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宝山区,不少市民眼中,几乎是重工业基地的代名词,宝钢、吴淞口码头、集装箱卡车等钢铁生产与港口集装箱进出口相关行业,似乎成了宝山区的经济标签。
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工业虽然仍是重要支撑,但第三产业比重已稳步上升,居全市郊区县首位。”宝山区委书记汪泓接受新闻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接下来的五年将是宝山“打翻身仗”最好的时期,趁着上海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之际,宝山将进一步利用自身扎实的工业基础,借着高端制造业和“互联网+”的东风,努力打造“中国产业互联网创新实践区”。
谈现状
“黑、粗、脏”产业初步改善
“很多人对宝山的印象还停留在上世纪的‘黑、粗、脏’,但现如今的宝山却早已经大变样了。‘十二五’以来,宝山围绕‘一带两轴三分区’的总体规划,做好‘绿、水、轨、转、新’五篇文章,产业转型系统推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汪泓用一组数据概括了宝山区近十年来的转变,2014年底三次产业比例为0.2:40.5:59.3,工业和第三产业共同驱动着宝山的经济增长,第三产业正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比重从2005年的52.3%提高到2014年的59.3%,居全市郊区县首位。
她补充说,虽然重化工业仍占绝对优势比重,但制造业转型成效显现,通过持续不断的关停调整落后产能企业,宝山区涉及产能过剩传统行业产值均呈现下降趋势,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业两大支柱行业产值占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达91.4%。传统的交通运输仓储业逐年萎缩,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物联网和云计算、文化创意产业等服务型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一带、三线、五园”的产业总体发展格局。
谈定位
形成“万千百十”发展目标
有了先期的“铺垫”,宝山围绕市委1号课题,主动对接宝钢等大型央企的转型创新战略,打造“中国产业互联网创新实践区”的功能定位也就顺水推舟而来。“一方面,宝山具有制造业较为发达的先发优势。另一方面,宝山具有新兴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的后发优势。同时,宝山区是经工信部同意、中国互联网协会2014年认定的全国唯一的‘中国产业互联网创新实践区’。”汪泓介绍说,基于上述原因,考虑将宝山打造成产业互联网知名企业的新高地。
关于未来规划,汪泓显得很有信心:“到2020年,初步建成中国产业互联网创新实践区,形成‘万千百十’发展目标:‘万’指的是区域内集聚各类产业互联网企业超过10000家;‘千’指产业互联网企业产出超过1000亿元;‘百’是引进培育行业内知名领军企业达到100家;‘十’指国内著名领军人才团队和重要平台超过10个。”
此外,宝山还力图建成一批整合资源、集成服务、辐射全国、连通国际的大宗商品交易和资源配置平台,产业互联网创造GDP占区域总量比重超过35%,直至2030年,宝山力争完成“中国产业互联网创新示范区”的建设目标。
谈优势
具有大量存量工业用地
“从地图上看,宝山地形很像一片叶子,上海是一棵大树。宝山区未来的发展必定要依托上海市这棵大树的发展,才能枝繁叶茂,而这棵大树生长的脉络就是科技创新。”汪泓告诉记者,作为传统的老工业基地,宝山推进科创中心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具有较好的制造业基础,在产业转型中,通过传统企业和新兴技术的嫁接,实现“老树发新枝”,另一方面,依托宝钢等大型集团,可以大力发展新材料研发。
另外,汪泓还提到宝山发展空间巨大。目前,上海用地实施“五量调控”,建设用地实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产业发展用地资源稀缺,而宝山区具有大量的存量工业用地,将会为“四新企业”发展提供巨大的空间。“韩书记、杨市长来市场视察的时候,都觉得这是宝山的优势,说宝山还有很多好料子,希望我们好好剪裁。”汪泓说,宝山离市区相对近,可以方便企业进行商务活动;同时,老厂房改造的场所成本相对低廉,另外临近上海的高等教育中心--杨浦区,理工科高校云集,这都为一些初创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低成本优势、人才资源优势,有利于引进一批对于成本比较敏感的科技型小企业。
据记者了解,上海移动互联网基地、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全国首家“产业互联网”基地等一些品牌已在宝山落户,为抓住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机遇作了较好的前期布局。
此外,宝山还在探索产业金融领域发展,宝山区率先与市金融办建立“基金+基地”模式,引进专注于金融支付的贝森银琛基金、专注于北斗导航的明石北斗基金,中小微企业融资平台在全市区县中首次获得“上海市金融创新奖”等。
目前,宝山区移动互联网产业快速蓬勃发展,形成了由博济?智汇园、上海移动互联网创新园、宝山科技园、复旦软件园、长江软件园、上海移动游戏产业基地等20家园区(1基地20园)按照“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原则所共同组成总建筑面积约173万平方米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基地,并已集聚了中国数字化营销与服务联盟、千橡集团、Materialise公司、触控科技、多盟、微盟、好屋中国等一批国内知名移动互联网相关企业与机构400多户,呈现出以移动游戏、移动商务、移动应用平台与软件开发等为主导的产业发展特色,成为上海市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速度和新企业引进方面最快的区之一。
谈短板
人才、科研实力成科创掣肘
面对创建“中国产业互联网创新实践区”所遭遇到的阻力,汪泓也毫不避讳,宝山区作为全国和上海重要的钢铁、港口基地,产业结构偏单偏重。区域内工业、仓储物流企业数量众多,交通压力、环境污染突出,长期以来给人“重硬黑脏”、“傻大笨粗”的印象。
相比历史原因造成的城市形象问题,人才之困更是悬在宝山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作为全国经济中心的上海集聚了国内众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确令一些外省市艳羡。但是宝山却是另一番情况,目前,我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少,国家重点实验室为零,211以上高等院校也仅有上海大学。”汪泓说。
另外,创新人才也很缺乏。虽然宝山区常住人口超过200万,超过半数是外来人口,其中80%以上是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结构性矛盾突出;在人才相对集聚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博士学历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仅为0.25%,平均每家企业只有0.6人; 拥有高级专业技术称职的从业人员也仅占3.5%。“目前我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每年为2700万,涉及14个人才项目,实施过程中单个人才项目的激励金额相对较少。人才中介市场不够成熟,全区现有人才中介机构13家,与我区经济规模还不能匹配……”
谈引才
有了家才能更好留住人才
找到了病灶才好抓药。面对人才不足的难题,如何更好地引才留才,成了宝山的当务之急。
记者获悉,宝山将设立“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对创新创业者及团队科研费方面的经费扶持,对于新引进的紧缺急需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设立“专项安家补助资金”,给予一次性的落户安家补助。同时,完善现有人才政策,加大向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倾斜。一是建立分领域、阶梯式的租房资助标准,对科技创新人才实行打破身份障碍,适当降低科技创新人才在学历、职称、荣誉等方面的评分标准……另外,开通定点医院就医绿色通道,解决科创人才配偶就业,优先安排科创人才子女入学等针对性措施,切实保障科创人才利益。宝山还将设立10亿元规模的宝山区创投引导基金,把“资本”和“知本”结合起来,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成长。
“采用‘互联网+’解决人才住房难也是新方向。”汪泓告诉记者,除了利用存量用地建设公租房外,“蘑菇公寓”运营模式也值得参考,采用互联网O2O经营模式,以官网为平台,展现真实可靠的房源及公开透明的底价,专注于为都市白领提供创新优质的租住服务,打造一个可信赖的白领租房社区。
除了住房之外,“互联网+”也是个极好的引才之道。“我区2014年新引入了一家企业叫‘猎上网’,目前已有数千家企业通过该平台,甄选并管理猎头服务供应商,快捷高效地找到了他们所需要的人才。平台现已经聚集了中国1300多家猎头公司以及10000多名猎头。”汪泓表示,正是这种政府与市场互补互通,人才动向才能一手掌握。
此外,宝山还将强化与复旦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复旦大学协同创新研究院的合作,推进两个分院落户,弥补科研力量“短板”。
“科技创新环境的培育绝非一早一夕之功,需要我们把准方向、持续推进,积小成为大成,逐步实现宝山重点产业发展好、创新氛围营造好、创新阶层引导好,成为人才吸引力更大、融资便利度更优、资本关注度更高的创业创新热土。”汪泓期盼道。
从地图上看,宝山地形很像一片叶子,上海是一棵大树。宝山区未来的发展必定要依托上海市这棵大树的发展,才能枝繁叶茂,而这棵大树生长的脉络就是科技创新。
相关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