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军民抗战故事:华侨友人 共襄义举

来源: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 2018/09/10 发布时间:2020-09-28 浏览量:11

同命运共患难——华侨义勇军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得寸进尺,祖国和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海外华侨闻讯后忧心如焚,纷纷自备川资回国,组织义勇军。其中北伐军旧将领吴越组织和指挥了一支约200人的华侨抗日义勇军,于1931年11月间抵达南京。 

“一·二八”战役打响后,该军接受紧急军事训练,2月初,离开南京到达上海,编为华侨义勇军第一总队,设总部于南市的大吉路91号。出发前,吴越等人曾向全国发出通电:“越等九死余生,何所眷恋,终朝饮泣,但痛祖国之沦亡耳。爰誓续前盟,共赴国难。勒马悬崖,挽狂澜于既倒;挥戈盘箭,挑落日于黄昏。小不丧军人之人格,大不失中华之尺地,战死而已,他无所愿。惟奋臂当车,实深望海内外侨胞之助。”电文激昂悲壮,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这支义勇军于2月12日开到南翔,16日起正式投入战斗,其主要任务是随19路军医务处救护前线伤兵。当时随19路军一起参战的各类义勇军、义勇团、敢死队、服务团、志愿军、救护队等很多,其中以华侨义勇军与上海市民义勇军最为突出。他们在火线上与士兵共同作战,在后方不断挖掘战壕,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在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据报载:“华侨义勇军与上海市民义勇军是各种义勇军中成绩最佳、最勇敢、最有功勋者。尤其是华侨义勇军,在火线上共同作战,在后方不断挖战壕,所受的痛苦亦最多……。” 

“八·一三”沪战爆发后,新加坡华侨决死团一行16人,回国参加“八·一三”抗战战地服务团,英勇杀敌,全队除吴志强一人返回新加坡外,其余皆死伤战场未归。华侨们用实际行动写下了海外赤子尽忠报国的光辉篇章,为祖国抗战作出积极贡献。 

热血洒碧空

抗战时期,我国有作战能力的驱逐机飞行员中,归侨飞行员约占3/4,多次空战都有华侨飞行员参加,如轰炸浏河敌舰,湖北孝感之役,轰炸坂垣师团,河南归德之战,衡阳之役,广州、粤北空战及武汉会战,轰炸广西昆仑关,兰州之战,成都会战,重庆会战,奇袭宜昌机场等。广东空军是抗战初期对日空战的主力,从队长到队员,基本上以华侨子弟为骨干,他们没有辜负广大侨胞的重托,为保卫祖国领空和人民生命财产,英勇驾机出击,立下赫赫战功,有不少人为保护祖国热血洒碧空,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1932年初,淞沪抗战爆发,为了支援19路军抗战,广东空军派遣了一支混合机队赴沪参战,其中就有刘沛然、陈信源等归国华侨飞行员。空战中,印度籍华侨飞行员朱达先(广东航校第3期乙班)冲入敌阵,不料机仓发生故障,子弹无法射出,反被敌机包围攻击,人机均中弹负伤返回陆地。由粤完婚刚回沪抵达机场的中央航空六分队副队长黄毓铨(美国归侨)行装都来不及换,即穿上飞行服,登上朱达先的飞机,升空迎战,因该机操纵系统已损坏,在飞机上升转弯时突然失灵,机毁人亡,年仅27岁,成为中国空军抵御外侮牺牲的第一人,家乡台山人民为他树立纪念碑,供后人永远纪念。 

为中国抗战牺牲的首位外籍英雄

罗伯特·肖特,美国人,1932年初受盖尔公司之命来中国推销美国战机,眼见日寇肆意攻击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愤怒的肖特出于正义感,决定作为志愿者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1932年2月中旬,肖特驾驶他的波音218型飞机进行了第一场对日空战。他在长江出海口上空与从日本“宝生”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日本中岛A1N2型战斗机编队相遇,他首先开火,并在击伤一架以后脱离了战斗。一个星期后,1932年2月22日,肖特驾机从上海飞往南京,在苏州附近,他遭遇一队从日本“加贺”号航空母舰(此舰也是日后偷袭美国珍珠港的主力军舰)上起飞的6架三菱B1M双座战斗机,肖特陷入了重围,他向一架敌机冲去,击毙了该机的射击手,但自己的战机也被日机咬住,肖特身中3弹壮烈牺牲,最终坠落在苏州郊外,年仅27岁。击落肖特的日机飞行员是久孙芳雄,在日本战史上,这也是日本空军在海外首次交战。 

肖特牺牲后,中国政府为表彰他援华作战的义举,特追授他中国空军上尉军衔。中国国民政府在等他的母亲和兄弟来到中国后,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数十万中国人为他送行,这一天,上海各界一致下半旗致哀。最后,肖特的遗体被安葬在上海虹桥机场的墓地。同年,在烈士殉难处的吴县人民为了纪念肖特义举,特募资在苏州公园树碑,以志不忘。 

孤胆英雄—韩国义士尹奉吉

尹奉吉,韩国人,朝鲜独立运动家,反日义士。1932年4月29日,日本人在虹口公园(今鲁迅公园)举行庆典,庆祝日皇寿辰的“天长节”,同时祝贺日本在一·二八事变于上海取得军事胜利。尹奉吉以日本人装扮进入会场,身上带着制作成水壶模样的炸弹。当典礼仪式中,日本人一起唱国歌时,尹奉吉将炸弹掷向主席台。台上的河贞次(日本驻沪居民团行政委员长)当场被炸死;白川义则(陆军大将,一·二八事变日本上海派遣军司令)身中多枚弹片重伤,送院后死亡;植田谦吉(陆军中将,第九师团长,后任关东军总司令)被炸断一腿;重光葵(日本驻华公使,后任日本外相)被炸断一腿;野村吉三郎(海军中将,第三舰队司令)被炸瞎一眼。 

爆炸后约10分钟,惊魂甫定的日军开始将现场包围,开始搜捕,现场乱作一团。尹奉吉在投掷炸弹后,没有来得及趁乱逃脱,不幸被捕。1932年5月25日,日本上海派遣军军法会议以“杀人”等罪名判处尹奉吉死刑。11月18日,按照日本天皇手谕,尹奉吉被秘密押往日本,关在日军金泽监狱。12月19日上午7时40分,尹奉吉在日本石川县内山村三小牛地区陆军作业场遇难,时年25岁。 

日本投降后,1946年6月16日,尹奉吉义士的遗骨被迎回韩国,后安放首尔孝昌公园的三一庙内。现在上海鲁迅公园、日本金泽亦有尹奉吉的纪念碑。 

独臂神父救助20万上海难民

饶家驹,法国耶稣会士, 1913年到中国,23年里一直致力于中国的慈善救济事业。“一·二八”淞沪抗战时,他担任华洋义赈会会长,曾成功地使交战的中日军队停火4小时,救出闸北战区的难民和伤兵,他的右臂因被弹片击中被迫锯掉,被上海人称为“独臂神父”。 

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后,饶家驹发起组织上海国际救济会,在震旦大学操场、徐家汇等地建立了6所难民收容所,收容难民5万多人次。饶鉴于滞留于法租界与南市交界的民国路(今人民路)上的大量难民,于是提出了设立“南市难民区”的建议。经过他奔走,得到英、美、法等国驻沪外交当局支持,最后取得中日交战双方的同意,11月9日南市难民区正式成立。成立的当天就收容难民2万多人。最多曾有收容所130余所,收容难民10万人以上。难民区由以饶家驹为首的外籍人组成监督委员会负责管理。为拓宽经费来源,饶家驹于翌年5月赴美在白宫会晤罗斯福总统,获资助约70万美元。在美期间,饶利用一切机会走访政界和社会要人,四处募捐。美国红十字会响应而发起“一碗饭运动”。神父还在旅美华侨中发动募捐,并去加拿大开展此项活动。南市难民区直到民国29年6月30日始告结束。

相关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