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about the new schedule in Xingzhi School (行知小学的课程怎么安排)?”日前,菁菁园英语学习中心主管易晓晨收到加拿大籍老师瑞奇?安普利的微信。瑞奇是中心派驻到行知的英语外教,还没开学,已经开始为新学期做准备。
2012年至今,瑞奇平时在学习中心开班上课,每周一则为行知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上英语活动课。虽然教的是母语,然而瑞奇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着实不少,有些矛盾,甚至无法调和。
我们很着急,他们不着急
上课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班上学生数量多”,瑞奇毫不犹豫地说:“事实上,我自己的上学经历中,还从没有坐过20人以上的教室,而这里每班三四十人是常态。”
人多不是一样教?事实并非如此,瑞奇和他的外教伙伴,与行知小学英语老师产生的最大分歧,正源于此。
英语活动课的教学内容,是英语课的延伸和补充,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每次外教上课,总有一位中方英语老师“助教”,主要帮助维持秩序,偶尔翻译。跟瑞奇搭班上二年级课的郁海老师向学校英语教导金惠青老师提出,瑞奇上课太“慢”了。例如一句口语对话,瑞奇习惯让全班所有人全部站起来练习一遍,有错耐心纠正。这在人少的小班没啥,可一个班40多人,问题就来了:一个一个问下来,上课时间已经过了大半,往往原定的教学内容来不及完成。有位老师说:“在旁边看着,恨不得冲上去自己教。”
金老师通过菁菁园中心与瑞奇沟通,希望稍微改变一下提问、操练方式,从一对一,变成集体提问、分组提问等,这些在中国老师的课堂上,都是常见的教学方式,在她看来,完全可以提升效率。
“我理解中国老师的想法,可是我觉得小朋友的准确发音是很重要的,必须一个个听、一个个矫正。集体提问的话,没法知道谁掌握了谁不掌握。我不仅要向主动举手的孩子提问,还要问更多羞于举手的学生。”他觉得,教育不该是质量优先于数量吗?
瑞奇有委屈,金老师也有道理。在她看来,教学进度应有保证,而质量和效率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解决。如根据老师对学生的了解,对可能掌握不怎么好的学生重点提问,通过提问操练加深印象;再有不懂的,可以课后个别辅导。
有意思的是,双方彼此都理解,却谁也说服不了谁、谁也改变不了谁。易晓晨隔几周就要提醒瑞奇一下,“节奏快点”。瑞奇,也在慢慢适应中。
易晓晨所在的英语培训机构,签约外派进学校上课的外籍老师里,这样的情况不少。有个别老师的上课容量可能只到学校要求的三分之一。金惠青说:“我们很着急,他们不着急。”
一堂示范课,遭遇挫败感
就为了“我们很着急,他们不着急”,几年前,行知小学专门由中国老师开了一堂英语公开课,用中式教法教,请外教老师们来听,希望用课堂实践告诉外国老师,这样的节奏、密度、容量,是我们觉得的“好课”。
然而,令中国校长、老师们感到“挫败”的是,外国老师不约而同地困惑:“为什么你们过度专注在字词上、语法上”、“这样的节奏,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听懂吗?”由于“示范课”没能达到预期效果,学校不得不另寻方法。如,为每位外籍教师定下“上课框架”--每堂课必须有复习、游戏、新单词教习、新句型掌握等若干环节,保证基本知识量,在此框架内老师可以自由发挥。
分歧,不仅在于整体上课节奏,还包括对个体学生的指导方式。金惠青记得,有一个学期跟美国老师比利搭班上课,有位姓陈同学来自福建,发音尤其不准,口音很重。比利就一直让小陈回答问题,甚至要求他到讲台上面对全班学生说。“我当时印象很深刻,”金老师说,她一般会考虑这样做是否会让学生觉得“丢面子”而选择课后个别辅导,但比利的想法是,越是有缺点、越是没自信,越要给学生更多机会。
“请外教,看重的是其发音、语感,这十多年与外教老师合作下来,磕磕碰碰确实不少,”姜敏老师说,“但我不觉得以两三位老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就能断言外国教学文化如何。在实践中即使出现分歧,也可以融合、妥协……总的方向,不是比谁好谁坏、谁对谁错,而是交流,彼此都能多一个角度认识课堂、认识学生。”
中教学游戏,外教学作业
如今,行知小学二年级英语老师朱群逸的课堂上,多了几样“绝招”。例如“旋转木马”游戏。上课时,请学生分组回答问题并写在纸上,然后如同旋转木马一样相互交换,看了其他人答案后给予补充。多了互动性,原先枯燥的答题方式吸引了更多孩子的注意力,还顺便练习了短篇阅读和写作。朱老师说,这两招都是她搭班外国老师时学到的,跟外教交流发现,国外英语教学中有不少“代代相传”的经典游戏,完全可以发掘其中适合中国学生的加以“移植”。此外,与学生的击掌互动、拥抱激励,这些积极的接触式互动,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有趣的是,当中国老师忙着“学游戏”时,外国老师开始“学作业”。易晓晨说,在学习中心开班授课的许多外国老师,教学方式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其中最显著的,要算作业。以前,他们会在课上布置作业,但并不强求,检查也很少。如今,可能看到了作业环节在反馈教学效果、巩固知识点上的作用,不少外国老师在作业方面严格了许多。
再比如,中心曾有位来自澳洲的老师,习惯于将整堂课要教的内容写满黑板,再逐一指点上课。中国老师提醒,如果学到哪个再写出哪个,让学生看着单词在黑板上从无到有,有助于提高专注度、加深记忆。他试过后发现效果真的不错,就保留了这一做法。
相关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