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到,宝山区居民的平均期望寿命从2002年的78.48岁,提高到2006年的80.95岁,其中男性由76.4岁提高到79.25岁,女性由80.6岁提高到82.7岁。与此相应的是,全区婴儿死亡率也在同期从7.91%。下降到4.05‰;孕产妇死亡率在最近两年保持平稳状态,2006年为0/10万。
世界卫生组织衡量一个国家健康水平的主要依据有三个:平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而宝山在这“三大指标”上反映出的数据,令人信服地说明,本区健康水平已经达到发达国家中等水平。值得注意的是,2002年本区的平均期望寿命低于上海市的79.52岁,但之后四年中逐年增长,2006年达到80.95岁,与上海市的平均期望寿命80.97岁基本持平。
“三大指标”的改变,特别是居民平均期望寿命的提高,是建立在生活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障措施得到不断加强等一系列基础上的。
宝山是一个工业、港口大区。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着力于治污建绿等环境建设。区政府投人了大量财力、物力,拆除了包括4000多个老厂区在内的污染大户,建起了包括吴淞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环区生态步道在内的一大批公共绿地,全区的空气、土壤和水质质量全面达到功能区标准,居住环境的改善对百姓健康颇多禅益。
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不断完善,多方面地解决了百姓看病难问题,对保障人民身体健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市一医院、华山医院的托管下,本区构成了从市一宝山分院、华山医院宝山分院,到大场医院、罗店医院、中医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尔后遍及各街道、镇、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宝山广大市民不仅可以就近得到专家级的服务,治愈各类疑难杂症;更使一些常见病、慢性病在家门口,甚至不出家门就可得到诊断和治疗。在各级医疗机构开展优质服务过程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建立家庭健康档案等,进一步加强了“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推进了防病治病工作。
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健全,则从很大程度上化解了百姓“看不起病”的顾虑。近年来,宝山区不断加强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农民的参保率明显提高。到目前为止,全区参加合作医疗人数7.9万人,连续多年实现了“应保尽保”。近两年来,全区共筹集合作医疗报销基金6808万元,两年共报支5845.9万,基金使用率达到85.87%。此外,大病医疗保险基金、补助基金等各项政策的实施,使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力度变得更加厚实。
值得一提的是,在加强农村医疗建设上,“巡回医疗车”送医、送药、送健康“三送”活动,从形式和内容上,都做到了真正为农民着想。在短短三年不到的时间里,3万人次农民登上巡回医疗车,让出行不便的农民“小病不用拖,大病不再扛”,而且在面对面咨询中,学会了许多医药保健知识。
市民平均期望寿命的提高,还得益于近年来全区卫生创建工作的深人开展以及公共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区政府投资1.2亿元建设的公共卫生中心今年上半年已落成使用。全区每万人口卫生预防保健经费丛2002年的12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30万元,2007年达到50万元。区政府对区内防治防病机构的财政拨款2002年是1835.5万元,2006年增至2746.09万元,增幅达到49.6%,其中对区疾控中心的投入增幅达123.17%。在此基础上,全区的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慢性病的干预和防治等工作也得到健康发展,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均有显著提高,“加强体青锻炼,倡导科学生活方式”已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生活理念。全区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妇幼保健工作“花季关爱门诊”、罗店医院外来孕妇特约分娩点的设立对改善“三大指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成为宝山健康水平提高的亮点。