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丈高楼平地起。1998年筹办,2002年4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建立的上海建峰职业技术学院,是上海市特色高职院校建设院校,也是上海市建筑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教育部和建设部批准的全国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商务部对外援助培训基地。
学院地处上海宝山,现设有土木工程系、工程管理系、艺术教育系、机电工程系、外经外贸系、医检与护理系,开设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护理、机电一体技术、报关与国际货运等26个专业,面向全国20个省市招生,目前在校高职全日制学生4000多人,成人专科200人左右。其中,国家级重点专业1个,省部级重点专业3个,市级教学团队4个,市级精品课程5门,土建类专业占到专业总数近50%。
自1998年创办以来,学院始终坚持“依托建工、融入行业、造就人才、服务社会”为办学宗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技能培养为重点,走产学研发展之路”的办学指导思想,不断深化与行业企业的合作,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推行工学结合、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培训并举的教学模式,构建任务引领的课堂教学体系,聘请企业技术专家进课堂,组织开展各专业技能竞赛等,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适岗和进一步发展的能力,构建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终身学习有基础的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学院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一等奖、上海市高职高专首届“苏一光杯”工程测量职业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等国家和省部级奖项60余个;办学质量得到社会充分肯定,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
学院经过不懈的努力,推进了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深化了内涵建设,增强和提高了办学能力和水平,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2003-2014年连续六届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先后获得了“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上海市征兵先进单位”、“上海市教育系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上海市平安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佳绩实录 建峰学院名声在外
坐落宝山的上海建峰职业技术学院,不仅在建筑行业具有良好声誉,而且在服务社会中颇有特色。
学院依托上海市建筑职业教育集团平台,提升教育服务行业能力。学院是职教集团牵头单位,利用这个平台,在职教集团的中职校、高职校以及行业企业间广泛开展了院校合作、院企合作,进行信息和办学资源共享,开展了专业师资培训、建设类专业人才岗位职业标准等人才需求研究和相关的专业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充分发挥教育对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作用。
学院还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为行业企业的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贴近建设行业企业的经营需要,开展了上海市建筑施工行业协会岗位证书、建筑企业三类人员、注册建造师等各类培训,为本市各建筑施工企业培训人才。2014年培训量位列上海市第一,荣获“全国建筑工程专业一级注册建造师继续教育培训先进单位”称号。
2011年学院和上海建工医院开展校医合作,创办了上海建峰护理院,床位数达230张,发展老龄服务事业,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
学院认真落实国防教育工作,每学年开展为期10天的新生军训。每年输送优秀青年参军入伍,被评为上海市征兵先进单位。2013、2014年超额完成义务献血任务,获得上海市高校无偿献血推进奖。
人文性:坚持育人主旨提升学生素质
建筑施工的质量取决于建筑技术人才的素质。
高职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来自五湖四海,生活习惯等差异很大,身处互联网信息化的时代,他们既思想活跃,个性张扬,又普遍存在着对自身发展缺乏定位、行为缺乏自律、自卑心理、心态冷漠等问题。对此,学院将育人作为厚实办学基础的基石,作为当好建设行业的“排头兵”的铺垫,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
培养人文素养。近年来,土建类高职院校大学毕业生的人文修养和品行、人格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提高职业人文素养、提升综合素质,已成为学院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学院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除了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外,还开展专门的人文教育活动,如开办人文素质大讲堂,把一些著名学者、劳模请进校园,内容涵盖文学、哲学等多个学科,涉及诚信、独立人格、责任心等多个专题,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近距离感受大师风采,聆听智者教诲。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健全学生人格品质。学院注意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充分利用纪念建国60周年、建党90周年、上海世博会等活动为契机,在学生中开展 “我爱我的祖国”、“我与世博同行”、“我在党旗下”、“劳模进校园”等系列主题活动,聘请全国、上海市劳模担任德育导师,强化学生的价值理想教育,促进人的道德生成和人格的提升。学院逾四成学生提出入党申请。
丰富校园文化,展现学生个性才能。学院积极探索与完善社团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学院现有文学社、动漫社等19个社团,成员1326人,涵盖学术类、实践类、文体类、志愿服务类等,每周三晚上为社团活动日,定期开展文艺、科技及志愿服务活动,每年举办社团巡礼月活动,使学生社团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家园、交流的乐园、实践的天地。一年一度的校园歌手大赛、篮球联赛、辩论赛、主持人大赛等,既丰富了校园生活,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和舞台。
拓展志愿服务,诠释新时代雷锋精神。结合上海举办世博会、世游赛,学院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活动。世博期间,52名学生作为园区志愿者、近400名学生作为城市志愿者和社区校园志愿者参与了志愿活动。学院积极开展寒假“真情送万家”志愿者活动、“学雷锋爱心义卖”活动、上海市520大型公益活动、建工希望小学夏令营志愿活动、冬日阳光“手拉手”红领巾活动、无偿献血等,塑造出“三福院联谊”、“真情送万家”、“霍园小学结对”等一系列活动品牌。学生在志愿服务中,既得到了教育,也培养了奉献精神。学院连续多年获得上海无偿献血先进单位,《“海宝一代”,为世博志愿工作交上满意答卷》、《坚持志愿服务活动,诠释新时代雷锋精神》分别荣获2010、2011年年度集团精神文明十佳好事称号。现在越来越多的团员青年积极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
力行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学院将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勤工助学、创新创业、学生社团建设等结合起来,提升社会实践科技文化含量和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报告被评为上海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项目。学院成立创业社,聘请了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10名创业导师志愿者,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指导。学院设立创业基金,通过举办创业大赛、论坛、模拟实践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关注学生身心,构建和谐健康校园。近年来,学院自筹资金1亿多元新建了教学楼、宿舍楼,完善了“奖、贷、助、勤、减”的帮困资助体系,做到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辍学。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学院通过心理咨询、辅导、危机干预和讲座等方式,关怀学生的心理健康。每年新生报到后,学院都对新生进行心理测评,建立数字心理健康档案,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上海市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多次荣获上海市高职高专组冬季长跑、男子篮球比赛一等奖。学院高度重视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制定《学院学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努力消除校园及周边各种安全隐患,连年获得“上海市平安校院”称号。
双师型:提升教师能力促进教学转型
在不断求索的办学过程中,学院坚持推进师资队伍建设的“四大工程”,即名师工程、中青年教师工程、双师型教师工程、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工程。学院每年投入100多万元,打造一支“能上讲台、能下工地”的教师队伍。目前,学院80%的专业教师具有实践技能等级证书。学院现有4个上海市教学团队,职教名师1名,全国土建专职委员3名,并建立了由500多名企业家和技术骨干组成的兼职教师库,锻造了一支整体素质较高、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
学院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引进了大批专业人才,并不断优化师资培养机制,努力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队伍。学院共有专、兼职教师239人,副高以上职称73人,占30.5%;专任教师158人,其中博士、硕士学位45人,占28.4%,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54.5%。3位教师担任了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职务,确定了13人为专业(学科)带头人(负责人),其中重点专业占60%。
学院鼓励和组织教师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开展各类教学科研活动。学院先后实施部级和市级科研课题80多项,教师在核心刊物及省部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编著《建筑装饰施工》、《建筑施工组织与进度控制》、《施工项目管理》、《园林工程设计》、《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等60多本专业教材,其中《建筑装饰施工》荣获2007年上海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钢结构安装技术”、“地下空间施工技术”、“室内设计”、“建筑工程测量”等课程被确定为上海市精品课程。“计算机控制钢结构整体位移技术教学演示系统”获得高等教育上海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服务性:利用教育资源拓展辐射功能
作为高职院校,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提升社会服务功能,学院做了有益探索。
加强教育培训,服务行业企业。在办好职前教育的同时,学院充分利用现有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培训工作,使学院成为企业在职职工进行终身教育的培训基地。学院具有注册类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执业资格考试培训资质,以及建设行业各类岗位培训、建筑业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及职业资格鉴定等多种非学历教育培训资质,分别在宝山、虹口、闵行、长宁、黄浦、浦东和徐汇等地设有多个培训部,覆盖了全市大部分区域,每年组织开展各类证书报考、培训和考试工作,年培训量近3万人次。学院技能培训中心作为宝山区唯一的建筑业外来农民工技能培训示范工程定点培训单位,每年为农民工提供砌筑工、混凝土、木工、钢筋工、抹灰工、架子工等多个工种培训,近3年来,学院共培训鉴定了农民工近6000多人次。学院还承办了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举办的建设工程评标专家培训,累计培训近2700人,为规范、整顿上海市建设行业管理做出了贡献。
作为商务部的对外援助培训基地,学院先后完成了来自非洲、中东地区等80多个发展中国家200多人参加的“项目管理研修班”和“建筑工程技术培训班”等培训任务,得到国家商务部的充分肯定,扩大了学院的国际影响。
依托护理资源,筹建建峰护理院。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的护理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学院利用护理资源优势,和上海建工医院开展校医合作,建立建峰护理院,床位数达230张。在为就业实习提供平台的同时,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护理,真正做到老有所养。
经过多年的努力,学院已逐步走上了良性循环发展的道路,大集团背景、专业适销对路、学生就业率高已逐渐被社会所认可。《文汇报》、《解放日报》、《新民周刊》、《新闻晨报》、《新民晚报》、《劳动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多次进行报道,从专业设置、招生就业、校企合作等多个方位和角度,对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和办学成果给予充分肯定。
相关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