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政府2015年上半年工作情况的报告(摘要)

来源:上海宝山 2018/09/10 发布时间:2020-09-28 浏览量:11


——2015年8月5日在宝山区第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宝山区区长  方世忠

 

第一方面:关于全区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下半年工作总体考虑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决贯彻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总方针,围绕“两区一体化”、“五个好”发展目标,坚持“两手抓、两促进、两提高”,着力把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践活动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工作结合起来,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势头,基本实现“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同时,年初区政府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顺利推进。

一是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狠抓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全力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见效,不断强化资本、政策和服务对产业的支撑。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出台实施权力清单、商事登记等一大批新制度。主动对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战略,确定“中国产业互联网创新实践区”发展定位,成功引进欧冶云商等一批“四新”企业。

二是把握土地管理新政策,加大调整转型力度。坚持“五量调控”,聚焦“三线”管控,出台四项土地监督管理新制度,实现新增违法用地零增长。加大结构调整力度,聚焦104区块能级提升、195区域转型升级、198区域减量化和复垦,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倒逼发展模式转型,淘汰一批“三高一低”落后产能,调整项目32个、盘活土地858亩。

三是把握重大规划新机遇,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按照“站位要高、视野要宽、思路要转”等工作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公众参与和民生优先,初步形成“十三五”规划和城乡总规纲要成果。持续推进重点地区、重大项目建设,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后续工程开工建设。进一步加快便捷宝山、绿色宝山、智慧宝山建设,G1501、长江西路越江隧道、轨交15和18号线、外环生态工程等一批重大工程有序推进。

四是把握依法行政新要求,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持续优化政府窗口的管理服务,深入推进“三个中心”建设,进一步做优面向企业的行政服务中心、做实街镇网格综合管理中心、做细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做深村居电子台账全覆盖管理。全面梳理政府职责体系,深化机构改革,率先成立区市场监管局和城管执法局,执法力量进一步向基层倾斜。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完善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推动公众全程参与事前知情、事中参与、事后监督的决策过程。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全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积极效应进一步显现,总体呈现四个特点:

一是经济运行平稳有序。上半年经济运行与全市基本一致,主要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总体符合预期,部分指标好于预期。完成区地方财政收入77.5亿元,同比增长8.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8.5亿元,同比增长13.5%;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3亿元,同比增长5.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万元,同比增长9%。

二是转型发展态势向好。三次产业比例为0.1:38.1:61.8,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越过60%。同时,经济运行中的新动力正在积聚放大,呈现出服务业增长快于工业,新兴产业增长快于传统产业的态势。金融业带动作用增强,金融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钢铁产业互联网发展势头良好,上海钢铁交易中心、上海钢联、欧冶云商等项目加快集聚,宝山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钢铁电商平台集聚地;特别是邮轮经济发展加速,上半年接靠邮轮104艘次,接待出入境游客54万人次,分别与歌诗达邮轮公司、皇家加勒比游轮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歌诗达·大西洋号成功开启首个中国出发的环球邮轮之旅,世界豪华邮轮海洋量子号实现首航,开启中国邮轮“量子时代”。

三是市场活力加快凸显。上半年,各类企业在资本市场日渐活跃,新通联和宝钢包装2家企业在主板上市,11家企业成功挂牌上海股交中心,近百家企业获风投关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以来,全区共新增各类企业1.78万户,同比增长57.7%,增速是往年的3倍,约每6分钟诞生1户企业;新增企业注册资本1110.9亿元,同比增长1.6倍,增速是往年的16倍。部分行业受益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海外工程量大幅增加,冶建行业1-4月销售额同比增加4.13亿美元。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有序推进。

四是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持续加大民生领域财政投入,上半年,区本级民生支出占区本级财政支出74.4%。以区政府十件实事项目带动街镇百件实事项目全面实施,标准化菜场建设等项目有序推进。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创建工作进展顺利。就业工作稳步推进,成功创建“上海市创业型城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2.93万人以内。住房保障力度加大,区属动迁安置房新开工32万平方米,基本建成14万平方米,安置在外过渡动迁居农民2961户,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城市运行平稳有序,安全、环保、社会稳定等领域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要求,全区生产安全死亡事故、道路交通死亡事故、火灾事故、信访总量等指标均显著下降。

同时,我们坚持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着力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主动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汇报工作、向区政协通报工作,认真办理326件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代表和委员对办理结果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占95.7%、表示理解的占4%。

上半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团结拼搏的结果。

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按照六届区委八次全会上汪泓书记提出的“八个坚定不移”扎实推进,具体概括为紧扣“一个目标”、把握“五个原则”、做到“八个着力”。

“一个目标”,就是全面完成今年和“十二五”目标任务。我们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根据十届市委九次全会、六届区委八次全会要求,按照“两区一体化”、“五个好”发展目标,完成好“十二五”规划,谋划好“十三五”发展,持续深入改进作风,凝心聚力全面加快推进生态生产生活相协调、宜居宜业宜游相融合的现代化滨江新区建设。

“五个原则”,一是坚持发展优先,稳中求进。要咬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地推进稳增长、调结构、谋长远工作,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坚持深化改革,创新转型。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办法破解转型升级中的瓶颈问题,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活力。三是坚持改善民生,统筹兼顾。要把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公平公开、统筹兼顾,更加关注困难群体,把准群众的真实需求,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四是坚持守住底线,防范风险。要把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平衡,警惕金融风险、安全风险和稳定风险,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守住城市安全底线。五是坚持提高标准,依法行政。要遵守法治原则、坚守法律底线,牢固树立职权法定理念、程序合法理念、执政为民理念,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八个着力”,就是下半年要重点做好的八方面工作。一是着力应对下行压力,促进经济发展稳中向好。二是着力对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打造“中国产业互联网创新实践区”。三是着力复制推广自贸区经验,推进“区港联动”制度创新。四是着力落实“1+6”文件精神,创新和深化基层社会治理。五是着力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环境。六是着力强化产城融合,加快推动重点区域转型发展。七是着力科学谋划统筹设计,全力做好重要规划编制。八是着力优化公共服务,持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第二方面:关于代表、委员比较关心的问题

根据会前收集的市、区人大代表以及政协委员关心的问题,结合区政府主要工作,重点向大家报告六个问题的推进情况。

第一个问题:关于稳增长促转型

宝山正处于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转换的衔接期,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们全力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转变观念、转变方式、转变路径,重点抓好以下四项工作,推动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一)加大招大引强力度。加大投资力度、引进重大项目,既是谋长远的工作举措,也是当前稳增长的重要抓手。我们不断创新思路、拓展领域、改进服务,着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实力和后劲。集中推进重大项目投资。今年我们高度重视重大产业项目的落地,3月召开了重点产业项目现场推进会,启动了总投资额近230亿元的30个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力量抓好大项目的前期储备、开工建设和开业运营。聚焦引进实体企业。充分利用宝山的区位优势、成本优势和空间优势,综合运用环境、政策、配套、服务等手段优化投资环境,加快引进一批具有产业引领性的实体型大企业,加强对意向企业的跟踪服务。围绕“三链”加快招商。即围绕“生态链”招商,着力打造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宜居的生态环境,将招商工作从过去的比拼政策优惠转向产业发展环境的综合质量竞争。围绕“企业链”招商,充分利用好在区大国企优势,全力支持转移低端业态、用心留住转型高端业态。围绕“金融链”招商,加强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接,加快构建区域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基金+基地+网络”的产业发展模式。在去年与市金融办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基础上,今年我们正积极争取参股“上海创新基金”,将其作为重大制度创新落地宝山。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既是为未来发展留出战略空间,也是稳增长的根本之策。今年以来,我们以强化产业导向为抓手,加快推进四大工程,发布产业发展“一纲要、一计划、两清单”,深入落实“633”产业体系建设。围绕“新和增”,促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并重发展,一手抓好“互联网+”,体现区域的活力和繁荣,加快集聚大数据、平台经济、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企业,33个项目列入国家、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一手抓好先进制造业,体现区域的实力和水平,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推动重型燃气轮机、海洋装备、新材料、机器人和智能制造、北斗卫星导航、3D打印等产业发展。同时积极完善产业配套和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产业链延伸并形成集聚效应,让企业愿意来、留得住。围绕“减和压”,压“三高”企业,控劣势企业,去落后产能。采用负面清单的管理办法,锁定企业项目、锁定调整地块、锁定调整时间、锁定具体责任,确保年底完成1500亩产业调整腾地任务。

(三)推进品牌联动合作。借助市场力量助推经济转型,既是改变过去粗放式、低层次的发展路径,也是稳增长的有效方式。我们积极借鉴“新桥模式”,大力推动“区区合作”、“品牌联动”,联合专业团队、创新开发模式,加快提升园区开发质量。发挥“张江”品牌优势,加快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宝山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积极打造市级“机器人”研发平台和“石墨烯”研发平台,推动智能装备、新材料及应用等产业链集聚和延伸,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发那科二期和鑫燕隆项目顺利投产。发挥“金桥”品牌优势,深入推进宝山工业园区与金桥开发区合作共建“北郊未来产业园”,加快产城融合发展,将在一期项目准入评估和产业征询完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土地挂牌出让。推动多领域合作发展,继续推进与临港集团合作共建高境“科技小镇”,与宝钢共建“中国产业互联网创新实践区”,与复旦大学共建大数据运用及产业技术研究院,与阿里云共建“阿里云创客+”创新基地,通过市场和专业力量提升发展质量,营造创新氛围。

(四)抢抓政府改革红利。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既是深入推进政府简政放权,也是稳增长的改革动力。去年以来,我们一直按照“加减乘除”在推进政府改革。加快“三个中心”建设,行政服务中心实现了所有企业服务事项“一门式受理、全程跟踪服务”,30个职能部门、473项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办理。上半年,中心累计办结8.8万受理件,办结率达100%,满意率达99.8%。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实现城市网格化管理区镇两级平台全覆盖,基本形成两级平台、三级网络的监督管理体系。上半年,“12345”市民服务热线工单办理先行联系率、实际解决率位列全市各区县前三名。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在全市率先实现“全年无休、全区通办”。上半年,完成网上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建成微信公众平台,共受理社区事务71万件。加快网上政务大厅建设,620项行政审批事项的办事指南全部实现上网公开。“宝山发布”荣获“上海十大影响力政务微博”称号。这些措施方便了企业办事,改善了营商环境,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

第二个问题:关于深化改革创新

今年上海市推出三项重大改革创新任务,分别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我们第一时间对接这些重大改革创新任务,着力激发活力、释放动力。

(一)对接科创中心建设。当前正处在“消费互联网”加快向“产业互联网”转变的时代,宝山既有制造业较为发达的先发优势,又有新兴互联网产业集聚发展的后发优势。我们牢牢把握这些机遇和优势,提出打造“中国产业互联网创新实践区”,作为对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发展定位。大力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加快推动上海科技创新22条意见和人才新政20条落地并惠及宝山,率先试行《宝山区关于支持众创空间发展的若干扶持办法》,借助市、区两级政策的助推力,不断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创业活力。积极打造张江宝山园核心平台。发挥张江国家级园区品牌效应,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围绕“一个中心、五大平台”,加快把张江宝山园打造成产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承载基地和推动大众创新创业的核心阵地。持续聚焦优势重点领域。充分利用钢铁产业互联网、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的引领、辐射作用,进一步政策聚焦、重点突破,构建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力争形成更大的虹吸效应。

(二)探索“区港联动”制度创新。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目前已经到了从码头硬件建设、管理服务提升发展到推动制度创新的阶段。我们积极探索自贸区制度在邮轮产业的复制推广,在全市率先出台包括26项内容的《宝山区关于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积极推动探索“区港联动”制度创新的行动方案》,这不仅是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也是宝山自身转型发展的重大需求,更是邮轮经济提升发展能级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规定任务“照着做”,着力细化落实好市委、市政府规定的16项任务,把改革效益再提升一步;另一方面,自主改革“接着试”,重点聚焦邮轮公司总部的引进、邮轮物资配送中心的建立、近海邮轮旅游业务的开展等6大任务,推进制度创新、政策落地。同时,与口岸联检单位进一步加强战略合作,分别与上海海关、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海事局、上海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签署“区港联动”战略合作协议,加快深化联动发展。比如,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出台了支持邮轮产业发展的十条意见,对邮轮产业链中船供、船修等业务创新监管方式,提供便利化措施,这些制度创新将加快提升邮轮产业的集聚度和发展能级。

(三)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围绕落实市委创新社会治理“1+6”文件精神,积极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和社会结构变化,着力推动各项举措“接轨、落地、见效”。“镇管社区”突出因地制宜,把加强系统设计与鼓励基层探索结合起来,实行“3+X”差别化的镇管社区模式,加快落地形成“一镇一实践”、“一镇一模式”,重点要做实基本管理单元。街道体制改革突出职能回归,将街道招商职能转移到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这个区级经济发展平台,街道的工作重心切实转移到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等社会治理工作上来。综合执法突出资源整合与力量下沉,3月份我们在全市郊区县率先挂牌成立区城管执法局,90%的编制下沉到各镇,实行“镇属、镇管、镇用”,街道层面实行“区属、街管、街用”。同时,组建了市场监管局,实现工商、质监、食药监和物价的市场监管职能“四合一”。保障机制突出加大人力财力投入力度,人员方面,核减区级机关行政编制5%,用于街道体制改革、“镇管社区”力量配备;财力方面,采取“二个托底、四个新增”的办法,目前区财政安排预算资金4.6亿元,对街道实行全额预算托底保障。下阶段,我们将依法依规完成村居委会换届选举,稳妥有序实施社区工作者薪酬管理。通过“增能计划”做好社区工作者的培训工作,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力突出、群众满意的基层工作队伍。同时,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实现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在区、街镇两级的全覆盖。

第三个问题:关于重点区域转型

重点地区是宝山转型发展的核心承载区和未来增长极,我们坚持以功能为先导、以项目为载体,健全体制机制。上半年,五大地区的开发建设有序推进。

(一)着力提升滨江地区功能。近年来,滨江地区形态塑造取得了积极进展,邮轮经济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全年接靠邮轮282艘次,接待出入境游客160万人次,分别同比增长30.6%和44.1%。我们围绕“提质保量”,重点推进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强硬件建设。6月18日,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后续工程正式开工建设,2018年建成后可实现“四船同靠”,成为“全球第三”的邮轮母港。滨江大道已全线贯通。二是深化国际合作。上半年,成功举办“2015邮轮经济发展高峰论坛”,与韩国济州、釜山等邮轮访问港签署合作协议,引进了近20家邮轮相关企业。同时,与歌诗达邮轮公司、皇家加勒比游轮公司、携程旅游公司、中船集团和招商局集团等大公司,积极开展从业务到资本的全方位合作,加快引进邮轮公司总部。三是强化应急管理。我们充分预计未来邮轮和游客的增量,着力加快完善服务标准,加强应急单元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提升了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二)加快南大地区整体开发。南大地区整治开发历经前期准备、征收补偿和功能开发三个阶段,当前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规划优化方面,积极吸收世界先进的城市开发智慧,开展南大地区开发建设方案的国际公开招标,深化整体性功能布局和空间形态研究。征收补偿方面,与百联、华谊、光明等大企业达成共识,国有企业目前实现征收签约26个地块,腾地12个地块,预计年底前完成征收签约90%,腾地70%。集体企业累计完成签约75个,预计年底前签约率可达90%。区域内2427户农民全部落实社会保障。同时,加快70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其中17万平方米已结构封顶,全年计划建成31万平方米。开发模式方面,按照“统一收储、整体开发、兼顾滚动”原则,加快健全开发体制机制,初步形成南大项目法人公司组建方案。

(三)加大吴淞工业区转型力度。按照“市区联手、以区为主”的工作机制,深化与宝钢等重点企业转型发展联席会议机制,在产业转型和功能开发等方面与企业达成共识。继续深化功能定位研究,加快推进吴淞工业区结构规划编制,启动有条件区域控详规划编制,不断提升吴淞工业区长期规划和项目管理的水平。同时,继续推进三个条件成熟区块先行转型,努力将吴淞工业区转型为上海面向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型城市发展的一面旗帜。

(四)做好大型居住社区“三位一体”工作。去年,罗店大居6000户居民实现平稳有序入住,今年我们继续统筹做好大型居住社区的建设、配套和管理“三位一体”工作。全力抓好市属保障房建设,罗店大居上半年交付38万平方米市属保障房,5400户居民平稳入住,年底前完成1.4万套保障房交付准备。同时,按节点推进祁连、共康、胜通基地50万平米保障房和16个配套项目建设。顾村拓展区方面,深化与上海地产集团、上实集团的三方战略合作,推进5个地块收储。加快完善配套设施,对接大居交房时间节点,完成了罗南路、美丹路绿化等21个配套项目。美康路、公交首末站等20个项目进展有序。创新社区管理与服务,进一步健全罗店大居综合治理、市容管理、商业应急服务等工作平台,确保第二批1.4万户居民平稳入住。进一步提升居委会自治、共治能力和水平。

(五)加快城中村改造等工作。积极运用城市更新理念,加快城中村及老镇旧区改造。上半年完成33万平方米旧小区综合整治;完成庙行康家村、顾村杨邢宅村、大场联东村城中村改造方案报批,联东村动迁签约率已达86.5%;罗店古镇完成市河西侧整治和罗店汽车站搬迁。下半年将加快推进167万平方米的住宅修缮工作,继续做好城中村动迁签约。深化张庙泗塘一村北块成套改造推进方案,做好吴淞西块90号地块成套改造的开工准备。认真做好保障性住房供应管理,切实推进在外过渡动迁居农民的安置。同时,将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加快住宅小区综合治理,推进形成政府监管、市场主导、居民自治、社会参与“四位一体”的住宅小区综合治理格局,切实解决供电设施改造、二次供水设施改造、老旧电梯改造、“停车难”等11个民生突出问题。

第四个问题:关于城市综合管理

面对快速城市化进程,我们立足建管并举,在推进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同时,更加重视城市综合管理和有序运行,这既是提高城市生活品质的需要,也是解决重大民生需求的体现。

(一)进一步聚力城市顽症整治。去年,我们积极整合资源,按照新出台的市级相关政策,加快推进城市管理四个专项整治行动,城市顽症整治成效显著。今年以来,我们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结合城管执法力量下沉等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属地化管理和联勤联动机制、快速处置机制,强化对无序设摊、“群租”、非法客运、违法建筑等“四大”城市管理顽症的治理。上半年,开展乱设摊差别化管理,试行设置临时疏导点;拆除“群租”1009户;查扣非法客运车辆377辆;渣土投诉和整治量下降近50%,拆除违法建筑40.8万平方米。

(二)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治理。今年,我们启动了第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和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强化环保巡查,完善环保问题发现机制,严格把关环保审批,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坚持源头严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实施按日计罚办法,开出上海市最高额“百万罚单”。关停40家污染企业,完成燃煤(重油)锅炉清洁能源替代70台。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体系实现全覆盖,上半年《宝山区环境质量报告》显示,全区降尘为5.3吨/平方公里·月,同比下降14.5%;PM2.5平均浓度为59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3.3%;环境空气质量(AQI)优良天数为125天,中度及以上污染日同比下降25%。同时,积极落实“水十条”,强化水环境整治,完成203个点污染源纳管,骨干河道整治率达77%,城镇污水纳管率达90%。大力实施“123生态绿化工程”,完成“一纵、三横、多点”景观布置,新建各类绿地60公顷。

(三)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管理。为解决好宝山交通瓶颈问题,去年我们以交通管理“八项措施”为主要内容,投入近1.2亿元,实施了宝山智能交通一期项目建设,在维持道路通行秩序、提高通行效率、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改善交通环境、提高群众感受度和满意度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继续投入1.1亿元,实施宝山智能交通二期项目建设,包括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二期项目建设、交通诱导系统二期项目建设、重点路段高峰时段拟实施禁止大型货运车通行交通管理措施、顾村公园停车诱导系统项目建设等四项内容。一、二期项目建成后,将改造152个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安装15块交通诱导系统和41个电子监控点,进一步提升交通通行效率、城市面貌和大型活动管理能力。同时,我们还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四个一批”工作力度,着力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开工建设联水路等3条微循环道路,加大公共自行车投放力度,区财政投入3200万元,年底前在全区214个点投放5680辆自行车,争取到2016年全区达到1.3万余辆。

(四)进一步做好城市安全运行。我们把安全作为一切工作的底线。出台《关于贯彻落实上海市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暂行规定的实施意见》,不断提高安全生产底线思维和责任意识。加强应急管理单元的预案制定,强化对吴淞口国际邮轮港、顾村公园等大人流场所和活动的安全管理。深入实施安全监管50条意见,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政府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上半年,全区生产安全形势平稳。全面落实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地下空间安全等监管责任,强化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落实。针对劳资纠纷、环境污染等6个大类13件突出群体性矛盾,制定了“一案一策”,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大防汛防台工作力度,全力以赴、稳妥有效做好台风“灿鸿”应对工作,启动了城市工业园区雨排水设施改造。加强人口综合调控,制定宝山人口综合调控“三年行动”计划,以“1+9”工作推进模式为重点,坚持综合施策,人口规模在可控范围之内。

第五个问题:关于养老设施规划

本区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养老需求越来越迫切。我们通过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上半年完成了《宝山区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加快建设服务供给、需求评估、服务保障、政策支撑、行业监管“五位一体”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一)服务供给方面,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我们以2020年本区户籍60岁以上老年人口预测数的3.5%作为养老床位建设目标,规划2020年保有机构养老设施73家、床位12390张,以此确定各街镇的机构养老床位建设任务。一是加快推进养老床位建设。区财政将投入7500万元,做实街镇养老机构服务的托底保障工作,实现街镇公办养老院全覆盖。今年将新建3家养老机构,预计新增养老床位728张。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养老机构建设,目前我区41家养老机构中有24家社会办养老机构,年内新增451张社会办养老床位。二是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根据专项规划,未来5年,我区将规划增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65家。3个街道老年宜居社区建设已启动实施,社区居家养老“银龄居家宝”政府实事项目正在6个街镇有序实施,将惠及10万老人,年内将新建2个助餐点和9个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三是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发展“社会融入式养老”、“嵌入式养老”、“喘息式养老”、“智能居家养老”等新型养老模式,调动社会力量和市场资源参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二)服务保障方面,加大医疗、护理、社保等对养老服务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医养护”一体化养老服务新模式建设,目前已完成36家养老机构与一级以上医疗机构服务签约,有8家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年内将新增3家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并纳入医保联网结算。

(三)需求评估方面,促进养老服务供需的有效对接。近期,我们正在探索建立全区统一的老年照护需求评估体系和信息管理系统,特别是对公办、托底的养老机构入住对象进行需求评估,实行基本养老服务第三方评估机制。

(四)政策支撑方面,不断扩大政策覆盖面。现行的养老服务政策包括市级13项,区级8项,全面覆盖了养老机构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等内容。在受益对象上,惠及了本区60岁及以上有养老服务需求的老人,并重点保障高龄、特困、独居、纯老等特殊老年群体的基本权益。近年来,我们立足区域实际,连续推出了高龄老人送牛奶、百岁老人关爱、重点优抚对象助老、养老机构运营补贴、60岁以上老人居家养老等五项特色养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