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高人格似战旗
宋庆龄,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抗日战争爆发前后,宋庆龄以其特殊的身份与地位,发动和联络海内外各方面力量支援上海抗战,为坚持与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1932年,日本发动“一·二八”事变,驻上海的19路军奋起抗战,战斗非常激烈。 宋庆龄不顾敌机在上空盘旋,先后三次亲临抗日第一线,她热情地褒奖该军洗刷了“九·一八”不战而退的耻辱,向阵地上的官兵发表演说:“你们抗战的枪声一响,海内海外,男女老幼,都觉得出了口气!亿万同胞声援你们,支持你们!”极大地鼓舞了19路军的士气。她见官兵衣单受冻,立即为战士筹集棉衣,在数日之内,募捐到三万多套棉衣、丝棉背心送到阵地。鉴于原战时医院力量分散,宋庆龄与何香凝等积极奔走,借徐家汇交通大学部分校舍建起“国民伤兵医院”,使伤员们都得到妥善安置和治疗,许多上海妇女响应孙夫人的号召,不要报酬去当护理人员。
1937年侵华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宋庆龄又一次挺身而出,通过上海妇女抗敌后援会培训了两千余名临时护士,依靠妇女们征集了大批绷带、纱布、红药水和食品等送往各医院及阵地。在硝烟弥漫的日子里,宋庆龄不辞辛劳去各处发表演讲,产生很大社会影响。有一次,宋庆龄来到上海南洋女中,用近一小时向师生们介绍形势,号召为抗战出钱、出力;在她的鼓励下,师生们深入社区开展募捐活动,短短数日仅小沙渡路(今西康路)一带居民就赶做出千余件丝棉背心。在领导妇女救亡工作的同时,宋庆龄还热忱地支持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参加救亡协会组织的募捐活动,后“文协”救护组组织救护队赴前线,她又自己出钱雇两辆卡车接送伤员,并冒着危险乘车到阵地慰问将士。
巾帼豪杰茅丽瑛
茅丽瑛,出生于穷苦家庭。6岁时丧父,母女相依为命。母亲在上海启秀女中当勤杂工,她在启秀女中半工半读,各科成绩优秀。毕业后,考入苏州东吴大学,只读半年就因付不起学费而辍学。1933年考入上海海关,当英文打字员。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她参加了战时服务团的支援抗战的活动。
当中国军队撤退,上海租界沦为“孤岛”后,她毅然决定参加海关华人组织的“救亡长征团”,奔赴广州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上海职业妇女俱乐部主席,领导妇女界抗日救亡活动,与各救亡团体一起,发起“劝募寒衣联合大公演”和组织“物品慈善义卖会”,以救济难民名义,为新四军添制军衣,筹集经费。她们借“大陆电台”举行平剧大会唱。引起日伪特务机关的注意,给电台投寄附有一颗子弹的恐吓信进行威胁。茅丽瑛当即表示:“为义卖而生,为义卖而死”,平剧大会唱照计划进行。以后又组织了一次粤剧大会唱。两次会唱,推销了大批代价券,征集了大批义卖品。日伪特务威胁未成,就策划破坏义卖会。许多单位接到特务的恐吓信,不敢提供会场。她表示:不惜为义卖牺牲一切,决不动摇!最后决定以南京路福利公司二楼为义卖会场。会员们彻夜布置,如期开幕。当天下午,突然闯进多名暴徒,大打出手,她和会员们奋起还击。打退特务后,整理好商场,继续营业,直至胜利闭幕。1939年12月12日晚,正当她步出会所时,突然遭到日伪特务的枪击,身中3弹,于12月14日去世。
上海解放后,陈毅亲笔写了挽词:“为人民利益而牺牲是光荣的,人民永远纪念她!”
救死扶伤的颜福庆
宝山江湾镇吴家湾的颜福庆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医学教育家,公共卫生学家。
颜福庆自小就立下报国之志,他是中国第一位获得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学位的人,学成后,毅然回到祖国,献身公共卫生事业。“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后,颜福庆在吴淞镇创办的中央大学第四医学院毁于日军炮火之下,国难当头,颜福庆响应宋庆龄、何香凝发出的组织救护队、抢救伤病员的号召,组建了“中国红十字会第一伤兵医院”,自任院长,抢救负伤的19路军战士,共收治了252名伤病员。嗣后,经各界努力,上海市相继又建立了多所伤兵医院,总共收治了5829名伤病员,上海各界爱国人士纷纷为医院捐助现金、药品、医疗器械,慰问伤病员,提供衣物食品及卫生用品,颜福庆代表医务界人士表示谢意,并指定专人开给收据。
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军大举进犯上海,中国守军奋起浴血抗战,颜福庆奋起组织医疗救护队,并任上海市救护委员会主任委员。发动学校的广大师生和医务人员组织医疗救护队,奔赴抗日的前方、后方,为伤病员服务,以他丰富的救护经验和杰出的组织协调才能,出色地完成了救护任务。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何香凝,著名民主进步人士,一生以爱国为己任,为争取国家与民族的独立与自由,领导并推动了上海抗日救亡运动特别是上海妇女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1932年1月28日,淞沪抗战爆发。何香凝积极组织成立了上海妇女前线慰劳队、救护队、护士训练班,并冒着风雪亲自赴前线劳军,在阵地上,何香凝看到将士们身穿单衣作战,从前线回到寓所即与宋庆龄联合发起捐制棉衣运动。为了保证前线下来的伤员能得到及时救护,何香凝与宋庆龄创办了“国民伤兵院”,后又与陈铭枢夫人、蔡廷锴夫人创办“国难战士救护伤兵医院”。淞沪抗战后,何香凝约老友柳亚子等人,发起组织“东北义勇军国难救护队”,赴东北进行救护,后又成立国难救护队后方理事会。
七七事变后,何香凝与上海妇女界其他领袖发起成立了“中国妇女抗敌后援会”。8月13日,上海抗战爆发,何香凝领导“上海妇慰分会”积极组织支前活动。如部署分会,会员赴各伤兵医院慰问伤员、赠送衣食,带头认购救国公债,组织“献金日”活动和“救国扑满”活动等等。同时,为了动员更多的民众关心、支持正在进行的抗日战争,何香凝还与史良、胡兰畦等人发起组织了“上海战时壁报工作服务团” ,通过壁报把每天抗战的消息、战时应有的知识告诉市民。
9月,战事越来越激烈,何香凝领导“妇慰分会”积极开展劳军运动,组织救伤包和慰问品送往前线,并应前线将领的要求,征集女青年组战“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这个战地服务团由进步女工组成,其中多半是共青团员,她们在抗日前线坚持服务了三年,成绩显著,令何香凝倍感欣慰。战地服务团出发后,何香凝又领导成立了缝纫服务团,专门为前线将士缝衣。
罗店镇白衣勇士
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中,日军在小川沙河口登陆后,对上海北翼的军事重镇罗店进行狂轰滥炸。8月23日,中国空军飞行员苑金函在与敌空战中不幸中弹,机毁人伤于罗店近郊。正拟西撤的中国红十字总会上海分会第一救护队副队长苏克已(江苏武进人,南洋医科大学毕业,上海医师公会会员,曾任大场惠济医院外科医师、中国红十字会罗店医院院长)闻讯后,马上率队员抢救。因飞行员伤势过重,被送市区医院抢救,不料在罗店汽车站附近遭遇日军。苏克已等将苑金函掩藏在猪圈中,苑得以死里逃生,而苏克已与队员数人则被俘。日军凶狠地逼苏做向导,并要侮辱女护士。苏克己大节不屈,正气凛然,愤怒地拿起救护包猛击日军,被日军枪杀,遗体被碎尸6段,惨不忍睹。队员谢惠贤(女)、刘中武、陈秀芳(女)同时遭惨杀。
抗战胜利后,在罗店烈士殉难地,建立红十字总会第一救护队抗战殉难烈士纪念碑。碑塔正面镶嵌烈士瓷像,周围镌刻碑文,碑文诔言中有“恤伤遇难,慷慨成仁,沸腾热血,惨烈绝伦……河山不改,姓字常新”等辞句,表达了对烈士的崇敬。解放后,上海市人民政府追认苏克己为革命烈土,并重修“罗店抗战殉难烈士纪念碑”。
急公好义,勇助19路军
蔡香荪,江湾爱国乡绅、中医名家,早年加入“同盟会”,热心公益,先后创办江湾救火会、江湾“暑天医院”,免费为乡里急救治疗,有着深厚的爱国情怀。
蔡家祖居江湾,在当地很有名望,自蔡香荪以上6代均为中医。“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时,蔡家位于江湾的老宅被日本人夷为平地,近10亩的私家花园也被烧毁。蔡香荪没将家财的损失放在心上,而是积极投入抗日救亡工作中。蔡香荪收留避难的乡亲,还经常施米、施粥、施衣物给难民。有户姓刘的农民,房子在“一·二八”时被日本人烧了,蔡香荪便掏钱替他们盖房子;还有的人家死了人,买不起棺材,蔡香荪也会慷慨相助,给他们棺材钱。蔡香荪还捐资创办了江湾时疫医院,免费为老百姓治病,兵荒马乱的岁月,常有一些养不起孩子的难民把小孩遗弃在医院旁边,医院便会收容这些弃婴。
淞沪抗战结束后,蔡香荪又多方筹款组织掩埋队,安葬在战争中殉难的中国军民1300多人,并在江湾镇北长沟湾建立了“一·二八忠烈墓”,作为19路军等部队抗日阵亡将士的长眠之地。
蔡香荪毁家纾难,支援抗战,使19路军官兵深为感动,19路军将领蒋光鼐、蔡廷锴特赠予蔡香荪一块长157厘米、宽72厘米,用金丝线绣有“急公好义”的绣匾。数年前,蔡香荪的儿子蔡小荪老人把这块珍藏了60多年的匾捐赠给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相关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