带动工业发展转型,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创新之路。

提到宝山工业,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宝钢,宝钢在工业时代是块宝,在数字时代也大有可为。区委副书记,区长方世忠说,“钢铁产业是宝山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特色,也是优势,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将其作为推进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宝山在创新转型过程中,依托宝钢,以“互联网+钢铁”为重点,建立欧冶云商系列电商平台,包括上海钢铁交易中心、上海第四方钢铁物流服务平台、钢铁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钢铁材料技术服务平台等四个子平台,同时加强上海钢联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找钢网”等钢铁行业领军电商的带动效应,面向钢铁行业,以制造业在服务业的转化,立足于上海,致力于打造一个国际领先的钢材现货交易的网上CBD。在互联网+钢铁同时,形成以大数据(云计算)、平台经济、移动互联网和新型互联网企业等为支撑的生产性服务业新业态。“两化融合”走向深入,推动宝山区重工业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转型升级,同时推动诸如教育、医疗、交通等其他传统产业向“互联网化”纵深发展。

“互联网+钢铁的模式只是宝山区重点培育的三类产业互联网战略项目其中之一”宝山区发改委的工作人员介绍除了传统行业+互联网这种形式外,宝山通过传统企业+互联网,实现传统企业互联网化,比如上海新联通包装有限公司系包装全产业供应链管理企业,借助互联网平台打造了行业领军地位,日前已成功上市。又如,上海汉康豆类食品有限公司运用RFID和物联网技术,建立食品安全溯源信息化系统,打造智能工厂。大力产业互联网服务性企业,打造上下游产业链和产业基地,并为产业互联网发展提供技术、产品和服务。例如,宝山已相继建设了“宝之云”IDC、科技网数据中心、世纪互联数据中心等一批可以为大数据发展提供支撑的IDC数据中心和云计算服务企业,并通过产业互联网,推进机器人智能制造、3D打印、北斗导航、深海远洋工程装备等新兴产业积聚发展。比如,依托上海市首家机器人产业园区,力争把机器人产业逐步培育成为引领传统制造业转型发展、推动城市转型更新及生态环境优化提升的重要引擎,使上海机器人产业园成为具有示范效应的国家级老工业园区转型升级示范园区,仅去年全区机器人智能制造的产值就达74.8亿元。

在创新过程中,工业特色不仅仅体现在产业引领上,在载体上也充分挖掘现有潜力,建设长江软件园、移动互联网创新园等新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根据宝山产业布局,充分利用三条轨道交通周边新建载体,加快改建有条件的老仓库、老厂房,建设一批具有鲜明产业定位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形成孵化集群。自2006年以来,围绕轨道交通1、3、7号线,通过存量资源的改造、转型和转性,宝山区形成产业互联网重要载体38个,面积611万平方米,并成功创建了1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国家高技术产业重点培育园区,1个国家级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以及上海市机器人产业园区、上海市移动互联网产业基地,并已拥有了4个市级信息服务业基地。

干创新有方向 创新带转型大有未来

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借助区位优势,宝山推进科技创新获得了一定成绩。展望未来,宝山将研究落实一系列具体举措,力争到2020年,初步建成中国产业互联网创新实践区,宝山科技创新在路上。

宝山区委书记汪泓介绍,目前,宝山区委研究确定了一系列任务,从具体实干上推进科技创新。宝山将根据市委《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制定了宝山区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作为宝山区推进科创中心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之一。并且将出台《宝山区加快发展众创空间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完备的基础设施和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根据前期调研成果,将编制创业1号线、创客3号线、创意7号线的发展规划,从空间形态等方面规划好创客、创意两条主线的发展。宝山已经制定了打造中国产业互联网创新实践区的实施方案。值得一提的是,宝山在政策的制定方式方法上,也逐渐从“关起门来搞政策”向走进企业征询意见的方向转变,在编制创客3号线、创意1号线发展规划之时,多次以电话沟通、问卷调查和会议商讨的方式,走进公司内部,全面调研企业需求,再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政策。下一步,将根据市委的要求,进一步细化这个方案。

目前宝山在鼓励企业利用好资本市场开展直接融资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截至目前,全区实现主板中小板企业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股托中心挂牌企业23家;仅2015年,有10家企业成功上市、挂牌。至2014年底,宝山有近百家企业获得风投关注,仅三条轨道交通沿线就有23家企业获得知名风投关注。如,好屋中国已获得软银中国5000万美元资金投资,贝联信息获得景林投资等5000万元投资,佑译信息获得鼎辉资本4000万元投资等。汪泓透露,在宝山区向市发改委建议市区共建母基金支持科创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市发改委提出设立“上海创新基金”的方案,近期将加速推动实施。基金架构为伞形模式,即“祖母基金+母基金+子基金”,市发改委邀请宝山区与市政府出资共同参与的是祖母基金。下一步,将积极争取将“上海创新基金”作为重大制度创新落地宝山。

到2020年,宝山力争初步建成中国产业互联网创新实践区,形成“万千百十”发展目标:“万”:区域内集聚各类产业互联网企业超过10000家;“千”:产业互联网企业产出超过1000亿元;“百”:引进培育行业内知名领军企业达到100家;“十”:国内著名领军人才(团队)和重点平台超过10个。到2030年,建成中国产业互联网创新示范区,互联网创新经济蓬勃发展,成为中国乃至全球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标志性区域,为建设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