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牙牙学语的孩子到年过半百的老人,罗店人正在演绎着发生在罗店的抗战故事。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8月13日下午,一部由百余名普通罗店市民参演的大型抗战诗剧《血色丰碑》在宝山文化馆剧场上演,区领导汪泓、方世忠、张静、周德勋、吴延风、王兆钢等以及600多名各界人士和市民代表观看了演出。
《血色丰碑》以中国共产党为中流砥柱的全民抗战为叙事主线,以罗店“血肉磨坊”事件为时代背景,以中国军人蔡炳炎、医护人员苏克己、血肉磨坊等英烈事迹为主要内容,通过朗诵、视频、音乐、舞蹈、戏剧、器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再现了70年前发生在罗店的那场悲壮惨烈的重大战役,讴歌了中国军民为抗击日军,前仆后继、英勇献身的豪迈壮举。该剧以纪实史诗贯穿全剧,串起《金罗店》、《血海深仇》、《铁血悲歌》、《血染红十》、《血肉磨坊》、《血祭英魂》、《盛世国威》等7个篇章,有机结构成一台恢宏大气、震撼感人的全民抗战史诗剧。
专业与业余共同携手、联合打造,是该剧的一大亮点。国家一级编剧、上海歌剧院原院长何兆华任艺术总顾问,国家一级导演、上海歌剧院原导演方红林任总导演,剧中引用了大量的历史视频影像资料。作为反映淞沪抗战历史的原创剧目,为了让该剧的音效制作达到耳目一新、意犹未尽的艺术效果,国家一级作曲家左翼建呕心沥血、全情投入,用了近半年时间,完成了七首主题原创曲目的制作。其中,男、女声二重唱《家书》、女声独唱《血染的芦花》、男声小合唱《为国而战》、男声独唱《与梦同行》、舞蹈《天使颂》等多首歌、舞曲催人泪下、感人至深,为剧情的渲染烘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舞蹈编导林之华、李坤、徐凯、许克分别在“百姓逃难”、“圣洁的天使”、“血战罗店”、“送别英烈”等群舞场面中,作了精心的构思、编排和创作,为诗剧增添了厚重、丰满的舞蹈语汇和视觉之美,进一步提升了该剧的艺术震撼力。79岁高龄的上海儿童艺术剧院原院长刘安古和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赵静,以荡气回肠、直抵心灵的朗诵技艺,为观众带来了余韵绕梁、美不胜收的听觉盛宴。在专业团队的带领下,群众演员全身心地投入创排,台上台下凝聚成了一股强大的抗战向心力和爱国原动力。
此剧是上海宝山罗溪民间艺术文化创作者协会成立之后,第一次在宝山区筹创、献演的大型原创剧目。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初,剧组在发出招募《血色丰碑》群众演员通知后,镇里的许多文艺团队成员及社区居民纷纷报名参加,年龄最小的群众演员仅有几个月大,最大的已有70多岁,从民营企业家到社区居民,男、女、老、少,覆盖各个年龄层次。在近40度的排练场,他们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排演,其敬业精神令专业导演倍受感动。演出结束后,许多群众演员似乎仍未“出戏”,激动地对记者说:“能在舞台上纪念牺牲在罗店的抗战英烈,再累也值得!”“这既是对淞沪会战爆发的历史纪念,也是对淞沪英烈的深切祭奠。”“我们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并记住中国抗战史上这一不能忘却的“血肉磨坊”。
相关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