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经济发展之“变”

来源:宝山报 2018/09/10 发布时间:2020-09-28 浏览量:11

吴淞口国际邮轮港跃居亚洲最大邮轮母港,上海石墨烯产业技术功能型平台落户宝山打造“上海烯谷”,宝山成为全国最大的钢铁产业互联网集聚地,轨交沿线众创空间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区域发展“生态链”进一步优化……区六次党代会以来,本区深刻转型、深入挖潜、深度创新,加强对重点领域、重要产业、重头企业聚焦扶持,加快形成区域经济发展新平台、新空间、新活力和新引擎,实现了“经济发展好”的目标。

变“传统制造”为“现代智造”

培育聚焦,构建经济“新平台”

今年6月,石墨烯防腐涂料、石墨烯导电剂和石墨烯导热硅脂三个项目与上海超碳石墨烯产业技术有限公司签约,标志着上海石墨烯产业技术功能型平台正式开始运作。此平台为市区联动建立的上海第二家创新功能型平台。

近年来,本区着力培育高端产业,构建新型产业体系。坚持三二一产业共同发展、融合发展,更加重视壮大实体经济,厚植发展优势,持续推进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着力打造“中国产业互联网创新实践区”,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加快集聚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高端制造业。

据悉,上海石墨烯产业技术功能型平台充分利用上海乃至长三角、全国的实验室技术积累、人才资源,与下游应用企业联动,与国际领先技术团队、知识产权团队、金融团队和测试机构建立合作,着力提升石墨烯应用产业技术工程化能力,提供石墨烯检验检测、知识产权、市场、金融等服务,为科创团队的成果转化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力争建设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石墨烯产业技术功能平台。而走进月杨工业区美钻石油钻采系统有限公司,并不十分起眼的厂区内,工人们正在生产调试国内领先的深海石油钻采设备,美钻公司海洋工程项目被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计划;在已经关停的宝钢集团浦钢基地,利用浦钢电厂闲置厂房和土地引进的中电联合重型燃气轮机技术有限公司,正紧锣密鼓谋划进军国家级重点科研攻关项目,总投资87.8亿元的重型燃机试验电站未来将安家于此……作为传统的重工业区,在产业结构深度转型的当下,宝山积极对接国家战略,从传统制造向“现代智造”升级换代、蓄势发力,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增添动能。机器人、卫星应用、新材料等一批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发那科二期等项目顺利投产,超碳石墨烯、玛瑞斯3D打印、北斗平台复控华龙等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科技企业和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项目先后进驻区内各个产业园区。

2015年本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60%,邮轮产业、大数据、平台经济、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四新”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加快集聚,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达3056亿元,同比增长10%。成功创建“国家工业电子商务试点区”和“上海市平台经济示范区”,2015年,全区共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985.4亿元,同比增长31.6%,集聚电子商务企业274家。上海钢铁交易中心、上海钢联等项目不断壮大,宝山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钢铁产业互联网集聚地。

变“粗重钢花”为“美丽浪花”

调整转型,拓展产业“新空间”

10月12日,Seatrade亚太邮轮大会将在美兰湖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全球各大邮轮公司高管、邮轮行业决策者等齐聚一堂,共同关注中国邮轮市场的发展及其对区域市场乃至全球市场的影响。作为后起之秀,吴淞口国际邮轮港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

近年来,宝山滨江带功能实现重大突破,“东方之睛”从2011年开港之初9艘次邮轮,出入境游客2.3万人次;到2015年,邮轮港接靠邮轮279艘次,接待出入境游客152.5万人次,分别占全国的50%和62%。去年,世界豪华邮轮海洋量子号实现首航,开启中国邮轮“量子时代”,歌诗达?大西洋号成功开启首个中国出发的环球邮轮航线;今年,邮轮港将接靠国际邮轮近500艘次,接待出入境游客将达到280万人次,进一步奠定亚洲最大邮轮母港地位,成为亚洲第一、全球前五的中国邮轮门户港,基本形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南有洋山港国际物流、北有邮轮港国际客流”的新格局。目前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后续工程正有序建设中,2018年将实现四船同靠运营。以宝杨路圈围地块为主体的滨水活力中心,已完成地块出让,未来将打造一个集商业商务、星级酒店、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滨江新地标。上港十四区产业进行整体功能转型项目,总投资150亿元、85万平方米的“上海长滩”建设加快推进,未来将建设成为集绿色生态、商业商务、休闲居住、邮轮产业综合配套服务于一体的北上海新地标。宝山滨江从“邮轮码头”到“邮轮港”到“邮轮城”的跨越式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与此同时,区域重点板块加快转型,南大地区统筹推进征收补偿、安置房建设、产城融合、配套项目建设等工作。吴淞工业区加大转型力度,加快腾地,明确发展目标、基本思路和产业规划。上海玻璃博物馆、半岛1919、中成智谷等一批先行先试转型项目建成运行。今年2月4日,本区与宝钢集团举行宝钢特钢地块整体转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吴淞口创业园同时揭牌,全面拉开吴淞工业区内宝钢企业整体转型发展的序幕。

变“星星之火”为“燎原之势”

创新创业,提升发展“新活力”

9月9日,位于地铁一号线呼兰路站附近的智慧湾科创园开园,这也标志着本区“一号创新带”建设全面启动。所谓“一号创新带”就是以轨道交通1号线宝山段为载体,以“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政府支持、融合发展”为原则,通过“低成本、小集聚、分布式、嵌入型、专业化”的发展模式,推动创新要素集聚、促进创新企业发展,并将其建设成为宝山落实国家双创战略及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功能区。

目前宝山境内有轨交1、3、7号线3条地铁途径,这里一直是创新创业企业集聚地,沿线产业载体面积约600余万平方米。近年来本区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这些区域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持续推进转型发展,曾经的老仓库、老堆场、老厂房,如今已成为创新资源加速集聚、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载体。

轨道交通一号线是上海的第一条地铁,亦为上海轨道交通最繁忙、最重要的大动脉。从区域范围看,“一号创新带”沿轨道交通1号线,南起共康路站、经通河新村站、呼兰路站、共富新村站、宝安公路站、友谊西路站至富锦路站,共7个站点约10公里,沿线涉及高境、庙行、张庙、顾村、杨行五个街镇。新开园的智慧湾科创园是“一号创新带”核心建设区之一。智慧湾科创园占地面积200亩,前身为重庆轻纺集团下属上海三毛国际网购生活广场。2015年11月,科房投资全面启动对该园区的转型升级改造。在一期建设中,园区围绕个性化定制新型园区,结合原有工业建筑的结构特色,并充分考虑与周边公共空间的环境整体融合,立足打造区域新地标。在开园之时,就有上海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智慧湾国际创新园、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智慧湾服务中心、一号创新带产业联盟、张江示范区创客加专业孵化器、智能制造创意工场、3D打印创客空间、虚拟与增强现实创客中心等一批专业孵化器和高科技企业正式进驻。

近年来,本区因地制宜,利用轨交沿线产业载体,加快发展以孵化器为主体的众创空间建设,促进技术链、资本链、产业链的有效协同,依托轨道交通1、3、7号线创新、创业、创意带建设,推动形成宝山市场化、专业化、多样化的特色孵化聚集。依托张江宝山园现有科技融资、知识产权、信用管理、科技中介等专业化服务平台,积极探索孵化器与科技金融“联姻”,引导建立“基地+基金”孵化模式,先后创建三家国家级孵化器,市级孵化机构总数也超过了10家。通过盘活存量、南北联动、资源对接等,激发市场力量,构建多样化众创孵化模式,“宝莲城·赢众空间”、“智慧七立方·创客+”、“博济·创客邦”、“智力产业园·卓越E+”、“宝工园·365众创小镇”等众创孵化基地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创业服务平台。区域内各众创空间更催生出微盟、小海龟、猎上网、好屋中国、安畅网络、玉屋粟、爱扑网络等一批优秀的创新创业企业。

变“朝南坐”为“一门式”

招大引强,打造区域“新引擎”

10月8日,宝山区行政服务中心迎来了运行两周年。作为政府行政审批改革的重要载体,截至今年6月,在原宝山区行政审批目录的基础上,本区再行取消行政审批事项39项、调整行政审批事项24项,目前全区行政审批事项总计为595项。3年来共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事项达226项。

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清理行政审批、再造审批流程、创新审批服务、推进批后监管、开展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规范审批行为、提高服务效率。政府做减法、市场做加法,使改革红利、市场活力得以真正释放。

区行政服务中心全面推行企业服务事项“一门式受理、全程跟踪服务”,30个职能部门的471项行政审批事项实行集中办理,产业项目平均审批期限缩短三分之一;截止去年底,中心累计受理16.4万件,满意率达99.7%。中心还建立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聚焦重点项目主动协调,采取“集中咨询、一次告知、联审会办、限时办结”的“一门式”服务机制,协调解决包括联东U谷、宝龙商办、临港新业坊在内的30多个区重点项目在审批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难题,加速推进了引进项目的落地投产。服务企业率进一步提升,全面实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登记制度,去年,工商注册新设企业2万户,注册资本达1058.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5.2%和94.3%;注册资本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新增620户,同比增长57%。

集聚各类资源要素,围绕“生态链、企业链、产业链、金融链”,在挖掘内生动力同时,本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展外延式增长。发挥大项目、大企业辐射效应,借势发力,成功引进宝钢集团重大转型项目——欧冶云商。该企业注册资本25亿元,下辖电商、物流、金融、数据、材料五大子公司。积极引入行业龙头企业、专业团队创新开发模式,宝山工业园区深化与金桥集团合作,“北郊未来产业园”完成一期土地挂牌出让。与临港集团合作共建高境科技小镇。良好的投资软环境,让国内外知名企业近悦远来,万达广场、宜家家居、绿地正大缤纷城等一批商业项目建成启用陆续开业,辐射集聚效应显现。

组建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整合承接街道招商职能,提高统筹能级。深入推广“基金+基地”模式,总规模100亿元的上海双创投资母基金成功落户宝山。落实产业扶持政策,2015年,本区投入“1+9”扶持资金2.3亿元,带动企业投资11.5亿元。加强金融服务与创新,健全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宝山区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在2014年获得上海金融创新奖。至今平台已累计服务企业284家次、放贷3.11亿元。近年来,本区已推动6家企业主板上市,5家企业登陆上海科技创新板,20家企业新三板挂牌,31家企业上海股托交易中心挂牌,区域内上市挂牌企业数突破60家。

相关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