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近一年,2014年上海市委一号课题“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调研成果终于亮相。这项由市委高层点题挂帅,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的调研课题,倾注的精力规模空前,承载的意义同样空前。
2015年是对该课题成果进行收获和检验的第一年,为探索上海各区县街镇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先进典型,记者陆续走访多个社区,挖掘社区治理成功经验,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案例。创新社区治理、加强基层建设,为上海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科学发展的先行者打好坚实基础。
所谓“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政策的得失,干部是否勤廉,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但长期以来,干部考核的结果,全由上级说了算,群众不容置喙。这种考核的结果增强了干部的上下级服从意识,但却拉开了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容易导致干部工作脱离群众,脱离实际,阻碍了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
为了真正树立权力为民谋利的正确“官念”,从2012年开始,在宝山区纪委的全程指导下,顾村镇探索开展村级“勤廉指数”群众满意度测评,通过老百姓心中这杆秤,来给村干部的工作“打个分”。
测评不是“找茬” 十项指标让群众“实打实”评分
“让群众来给我们打分,是不是有失威信?”最初,也有不少村干部心里犯嘀咕。
为此,顾村镇党委、政府专门下发《关于开展村级“勤廉指数”群众满意度测评工作的实施意见》,让村干部们保持积极姿态,正确对待测评工作。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让群众给村干部打分,不是跟我们‘过不去’,不是‘故意找茬’,是为了督促、帮助我们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作为第一批试点的村,陈家行村的村干部表示。
随后,各村采取张贴《告村民书》、出黑板报、拉横幅等各种方式,扩大群众对测评工作的知晓率,营造测评工作宣传氛围。让村民切实了解测评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引导村民进一步关注村级各项事务,热情主动地参与测评。
经过前期的广泛宣传后,顾村镇党委下发了测评操作方案,将“勤政指数”和“廉政指数”的设定与村级组织和村干部履职要求紧密结合,着重围绕班子建设、村域和谐、权力规范、廉洁履职等方面设置10项测评指标。测评表内容设置全面、语言表述通俗易懂,便于村民打分。在参评人员的选择上,按一定比例,每个村随机抽取不少于55名人员,涵盖了村民代表、党员、租赁企业主等。
为充分体现测评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顾村镇纪委不允许私自调换人员。为避免在测评过程中发生不规范操作,测评当天镇工作组须对出席情况进行一一核对,全程监督,真正做到让群众“实打实”评分。
测评结果与“面子”“票子”“位子”挂钩 警示队伍
顾村镇党委把“勤廉指数”测评作为了解村情、民情,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手段,通过测评收集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督促各村查找不足,落实整改。同时,工作组对被测评村的测评小项得分情况进行分类梳理,结合书面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的情况,整理形成《测评情况反馈意见》,逐一反馈至被测评村。
据了解,测评工作开展以来,共向各村反馈整改意见127条,主要涉及基层社会管理、民主管理、干部作风等方面。
为给村干部最大的“约束力”,顾村镇党委充分发挥“勤廉指数”测评的导向作用,将测评结果作为评价村“两委”班子工作的重要依据,努力实现“三个挂钩”。
与村干部的“面子”挂钩。对各村测评得分排名情况、反馈问题情况,在镇级会议上进行通报,并在各村党务村务公开栏内进行公示,让群众知晓结果,让村干部直面问题。
与村干部的“票子”挂钩。将测评结果与村干部年终考核分配相挂钩,在年初镇党委、政府制定的考核方案中予以明确,将村支部书记、主任年基本报酬的30%作为“勤廉指数”群众满意度测评专项考核经费。根据测评得分情况,共有20人(次)被扣1000至5000元年终报酬。
与村干部的“位子”挂钩。对测评结果排名靠前的村干部,作为其评先评优、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测评结果排名靠后、群众评价差的村干部,已有共计6人(次)进行谈话提醒。如果存在问题严重、整改不到位,将视情况调整其职务。
据顾村镇党委书记瞿新昌介绍,“廉勤指数”测评对干部队伍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目前,测评工作在顾村镇的16个行政村已全部实行,并在宝山区全面推广。
相关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