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店古镇举办花神故事研讨会

来源: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 2018/09/10 发布时间:2020-09-28 浏览量:14

近日,罗店古镇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花神故事研讨会,来自区档案局、区老镇改造指挥部、区规划协会和罗店古镇的本地文化界学者、人士相聚一堂,围绕区不可移动文物点——花神堂的古往今来,纵论继承弘扬古镇花神堂历史文化的意义,使这一纪念地、遗址地名标志的文化遗产融入罗店乃至宝山的地方区域文化。

史书记载古代罗店盛产棉花,因棉兴镇,“东去吴淞路不遥,人家尽种木棉花”(古时将棉花称木棉)。自元代黄道婆来此传授纺织技艺后,罗店农村纷纷淘汰落后的纺织工具,采用了轧花车、弹棉椎弓、纺车和织机等方面的技术,先进的手工作坊大大促进了棉纺业的发展,在罗店,农人织出的紫花布、斜纹布等,深受各地棉商的喜爱,棉花与棉制品畅销江、浙、皖等地,甚而销往外省,且带动百业兴旺,以棉布业为中心的市镇贸易之盛。

由于棉花与人们的生活与命运密切相关,“棉花”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高于一切,因此,棉花被罗店人视作“万花之王”、“万花之神”。经济的繁荣,使得镇上一些商贾们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十分需要一个彼此相助、互通信息的场所。为迎合这一需求,“花神堂”建筑应运而生。在花神堂西侧墙边,至今还有一棵高二十余米的银杏,为清乾隆嘉庆年间当地人所植,树杆遒劲,挺拔高耸,树叶茂密葱茏,与古建筑互为映忖,相得益彰,园林专家测定该树已有200多年历史,被列为古树保护范畴。

学者提出:上海的市花是白玉兰花,但古代的上海崇拜的是棉花,因为广为种植的棉花切切实实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古人相信花神是百花的总管,自然也是罗店盛产的棉花总管,故花神堂供奉花神像。相传每年农历二月十二日是花神的诞辰。这一天,罗店棉业同行在此举行例会,纪念或设宴聚餐,祈求万花主宰保佑棉花丰收,百业昌盛。

也有学者联系南宋起黄姚港镇的兴起,以及明代郑和下西洋的起锚处浏河港的兴旺都以罗店为腹地和枢纽的史实;这里又是昔日进行棉花交易、制订行业标准之处,并有商贾与文人在此罗浮品茗吟诗,留下了不少美妙的诗篇。

罗店镇罗溪文化创作协会在近年来编作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血色丰碑》大型剧目之后,正在收集、整理历史文化资料,编撰花神堂故事书画,以及说唱戏文。

花神堂:古镇金罗店的历史地标 赵巷西街136号

花神堂又名罗店镇花神庙、花业公所,是上海最具有历史与文化价值的以“花神”命名的古代厅堂,明代天启年间(1521~1627年)始建,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原为城隍庙内行宫建筑之一殿堂,城隍庙被毁以后,花神堂仍保留原有大殿,加之古银杏树。

花神堂于清咸丰庚申(1860)毁于兵燹,光绪丁丑(1877)创议复建,由同业捐募,十载而成,并成为镇花业公所议事之处,有殿屋一栋,偏房一间,建筑面积约243平方米。殿屋砖木结构建筑,面阔三间,10.8米;进深18.96米。殿内四棵立柱,粗0.82米。门柱、额枋、门框用花岗材质,高浮雕花纹,门额上面有砖雕,雕刻有铭辞。斜坡式顶,黑瓦。前有天井,正墙门四周有围墙,正厅高达宽敞,前厅2大柱,南为拱形廊,重檐高耸,内部木雕细致。院前有砖雕门楼,镶砖刻匾额一方,正门有高大墙门,正面书“花业公所”,背面书“万花主宰”,记述罗店镇为产木棉之乡,市面之盛衰关乎秋成之丰歉。相传每年农历二月十二日,为花神诞辰,本镇棉花业同行在此聚会纪念。集镇市面繁荣昌盛,主要依靠四乡八里种植粮食棉花,纺纱织土布,为镇上商家提供源源不断的廉价货源,再转卖外地。而本地农民换回生活日用品,亦其乐融融。

相关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