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经济复苏 上海抢跑“新基建”

来源:人民网 2020/04/29 发布时间:2020-09-28 浏览量:12

今年以来,“新基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热词,中央及地方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为其指路护航。

“疫情对产业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特别是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在线展览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非接触式经济正在迅速崛起。”3月9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走访上海部分互联网企业时,指出要进一步深化政企合作,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上海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作出更大贡献。

4月27日,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同意《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并指出要抓好协调落实,推动“新基建”项目尽快落地。

新基建究竟“新”在哪里?与传统基建有何区别?站在改革开放前沿的上海,该如何瞄准新基建,“危”中寻“机”求突破?

上海“新基建”按下“快进键” ,发展空间巨大

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

“新基建与过去的‘铁公基’等传统基建有着明显不同。”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教授史占中指出,新基建更着眼于“新”,有着更多的科技内涵,聚焦的领域如5G、工业互联网等都是面向未来的“硬核科技”,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符合产业升级需要,也代表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早在去年年底,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就明确提出,要立足智能化、科学化、精细化,在功能拓展、叠加、融合上下功夫,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进行赋能,突破瓶颈,走出新路。

云计算服务商优刻得正式在上交所科创板挂牌上市 优刻得供图

其实,上海新基建已然按下了“快进键”,全新的经济生态正在形成:1月9日,专注于区块链底层基础设施的新型研发机构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正式落户上海徐汇滨江;1月20日,云计算服务商优刻得正式在上交所科创板挂牌上市,成为中国云计算第一股;3月底,总投资超150亿元的腾讯长三角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及产业基地落户松江……新时代新起点,上海积累了蓄势待发的力量。

在“大数据是石油,算力是引擎”的数字化时代,新基建将通过上下游联动效应,进一步带动新兴制造业和服务业蓬勃发展。

新经济业态土壤肥沃,新引擎正待起航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错综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如何实现经济逆势飞扬,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曾强调,要牢牢抓住产业变革大机遇,加快推动在线新经济大发展,全力打响新生代互联网经济品牌,全力支持新生代互联网企业发展壮大。

4月8日,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沪府办发〔2020〕1号)。作为上海市政府1号文件,“在线新经济”能否为“新基建”加码,成为上海“化危为机”强有力的推手呢?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在线新经济”是上海走出的“先手棋”,更是上海“新基建”发展的新引擎。什么是在线新经济?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给出了明确定义:在线新经济是借助人工智能、5G、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智能交互技术,与现代生产制造、商务金融、文娱消费、教育健康和流通出行等深度融合,具有在线、智能、交互特征的新业态新模式。

2020年,对于“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上海而言,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要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形成基本框架。《行动方案》明确了4个“100+”行动目标,预计到2022年,上海将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领先的在线新经济发展高地。

上海基础信息建设完善、数字经济发展基础深厚、创新氛围浓厚,上海具备新经济新业态率先萌发和成长的肥沃土壤。“作为特大型城市的上海,产业门类齐全、应用场景丰富,具备新业态率先萌发和成长的先天条件。”吴金城表示,“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大量企业逆势而行,敢于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探索,政府部门就是要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助力市场主体再创新奇迹。”

科学之门效果图  张江供图

去年年底,总投资约142亿元、由两栋320米超高层建筑组成的“科学之门”项目在上海张江国家科学中心启动。“科学之门”项目涵盖办公、商业、人才公寓、文化体育等多种功能,将打造成为张江科学城的地标建筑和富有特色的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也将是张江面向世界、欢迎全球创业者来张江共建世界一流科学城的象征和标志。

“5G 作为移动通信领域的重大变革点,是当前新基建的领衔领域,被决策层定调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史占中指出,不管是从未来承接的产业规模,还是对新兴产业所起的技术支撑来看,5G 都是最值得期待的。

上海首个5G产业园开园 金桥供图

确实如此。3月12日,上海首个5G产业生态园园—浦东金桥5G产业生态园开园,这正是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年、将5G、云、AI等领先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发展成果。连日来已入驻华为5G创新中心、上汽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5G应用创新中心、中国信通院5G标准开放实验室“四大对外开放平台”…… 目前,有42家企业和重点项目入驻、签约,总投资额达130亿元,聚焦“5G+未来车”“5G+智能造”“5G+数据港”三大“硬核”产业,进一步推进浦东金桥打造“东方智造城”。

在人工智能、5G网络、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加持下,上海“在线新经济”在疫情中跑出加速度,迸发出强大活力。这些逆势飞扬的场景,催生了全社会创新创业的信心和激情。

上海发力在线新经济,推进新基建“牛鼻子”

新时代新起点,上海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能量。

不少上海本地创新企业走在了行业的前列,如上海本土人工智能企业依图科技联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研发上线了“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智能影像评价系统”; 波克城市研发了“疫情防控信息登记链接系统”,大幅提高了疫情防控信息收集的效率;优刻得针对政务数据的可信流通和分享,自主研发的“安全屋”产品落地,助力山东省公安厅搭建了公安数据安全共享系统……

“‘无中生有’‘有中启转’‘转中做大’三类12个领域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又各有特色。”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总工程师刘平透露,上海市将市、区联手,精准、连续、滚动支持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用户流量、商业模式的在线新经济领域创新型头部企业和领军企业。

发展在线新经济,上海各区相继发力,为各类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等在上海的落地发展绘制宏伟蓝图!

徐汇区大力推行“上云用数赋智”,将徐汇努力建设成为上海在线新经济发展先行区;黄浦通过电商平台不断赋能商圈、商街、商户转型升级,云逛街、云走秀、云体验等新模式正在形成;静安区拥抱“在线新经济”,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构建“云商城”“云商街”“云商圈”;普陀利用短短一个月时间,已揽入多家数字经济、在线经济等新经济企业重点项目,为2020年发展打开局面;杨浦科技助力优秀文化内容,推动在线文娱、在线教育、在线展览等内容发展……

不难看出,“在线新经济”正是上海推进“新基建”建设的“牛鼻子”。

新基建时代,哪些领域将诞生“黑马”?

新基建时代,究竟是谁的机遇?疫情后期如何大有可为?

“疫情把时间集聚压缩了,让各种不太可能出现的很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喜马拉雅联席CEO、联合创始人余建军认为, 疫情催使一切在线化、智能化,在线新经济将使互联网平台驱动各行业进化。

“疫情肯定是一个糟糕的事情,但对创业者们来说也是一个机遇。”英语教育APP流利说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王翌认为,当教育培训全部转移到线上,企业就需要提供有竞争力、差异化的模式。

“疫情中表现突出的行业和应用,很可能成长为未来经济的新增长点。”UCloud创始人兼CEO季昕华建议对“独角兽花园”进行升级,让更多企业入驻,解决和完善整个内容产业的包容性。

“快马加鞭”,新基建任重道远。蒋炜表示,长期而言,新基建是创新驱动型发展的保障,将助力我国智能化社会建设,推动我国抢占全球信息化浪潮的技术制高点。他建议,进一步放开基建投资领域的市场准入;做好科学统筹规划,防止“一窝蜂上”或“新瓶装旧酒”,造成大量浪费;给予专门的财政、金融、产业等配套政策支持;推动产学研结合,完善新基建产业生态、促进融合发展。

“当前数字经济是一个风口。”吴金城表示:上海也会加大投入、出台政策,让更多创新企业扎得下根、安得下心,让更多科技企业落得了地、盖得了楼。经济学家、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认为:“拥有众多人才的上海,理应在这一轮科技、商业创新上走在前列”。史占中认为:“从规模、实力,或从技术、资金等多角度看,上海或将成为未来中国新基建的重要领导者。”

筑牢新基建,发展在线新经济,上海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