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老张把儿子送进宝山罗店镇阳光家园时,他将信将疑,看上去只有100平方米的简陋环境,孩子在这里能有收获吗?因为怕儿子因为聋哑受到欺负,他每天接送早已成年的孩子。7年后的今天,他依旧每天陪着孩子来到阳光家园--早就不是为了给儿子当保镖,而是成了这里的编外志愿者。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五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和上海市残疾人自强助残模范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他告诉记者,自己亲眼见证了阳光家园的发展,见证了儿子的进步,“罗店镇阳光家园荣获‘全国残疾人之家’荣誉称号,实至名归!”
10年见证大发展 几次扩建成规模
当年说服老张把儿子送进罗店镇阳光家园的,是2005年阳光家园创办时就来到这里工作的老师朱玉娟。她曾经对老张说:“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要相信党和政府,阳光家园的条件会一天天好起来的!”10年后的今天,她的诺言已然实现。
受多种因素影响,阳光家园初创时,基础设施欠账较多,面积较小,硬件老旧。经过几次扩建,如今面积已有1600平方米,划分出学员教室、心理康复室、工场间、乒乓室、餐厅、阅览室等区域,场地上还配有各类健身器材、篮球场、停车库,大幅改善了硬件设施条件和康复劳动环境。
宝山区残联设计了一套符合区情、具有特色的规范化管理台账及考核细则。罗店镇阳光家园对照明细,严格细致抓好落实,建立完善学员考勤制度、家长联系制度等,定期开展家访和谈心活动。家园老师在和学员谈心交流的基础上,认真听取家长意见,找准切入点,精心编写教案,先后编写了安全防范、劳动技能、文明礼仪等40余篇内容风格各异的教学案例,使学员掌握基本知识和日常礼仪,又以肢体活动、小品、影像等形式,通过交流、讨论与互动提升学员的学习热情,有效提升教育成效。
劳动是一项重要的康复训练,还能给学员带来收入,罗店镇阳光家园积极发动社会力量,挖掘寻找适合的生产项目。最初,不少企业心存顾虑,甚至冷言冷语,家园的工作人员一次又一次地走访,终于打动了厂家,稳定良好的质量又带来了稳定的销售。目前,家园已与近10家厂家形成长期合作关系,产品种类拓展至近70种。
开展残健融合活动 学员变得活泼开朗
罗店镇阳光家园经常开展文体活动,与共建单位开展残健融合活动,学员们都很喜欢。智障青年小吴常告诉妈妈,“今天唱歌了”“今天我跳舞了”“今天我们做了游戏”。过去不愿与人交流的他,已经渐渐克服自卑心理,变得活泼开朗起来。更让吴妈妈高兴的是,儿子过去在家里脾气很大,动不动就发“倔劲”,从来不肯喊一声“爸爸妈妈”,如今却被老师们调教得懂事了,来到阳光家园,看见老师和同学会主动说“早上好”,离开时会说“再见”。最让她难忘的是,有一天回家,儿子一进门就喊:“我回来啦,爸爸妈妈辛苦了!”那一刻,吴妈妈激动地几乎落泪,难以置信:“这真是我儿子说的吗?”
一声“爸爸妈妈”,幕后蕴含几多汗水。朱玉娟说,阳光家园里大多数是智障学员,要教会他们做一件事、说一句话,需要无数次重复。例如教写字,先由老师和一部分能写字的学员用铅笔在笔记本上淡淡地写一遍,让不会写字的学员把它描深,再教他们把字念出来。通过几年的努力,学员们已会独立抄写作业,原来描一遍需要一小时,现在几分钟就可以抄完了。
小曹是一位有语言障碍的智障青年,唯一喜欢做的事就是写纸条,然而,写出来的都是一些不着边际的话,常把周围学员搞得不耐烦。老师们却说:“小曹虽然智障,但也是一个鲜活的人,我们应该尊重他。”于是,他们每天不厌其烦地回答那些不断重复、不知所云的问题,仔细看他写的纸条,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几年过去了,有一天,他在纸条上写下了一个完整清晰的问题:“我能叫你一声妈妈吗?”一瞬间,朱玉娟的泪点就被击中了,眼泪一下子涌出眼眶,她说:“阳光家园是党和政府关心、服务残疾人铺设的‘最后一公里’,这一公里路走得好不好,取决于全体老师的责任心和爱心。看到大家的爱心有了结果,那一刻,我太满足了!”
相关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