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一网通办”在上海遍地开花

来源:文汇APP 2018/04/10 发布时间:2020-09-28 浏览量:12

2018,上海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年。营商环境建设的核心——深化“放管服”改革。而结合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大数据中心建设,推进政府工作流程再造、信息互联共享应用,正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抓手和要义。

迈入新时代,一贯重视优化营商环境的上海,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树立起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把优化营商环境放到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中、放到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大趋势中、放到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的进程中加以谋划,对照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加快打造贸易投资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服务管理最规范、法治体系最完善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目下,上海正大力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做到企业市场准入“全网通办”、个人社区事务“全市通办”、政府政务信息“全域共享”。

自去年底启动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计划以来,上海已对开办企业、获得电力、办理施工许可、不动产登记等六项指标出台了专项改革政策。改革后,相关事项办理时间平均缩短一半以上,手续环节减少近40%。下一步,将全面推进“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年内实现市区两级企业审批和服务事项90%以上全程网上办理或“最多跑一次”。

破障碍、去烦苛、筑坦途。依托大数据、云计算重构政务服务流程和管理模式,充分释放市场主体活力,丰实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从“只跑一次”,到有望“零见面”

“智慧政府”,是上海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时设立的清晰目标。而打造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既是“智慧政府”的载体,也是其鲜明标志。

推进“一网通办”,要求政府面向市场主体和市民的所有服务事项,力争做到一网受理、只跑一次、一次办成。

截至目前,上海已构建起“一网”(政务外网)、“一云”(电子政务云)、“一窗”(网上政务大厅) 的服务体系,在市级层面已实现约100个审批事项“全程网上办理”。

当下,正对线上线下政务服务进行流程再造、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做到全市网上政务服务统一入口和出口,线下便民服务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就近办理。

在浦东新区,企业服务中心是政府服务企业办事的实体平台。中心负责人介绍,去年4月浦东新区正式实施企业市场准入事项“一网通办”,今年3月实现涉企事项全覆盖,企业平均实际办理时间比法定时限压缩了85%。中心还在探索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手段,进一步优化办事体验。

各条线部门服务不断升级。市税务局加强与不动产登记、房管部门协同配合,深化信息联网,实行房地产交易业务联办;市工商局上线开办企业“一窗通”平台,开办企业时间由原先22天缩短为5天,年内将开通无纸化全程电子化登记,办理执照有望做到“零见面”。

善用技术赋能,构建“安全数据池”

善用技术赋能,让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高新技术组成城市的“神经元系统”,实现即时感知、高效运行、科学决策、主动服务、智能监督、开放协同、韧性兼容。打造“智慧政府”的上海,也在这个过程中刀刃向内,不断破除壁垒,实现自我革新。

智慧政府建设的难点,在于不同条块对于业务数据的采集、使用和储存,流程尚不规范、数据格式尚不统一、接口标准缺失等。今年内,上海将高起点组建大数据中心,承担政务、行业、社会等各方数据的汇聚融合,推进数据资源归集、治理、共享、开放、应用、安全。

而在部分区,已开始探索构建“公共数据池”,建立基础数据标准,便于未来数据的“按需共享”和安全利用。

静安区在推进“一网通办”过程中,率先构建后台“大脑”,启动一体化数据中心建设,推进区级政务数据归集,建立政务数据库,打破“信息孤岛”“数据烟囱”,为实现公共服务事项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一网通办”提供有力支撑。6月底将率先搭建完成政务数据资源目录,推进数据整体协同、高效运用。

生动研发,将政务服务“打包”

打响“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品牌,其最终目的是充分便利百姓办事。据此,有关政务服务的生动研发在基层遍地开花。

徐汇区以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形成“指尖上”的全网通办、“家门口”的全市通办和“一体化”的全域共享新格局。特别在“一号申请”方面,探索建立起惟一标识的统一身份认证体系和电子证照库,市民和企业主体只需凭一个公民身份证号或企业社会信用代码,就可实现3万多张电子证照互认共享,涉及210个事项。

同时,从群众视角“一件事”出发,“打包”市场监管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12个部门的85个服务事项,提供商事登记、科技创新等十二类主题的套餐式服务,95%事项可“最多跑一次”搞定,所有审批事项办理时限压缩50%以上。

闵行区在区证照办理中心设立“建设工程项目类综合窗口”,涉及审批环节的21个部门全部入驻,服务全区产业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实现“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号管理、一网审批、一窗发证”。

黄浦区创设审批事项“主题式服务”,针对量大面广的审批服务事项,精耕细作组织相关部门梳理分析,提供人性化办事指引,为不同类型企业提供度身定制的套餐式、主题式服务;同时根据各部门行政职能,科学梳理证照办理流程,跨部门“打包”相关审批服务事项。

【短评】“放”出活力“管”出公平“服”得到位

“放”要放出活力,“管”要管出公平,“服”要服得到位。

“放管服”改革,即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实质在于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发市场的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努力,上海“放管服”改革已取得不少成果,也逐渐成为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的一个重要原动力。

减税、减费、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这些动“奶酪”、动“筋骨”的改革,恰恰锻造出了一个更高效率、更低成本、可持续、可考核的新型政府形态,也激活了一座城市的内生活力和动力。

破障碍、去烦苛、筑坦途,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

统计数据清晰地印证了改革的成果——截至今年2月底,上海共有各类市场主体237.43万户,其中企业191.45万户;每千人拥有企业77户,居全国省级行政区域第一,超过伦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日均新增企业由登记制度改革前2013年的431户增长到去年的1174户。

优化营商环境成效如何,社会评价是第一评价,企业感受是第一感受——迈进新时代,站上新起点,上海持续深化改革,发力建设以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为载体和标志的“智慧政府”。

改革路上,没有最好,只求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