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邮轮产业链往更深层延伸 上海跃居全球第八大邮轮母港

来源:解放日报 2018/09/10 发布时间:2020-09-28 浏览量:11

五年一瞬,上海已跃居全球第八大邮轮母港。从过去五年看,上海年接待邮轮量从208艘次涨至410艘次,出入境游客数从约36万人次到174万人次。随着规模不断增长,上海邮轮从业者已开始新的思考:上海与世界第一的差距在哪儿?过去五年真正收获了什么?

别人学不来的才是核心竞争力

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友农至今还记得上海世博会时歌诗达邮轮首次停靠在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的情形。五年间,他看着“东方之睛”落成,看着吴淞国际邮轮港开港,看着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邮轮来到上海。而他自己,也从宝山滨江委主任转任邮轮港公司董事长,做起专业“邮轮人”。

王友农办公室的正前方就是港口码头。相比漂亮的邮轮,他更喜欢观察建设中不断变化的码头。“等这一期工程到2017年投用,承载量能再翻番。”王友农笑笑,“不过,宝山区将邮轮‘十三五’目标定得‘低’:2020年靠泊500艘次,2016年我们计划的靠泊数已有502艘次,任务算是提前完成了。”

王友农并不太看重单纯的规模,“更重要的是让邮轮落下来,游客舒适起来,产业链条长起来”。比如邮轮维修,2015年1月,歌诗达邮轮在华润大东船厂大修,一笔生意就是1900万欧元,这是中国企业第一次承接大型豪华国际邮轮改建大修业务;又如航线产品,2015年3月,歌诗达大西洋号从宝山出发开启环球之旅,这是全球首个从中国母港出发的航线;再如邮轮制造,2015年10月,包括宝山区在内的六方共同携手创建中国邮轮制造产业发展联盟,第一艘“中国制造”的豪华邮轮将在上海开建。

“这些能力,没经历过肯定不会有;这些突破,没做过肯定无法实现。这些别人学不来的,才是我们要在未来竞争中保持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王友农说。

改善消费体验提升服务品质

2015年,当上海邮轮靠泊数量、接待人数再创新高时,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叶欣梁却开始进行一系列邮轮经济的反思。“都说母港对当地经济有带动作用,但对上海的拉动到底有多大,没人说得清。”中心副教授孙瑞红,则对邮轮靠泊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那几个冒烟的大烟囱,肯定对环境有影响,何况邮轮用油排放的有害物质,或比普通油要多。”

2006年第一艘邮轮将上海作为母港,至今正好已10年。上海开始对邮轮从更广层面考量,“邮轮不止是一只会生钱的母鸡,它会带来一系列好和坏的反应。”叶欣梁说,“过去没有一定经验与数量积累,现在已具备反思的基础。”

邮轮的性质,究竟是交通工具还是旅游目的地?游客船上发生意外时,应该谁来承担责任?当游客“霸船”维权时,又该由哪个部门牵头处理?能不能改变中国邮轮市场独特的包船制,与国际真正接轨?叶新梁曾赴世界第一邮轮母港迈阿密考察,从硬件、服务、产品一一分析,“说到底,邮轮是一项为了提升消费者体验的高端旅游产品,所有工作的核心都应以游客体验度为本,城市则应当依据自己的特点,专心做好自己最擅长的事。”

改善消费者体验,真正提升品质,也是王友农最关心的事。“现在游客集中反映的是交通瓶颈,目的地体验不好,去了就是买东西。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全新的直接面向旅客的服务平台。目前已签署的中韩邮轮跨境购物中心合作协议,可以使游客在上海就选择好产品,当地直接提货,时间省下来真正去玩。”

“走过五年,中国人开始慢慢认识邮轮,上海无疑已经走在前列,希望未来五年有更深度的发展。”叶欣梁说。

2015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大事件

2015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继续破浪前行。洋山深水港区迎来开港十周年、航空三大指标首次全部实现全国第一、高端航运机构加快集聚、航运金融多点开花……

新华社上海分社、新华08上海总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日前联合评选出“2015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大事件”。

1、洋山深水港区开港十年吞吐量破亿箱有力支撑长江经济带建设

从默默无闻的渔村小岛,到全球最大的现代化集装箱港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2015年12月迎来开港十周年。十年时间里,洋山深水港区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08亿标准箱。

在海事等部门支持下,2015年5月起,洋山深水港区实现能见距离500米以上时船舶正常进出港,使上海港跻身全球为数不多的全天候、现代化港口之列。

2、航空加紧提质扩容 三大指标首次全部实现全国第一

2015年3月,浦东国际机场第四跑道正式投入日常运行。5月,上海虹桥航空服务业创新试验区挂牌成立。2015年,上海空港航班起降量、航空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三大指标首次全部实现全国第一,国际(地区)航线客货吞吐量持续位居大陆机场之首。

3、航运央企掀起重组浪潮 要素资源集聚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2015年,航运央企掀起重组浪潮。中远集团与中海集团的整体改革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准。两大集团重组后,集装箱运力将跃居世界第四,油轮和干散货运力将成为世界第一。

在中远中海之前,全球规模最大的疏浚公司--中交疏浚集团在沪揭牌运营。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整合旗下约400亿元航运资产,在沪成立航运业务管理总部。要素资源集聚进一步支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4、高端航运服务机构接踵而至 国际航运中心排名又进一步

近年来,已有多家国际级和国家级功能性航运服务机构接连在上海落户。得益于航运服务能力的提升,根据《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15)》,上海在全球十大国际航运中心中位列第六,比2014年前进一位。

5、上海航运保险协会加入国际联盟 航运金融市场多点开花

2015年7月1日起,航运保险产品注册制改革在上海率先实施。上海航运保险协会代表中国加入国际海上保险联盟,进一步提升了我国航运保险话语权。

12月,上海清算所和上海航运交易所合作,围绕航运指数推出航运衍生品业务。上海航运金融业务功能进一步拓展。

6、“单一窗口”上线、全球最大船管落户航运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2015年,上海自贸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正式上线,参与单位包括海关、检验检疫和海事等18家单位,大大方便了贸易与运输企业。自贸区扩大航运服务业开放也取得新进展:截至2015年底,12家外资船舶管理公司落户自贸区,包括全球最大的国际船舶管理公司--英国威仕集团。

7、软硬件同时发力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呼应“一带一路”倡议

2015年3月,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获得以色列海法新港自2021年起25年的码头经营权,这是上海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7月,上海航运交易所开发编制的“一带一路”航运指数正式对外发布。从基础设施硬件到服务软环境两方面,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与“一带一路”倡议形成了有力呼应。

8、先进海空装备在沪下线 科技创新为国际航运中心注入新动力

2015年7月,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1.8万标箱超大型集装箱船--“达飞·瓦斯科·达伽马”号在上海命名,打破了国外船厂在该领域的垄断。11月,中国商飞公司研制的国产大飞机C919首架机在上海总装下线。先进海空装备接连在沪亮相,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注入新动力。

9、上海国际海事会展成高新技术秀场国产豪华邮轮公布路线图

2015年12月,第18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在上海举行。作为国内最大的海事会展,上海国际海事会展越来越成为海事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设计的发布秀场。

与此同时,备受瞩目的国产豪华邮轮也在展会上公布“路线图”。目前,上海外高桥造船已成立豪华邮轮项目部,预计于2016年开始基本设计和生产设计,2017年启动建造工作,2020年前交付给运营方。

10、拓展邮轮全产业链 上海打造亚洲第一邮轮母港

2015年4月,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二期项目正式启动,预计到2017年可实现四船同靠,上海港亚洲邮轮母港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

与此同时,上海首艘本土邮轮“天海新世纪号”以及世界公认最先进的邮轮--“海洋量子号”陆续从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开启中国首航。此外,上海还率先放宽境外食品直供邮轮,积极吸引国际大型邮轮公司、造船企业以及旅游、电商平台的关注和参与。

相关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